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王蒙披露自己小说曾引反官僚主义争论 毛泽东亲口支持

2013年08月22日 13:05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李宗陶

 

周扬说:你现在成了老作家

1957年5月,“鸣放”到了关键时刻,王蒙命运的一大拐点出现了。5月15日,毛泽东写成《事情正在起变化》,提出“反右”。据说,对那些要重点保护的党内外人士,可以提前打招呼,给他们先看这篇文章。有一天,王蒙接到通知,说是市委将派车接他去机关看一个文件。等了几个小时,通知又来:不去了。

在王蒙要不要划“右派”的问题上,领导们也拿捏不准。在团组织相对文明的启发帮助下,王蒙交待了思想深处的一些问题,比如海德公园式的民主也不赖。最后周扬拍板:划。

批判会后第三天,王蒙拍下他整个青年时代最帅的照片:将小棉袄甩在肩上,一脸阳光潇洒,有点普希金风范。他也提道:“只有一个晚上,我很慌乱,一夜无眠,不断地起夜小便。”

1958年夏,王蒙“戴帽”。10月,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其时王蒙正在山沟里劳动,妻子在山西上大学,故起名“王山”。两个多月后,王蒙第一次看到王山,对着儿子一首接一首唱歌。婴儿回之以啊啊啊。

王蒙有3个孩子,每个孩子的名,都印刻了他与妻子的一段经历,有山有石,有伊犁。

劳动使人强健、接地气、开眼界、长知识。比如北京东城的大粪比西城的有劲、价格高,因为东城富人多。

斗争中也有发现:基层右派(来自各行各业)有一种受虐虐人的积极性,他们愿意互相批斗,尤其把自身所受的一切强暴转施于人时,表现得习以为常、驾轻就熟。王蒙悟出:常常挨打的人容易凶狠;被冷淡的人容易冷淡旁人;无欲者授受最亲。这本是一个人性彰显、适于反躬自问、问一问“个人在运动中该负什么责任”的题目,却被平反后的大部分人略过了。

“文革”的爆发是必然的,王蒙说。他的老友冯骥才说,推动“文革”的,不仅是遥远的历史文化和近前社会政治的原因,人性的弱点,妒嫉、怯弱、自我、虚荣,乃至人性的优点,勇敢、忠实、迂诚,全部被调动起来,成为可怕的力量。

“文革”中,王蒙烧掉了家中所有带字迹的纸,包括日记。他丢失了钢笔,也不心疼,安慰自己免得“祸从笔出”。1969年,他重新拿起笔,为刚出生的女儿记婴儿日记。他读大量相关书籍,研究记录婴儿便秘、腹泻、消化的经验,直到孙辈们出生仍能发挥作用。他被子女们授予“屎学家”称号。

1979年,周扬见到王蒙:“你现在成了老作家。”王蒙心里一酸:一巴掌就拍成了老作家——写成《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21岁半,再回文坛,23年过去了。

冯骥才告诉我,他的生命里有两次归零:一次是从“文革”抄家的废墟中爬出来,一次是从唐山大地震的废墟中爬出来。有那么几分钟,他有神经错乱的表现。

张贤亮告诉我,22岁进监狱,蹲了22年,出来时还没碰过女人。他与丛维熙被称为“大墙文学之父/之叔”。

艾青错划右派21年,平反时给他3个字:搞错了。诗人算了算,每个字要了他7年的光阴。

……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官僚主义 1980年 近代文人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