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有了梦就去追———记校友李志题


人参与 评论

日子每天都像流水,平淡地流淌着。忽然有一天,快递送来一套书,是自己特喜欢的书。书的名字是《给理想一点时间》,书的主编叫李志题。生活中顿时仿佛多了些令人回味的味道和耐人咀嚼的嚼劲。 “那个高高的个子,

日子每天都像流水,平淡地流淌着。忽然有一天,快递送来一套书,是自己特喜欢的书。书的名字是《给理想一点时间》,书的主编叫李志题。生活中顿时仿佛多了些令人回味的味道和耐人咀嚼的嚼劲。

“那个高高的个子,看上去很单薄的学生啊。”“就是非常能吃苦,能写东西,不太说话的孩子吧。”院报编辑部的老同事们没有人能从记忆中忽略曾在院报大学生记者团里工作过的李志题,正如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不会轻易忘记他。

2003年秋天,李志题成为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大一的学生。他的哥哥用摩托车把他带到镇上的长途汽车停靠站,送他登上开往学校的长途客车。那是他第一次独自离家出远门,也是他的人生历程中第一次踏上县域以外的陌生土地。一个农村来的孩子,进了大学有些懵懂。他很认真地读书,唯恐落下什么,又仿佛缺少什么。毕业多年后的他如此诠释:“中国的教育现状决定了我们步入大学时才有了自己自主选择的可能,这之前我们更多的是为父母和老师的期望而学习。”

大二了,李志题加入了院报大学生记者团。他说当年在院报发表的多篇文章,后来都剪下来保存了。记得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在2004年中秋节写的《烙月饼》。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鲁巴农。

他说那时候的文字谈不上写得好,不过都是在用心写。他自主选择的可能就在这个阶段抽枝发芽了。“有主见、目标明确”是很多老师给他的评价,辅导员老师郝明扬追加了“意志坚定”的评语。

当李志题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于新闻传播,他就积极创造机会增强在这一方面的学习和锻炼,大量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并参加各类社会实践。他在《潍坊医学院报》记者团担任了外联部部长,多次成功地拉来商家的广告或争取到活动的赞助。他和老师一起排版,对每一个字词的使用都掂量再三。他写过一篇《我在院报记者团的日子》,发表在院报副刊版。“清晰地记得两年前那个秋风送爽的午后,我满怀忐忑地敲开了院报社李(兆祥)主任办公室的门,怯生生地打了招呼走了进去”,他感到“和院报社老师及记者团主要成员的交流让我深深眷恋上了这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团体。”“我和院报的情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浓。”

同时,他还兼任了学生自办媒体《学生工作》外联部部长。在校外,他多次参与媒体活动,主动向成功媒体人学习。

2006年暑假,李志题来到了北京,在中青在线网站实习了一个月。他在院报发表了《京漂之夏》,记录这段难忘的成长历程。“这一个多月里,我大多数时候都是第一个到达单位,有一次我来的时候上夜班的老师还没有下班。”他这么早上班并不意味着离得近,相反,他住在一个离得很远的地下室里,每天骑车穿行于单位和住所之间十七八里的路程。尽管所有的工作不像他想象的具体,即便完成了也少有成就感可言,但是闲不着。他意识到,琐碎的小事组成了一天的工作,只有认真地把每件小事做好了,才夯实了成就大事的基础。

周末的时候,李志题用双脚走北京,他说“也许您无法相信在交通四通八达的今天还会有人傻到愿意只是为了见识首都北京更多的风景而选择步行出行。”他走着看着,体会古都的大气和古都的柔美,他甚至无法丈量自己究竟走了多远,只知道自己看遍了旅游图上所列的景点,腰酸腿痛却毫不以此为苦。

实习结束的时候,李志题感到了“问心无愧”,他写道“实习给我的一大感触就是,其实所有的工作本身都没有兴趣,关键是你要对自己的工作有兴趣。”

短短一个月让他有了明确的判断,“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是,多年以后,在一个起点的同事在成就上有了天壤之别,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职员到头来仍然是一个一事无成的普通职员,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感谢这里的老师和朋友,感谢中青良好的公司文化,这些,引导我不去做一个平庸的人。”

暑假结束,李志题读大四了。开学的第一周,9月9日的《潍坊医学院报》在寻常的四个版之外又加了八个版,李志题担任本期的助理编辑。不知道在帮忙经营一份报纸的过程中,他又会有何收获。

转眼寒假又来了,一直把目光投向远方的李志题选择了到知名媒体———《南方周末》报社实习。

李志题回忆几年的大学生活里,寒暑假他要么在学校打工,要么自寻实习单位天南海北地跑。那几年,他既在广州杨箕村不见天日的出租屋里与老鼠蟑螂、娼妓窃贼为邻,也曾在北京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裹着棉被勉强入睡。可是即便在外面受再多的苦,遭遇再多的白眼,他也不愿意躺在家里无忧无虑地酣睡到日上三竿头。

在他看来,既然选择了方向,一旦出发,就不会再回头。有些苦,不怕,而且一定要吃够。

李志题说:“兴趣是成功最好的导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全力以赴,不问结果,结果永远不会辜负你付出的辛勤与智慧。大学生最容易迷茫与彷徨,都有找不着方向的痛苦,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这个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做好手头的事情,做好最基础的准备,当机会出现在你面前时,你才不会错过。”

追求字间生活是他目标恒定的选择。“在大学里,要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应该把握这个机会,让自己的特长发光”。

把握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地反刍,心中的梦越发执著和强大。

大五了,李志题到济南一家医院进行临床实习。记者的眼力决定了他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力和感悟能力。他担任《齐鲁晚报》通讯员,为《齐鲁晚报》等媒体撰写多篇热点新闻,并通过临床实习的观察总结和反思,撰写成《第五观察室纪事》、《【医事】实习医生手记》、《大学文凭,不是永不失效的饭票》等反映医疗现状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稿件,分别发表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南方周末》年度特刊、《中国青年报》头版,并被新闻门户网站重点推荐。

中国青年报的编辑为《第五观察室纪事》下的按语是:这是一名年轻的医学院学生在一家省会城市的二级甲等医院实习时的所见所闻。他只是记录,但“找不到答案”。我们编发此文,把一个陌生、压抑、逼仄的空间,呈现在读者诸君面前,也许仍难寻答案,唯祈望开敞一些更明亮的空间。

《【医事】实习医生手记》刊发于《南方周末》,李志题在结尾处也在寻找答案:半年来,在我耳边响起的最多的声音,就是医患之间没完没了又说不清谁对谁错的纠葛。同学之间相聚,这是最热门的话题。看来,各地医院情况大同小异。也有同学对自己当初报考医学专业萌生悔意:“每天除了没完没了的争吵,就是不停地和病人周旋,心太累了,收入再好也不值啊!”

热情和爱好让李志题不断地在平凡和平淡中磨砺文字,凝炼思想。他对那些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玩电脑游戏或谈恋爱上,考试临近时抱佛脚的同龄人发出了如下喟叹:“除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没有人可以为你提供一张永不失效的饭票。那些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松一口气的执迷不悟者,虽然可以拿到一纸大学文凭,可在残酷的竞争面前,它也许就是废纸一张。”

2008年4月,李志题提前结束医院实习加入凤凰网担任新闻频道编辑,他先后参与5.12汶川大地震、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2009年建国60周年阅兵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报道。在北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了,他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笑谈世间净末丑,漫道胸中喜怒忧,日子一点不枯燥。他的文字里时时流露的是真性情,他在博客中说“下雨天,静静地坐在家里,掰开山东老家门前石榴树上摘来的又大又甜的石榴,吃在嘴里,生活就是甜的啊!”读书,仍然是他最大的爱好,他说:“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专业学习之余,要多读一些能让人耳聪目明不被蒙蔽的书,聆听智慧的声音,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李志题担任了凤凰网博客频道主编。凤凰网的博客,自辟蹊径,叫做“博报”,slogan是“博采众家之言,报闻公民心声”,以强调自身的媒体属性与内容品质。凤凰新媒体首席运营官李亚作如此评介“在媒体消费日益碎片化快餐化的时代,从传统媒体凤凰卫视衍生出的凤凰网,以‘博报’这样提供深阅读的长博客媒体产品,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思想供应商的角色。”

2011年12月,由李志题主编的第一本博文精选集《给理想一点时间》呱呱坠地。71篇文章,由包括柴静、加藤嘉一、闾丘露微等知名人士在内的作者们写成。话题从文化到官场、从政治到信仰,包含了众多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李志题有些忐忑的期待中,此书热卖。2012年他又主编了《给理想一点时间》第二和第三,长期占据畅销书排行榜前列,赢得网友和读者好评。一位叫“乔兔子”的网友写道“我听见有人感叹,这个时代太速食,看书的人少了,怀念曾经的岁月。我倒觉得这个时代有网络,有博客,有微博,速食有速食的好处,要求写字的人言简意赅,直奔主题,最好加上些趣味。只要能载道的,便是好文字,若可读性还强,更是文字中的上品。推荐这本书,我喜欢它的名字———《给理想一点时间》”

很多人被这本书的标题所吸引,买来断断续续地阅读,慢慢地就会被其中的很多好文章所吸引。作为主编的李志题,他的目的便达到了。

理想是什么?我隔壁的同事郑重其事地问6岁的小女儿:“你的理想是什么?”他的女儿同样郑重其事地回答:“我的理想是有一个大火龙果。”理想真神奇,小时候在我的眼中,尤其神奇。如今在我的眼中,仍然感觉浑浑噩噩的日子里不可或缺的是理想,理想的神奇在于有强大的支撑力量,可以支撑一个人一辈子,支持一个时代的一辈人。

仅仅毕业五个年头的李志题,在这个春天里,瞥一眼窗外的明媚春光,方觉悟“五年网编生活,目测下,右手右胳膊比左侧的粗大了,一天下来,右肩膀酸痛得三四天都恢复不过来,狗皮膏药化学药膏均无济于事。最悲催的是,右侧锁骨内侧端明显的向前突出,尖尖的像要破皮而出了。终于找到网编的身体特征了,五百年后,若出土,一眼辨别身份。”

话说到这份,担当有力度、思考有深度的他流露着真挚性情。

给理想一点时间吧,埋下种子,就会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潍坊医学院报 2013年03月21日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李志题 记者团 校友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