导演罗文谈三线人生活:“好人好马上三线”(图)
当时有一句口号:“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
倪同正当年就是这“好人好马”中的一员,他从上海出发,奔赴四川彭州山区,在那里参与建设了锦江油泵油嘴厂。
如今已是花甲老者的他,回到上海,创建了“三线锦江人”博客,这成为他们三线人的一个联谊窗口,除了当年的锦江厂的同事,别的工厂的三线人也慕名而来,寻找共同的回忆。
倪同正很喜欢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按照当年的习惯,倪同正称自己是“支内”,支援内地建设之意。三线在当年是一个隐秘的词儿,从未出现在公开的报道中,甚至连具体的通信地址都没有,对外,每个工厂只有一个经过编号的信箱作为代表。
多年后,贾樟柯拍摄了一部关于三线的电影——《24城》,讲述一个编号为402的成都三线老工厂,专事生产飞机发动机,如何变成了商业楼盘24城。他去成都取景,想看看工厂的全貌,就爬上附近的制高点—— 一座立交桥,但只看到一片浓密的树林,隐约有厂房的影子,但是什么都看不见。
“三线”这个词真正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时,已经是1980年代以后。然而30多年过去,这段历史始终徘徊在主流之外。
今年76岁的国家计委原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王春才,退休后一直致力于记录三线,他曾写过一本书,题目是《彭德怀在三线》。他说,北京一家媒体在发表他的《苍凉记彭总》时,将文中几次提到的“彭德怀在三线”——那时,彭德怀元帅在“大三线”任第三副主任,分管电力、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都改成了“彭德怀在三八线”。
编辑事后来找王春才道歉,他笑了笑说,没什么,都怪我们宣传三线太少了。
工作中的《三线往事》导演罗尘(右)。 图/ 受访者提供
“除了火葬场没有,该有的都有了”
刘光武31岁那年,从无锡油罐厂调到四川彭州地区支援三线建设,他们厂子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一家油罐厂,很多人起初并不愿意离开无锡这个“鱼米之乡”。当时厂子里召开2500人的全体职工大会,党委书记会上宣布:“这是毛主席定的任务,是政治任务,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主动报名,接受党组织的挑选。”
罗尘找到他时,他说当年没觉得太苦:“知识分子过田园生活,想想其实也还比较惬意。”那是三线建设高潮期,全国人民生活也普遍简单,工厂自己开发了豆腐房、煤房,还修了邮局,办了商店,“除了火葬场没有,该有的都有了”。
又封闭,又完备,是所有三线厂的共同特征。罗尘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技校都是在工厂内部读完,不出意外的话,很多人之后进入车间,所有看到的人都是熟人,你的妻子可能和你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认识。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