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顾随点评、学陶居士题记《西堂乐府》五种

2013年03月10日 06:32
来源:东方早报

芷兰斋书跋

韦 力

《西堂乐府》五种

[清]尤侗撰 清康熙刻本 顾随点评、学陶居士题跋

刘铨福旧藏 一函两册

钤:曹臣欣赏、顾随、羡季、夜漫漫斋所读书、大兴刘氏校经堂藏书印

《西堂乐府》六种存五种,作者尤侗(1618-1704)字展成,号悔庵、艮斋、西堂,为明末清初时期诗人兼戏曲家,《清史列传》有其小传,多誉美之词。康熙十八年(1679),尤侗以花甲之年试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分修明史,三年后告归江苏长洲。尤侗诗文颇为上所喜,顺治目之以“才子”,康熙称其“老名士”,后南巡至苏州时,还御书“鹤棲堂”匾额以赐。与《清史列传》中誉美之词相反,李慈铭极恶尤侗,指其立身不稳,文章浮薄:“西堂人品,余素薄之。其初注名社籍,驰骛声气,全不为根底之学。及鼎革时叫嚣诅骂,一以俳谐芜鄙之词,寓其假饰忠孝之意,迹其所著,似非怀沙抱石,即披发入山矣。未几而列仕籍,膺征车,终以‘真才子’、‘老名士’之煌煌天语,炫耀邻里。” 李慈铭论人固然以刻薄闻名,然其指斥尤侗立身不稳之事毕竟是实事。

尤侗诗文多写生活琐事,对当时社会状况描写不多,王士祯评论其诗曰“如万斛泉,随地涌出,时出世间,辩才无碍,要为称其心之所欲言”,沈德潜亦极推崇其诗,选编《清诗别裁集》时,入选诗人计九百九十六人,诗作三千九百五十二首,其中尤侗入选诗作二十五首,在入选诗作最多者十位中,排名第七,而前三名分别为王士禛、钱谦益及施闰章,评语则为“(尤侗)四十至六十时诗,开阖动荡,轩昂顿挫,实从盛唐诸公中出也”。可见沈德潜对其青眼有加。然以吾私心论,沈德潜之说未必公允,尤、沈两人皆科场不顺,屡试屡败,尤侗花甲之年始授翰林,沈德潜六十七岁始中进士,两人又皆长寿,皆得圣上欢心,故沈德潜视尤侗难免惺惺相惜,语多照拂。

除诗文集外,尤侗尚著有传奇《钧天乐》及杂剧五种,合称《西堂曲腋》,又称《西堂乐府六种》,约作于顺治十三年(1656)至康熙七年间(1668)。在其看来,由诗而至词曲,皆为抒发性情之需要,作诗意有不尽,则以词曲畅发,而诗词曲虽然于形式上不断嬗变,于抒发性情则一以贯之,仅有程度变化而无本质区别,而“可歌”则是其一致之处。其云:“词之近调即为曲之引子,慢词即为过曲,间有名同而调异者,后人增损使合拍耳。偷声、减字、摊破、哨遍,不隐然为犯曲之祖乎?”正因为尤侗重视声歌,故其作曲中特别讲究音韵及声律,此亦为其曲之特点。不过后人亦有评其剧作,过于论“曲”而不大论“戏”,重“唱”而不重“演”,故其剧作多为“案头之曲”,并非如李渔之剧,以舞台演出为目的。

寒斋所藏《西堂乐府》为康熙年间刻本,《钧天乐》两卷已佚,杂剧五种分为上下两册,九行二十一字,眉栏处镌有评语。此为大兴刘铨福旧藏,钤有“大兴刘氏校经堂藏书印”。刘铨福字子重,大兴人,官至刑部主事,生卒年无考,莫友芝跋《金石萃编补目》有“咸丰庚申夏,大兴刘子重铨福以宁乡黄虎痴此目清本见示”语,则知其1860年尚有书友往来;其藏印有“大兴刘铨福家世守印”,为同治二年赵之谦所刻,则知其1863年尚在世。其父刘位坦字宽夫,生卒年亦不详,仅知其道光五年(1825)拔贡,咸丰元年曾由御史出为湖南辰州知府,八年(1858)乞归,酷嗜金石文字,藏书甚富。刘位坦书法极佳,有钟、王笔意,尝手录《法帖释文》十卷,故意假托他人所抄,跋曰:“嘉庆庚辰孟夏,从寄萍室主人假得此卷,命仆杨溎钞录一过。北平刘位坦宽夫氏记。”见者皆惊羡其何处得来如此佳仆,竟然远过汲古阁之刘臣、士礼居之张泰。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六咏刘氏父子诗云:“河间君子馆砖馆,厂肆孙公园后园。月老新书紫云韵,长歌聊为续梅村。”按叶昌炽自云在世者不录,且《藏书纪事诗》前六卷最晚成书于光绪十六年(1890),则知刘铨福已于此年之前去世。

该书尚有朱墨二色批语,分属二人,朱批者署名学陶居士,于上册卷前录渔洋山人《题尤展成新乐府三首》,诗末有落款云“光绪丁亥菊芳节学陶居士题词”。此学陶居士未知何许人也,检《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未收“学陶”其人。吾尝疑其为刘铨福,光绪丁亥为1887年,虽未知刘铨福该年是否尚在,然的确不敢妄断。卷中亦时见其朱笔点评,如“勘破无生,独超尘梦,是为明心见性,是为般若菩提”、“读罢当浮一大白”,皆为赞叹之语。除学陶居士外,卷中尚有近人顾随墨笔点评及钤章:“顾随”、“羡季”、“夜漫漫斋所读书”。顾随(1897-1960)字羡季,别号苦水、述堂,别号驼庵,室名夜漫漫斋,1915年入北洋大学肄业两年,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山东、河北、天津等地任教,1953年调天津师范学院(后改名为河北大学)任教,直至去世。四十余年来,苦水先生桃李满天下,许多弟子如今早已成为专家学者,如叶嘉莹、周汝昌、史树青、邓云乡、黄宗江、吴小如等,叶嘉莹先生还以老师晚年名号“驼庵”于南开大学设立“叶氏驼庵奖学金”。

顾随先生亦曾创作杂剧,有研究称其为中国现代文坛上最后一位发表杂剧之剧作家。此《西堂乐府》为顾随上世纪三十年代所收,函套上其题签曰:“《悔庵北剧五种》,苦水藏书。”书内眉批内容与学陶居士相异:学陶居士乃以读者身份读此剧,随剧中人而哭而笑,顾随则是以剧评家身份点评尤侗作品,所处角度不同,月旦之词各异:有从音韵角度而评者,如“‘九州句’本应‘平平去上’,此殊不合”及“‘天台洞’三字本应作‘去平上’,此亦不合”;有从戏剧结构而评者,如“楔子用于四折之末,不独元人无此例,而且与楔子名义不合”及“依元人例,此折正宜以正旦饰蔡文姬,不必以旦儿也”;亦有从行文角度来评,曰“此是作八股文家数也”。五剧中顾随最击节者,为《桃花源》中第三折,其评曰:“西堂所作北剧中当以此折为压卷之作,其余往往如试帖诗赋,气息颇令人不可耐也。廿五年十二月一日苦水识。”此亦为其点评中惟一署名者,吾以此知墨笔点评者为苦水先生也。

苦水先生尚于上册卷末、下册卷首有评论尤侗及其剧作之语,曰:“第四折谱蔡文姬祭昭君,立意极好,然曲词殊不能称此境,为憾耳。平心而论,清初作剧家自当以西堂为巨擘,然未必便能超盛明诸人,正无论元人矣。”以及:“品格极高之人往往不能以戏剧写之。非不能写,但作者天才稍差,便不能表现其伟大耳。西堂《读离骚》写屈大夫生之坚,此剧(指《桃花源》)写陶征君生之酸,非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而已也。廿五年十二月十八日灯下。”又于《吊琵琶》之后评曰:“何必为明妃洗刷。西堂于此终不脱八股先生气,然自是一时风气所囿,不足责耳。”读罢苦水先生通篇所识,可知其虽认尤侗为清初戏剧之巨擘,却并未真心服膺,其心目中戏剧之巅峰,当为元人杂剧无疑。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