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俄罗斯文学是怎么做大的


人参与 评论

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的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让世人瞠目结舌,至少,其中如梦如幻的文化展示会让一部分世人瞠目结舌。它营造出的文学中心主义的优雅和浪漫,似乎迥异于北京奥运开幕式的集体主义的狂欢乃至残忍,以及伦敦奥

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的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让世人瞠目结舌,至少,其中如梦如幻的文化展示会让一部分世人瞠目结舌。它营造出的文学中心主义的优雅和浪漫,似乎迥异于北京奥运开幕式的集体主义的狂欢乃至残忍,以及伦敦奥运开幕式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矜持甚或自得。

主持直播的央视名嘴将开幕式的主题说成“俄罗斯的梦”,这听上去有些别扭,何不直接译成“俄国梦”呢?待后来看到这个主题的俄文表述“СныоРоссии”后,方知这“俄国梦”与“美国梦”和“中国梦”的确有所区别。以强国富民的集体主义理想为内涵的“中国梦”,其官方译法是“ChinaDream”,似乎是在有意与主张个人主义价值实现的“美国梦”(AmericanDream)拉开一点距离;而索契冬奥会上的“俄国梦”则是“关于俄国的梦”(DreamsaboutRussia),也就是说它是虚幻的而非现实的,是审美的而非功利的,它体现的与其说是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不如说是个体关于民族的自由想象。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以此为题,同时也是对于这一主题之内涵的形象诠释。

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从小姑娘柳波芙的梦境开始,她睡前阅读的识字课本被晚风掀动,33个俄语字母依次幻化成她梦中的34个场景(其中的字母Т含有“托尔斯泰”和“电视”两个场景)。这份所谓“俄国文化字母表”的构成很能说明问题:列入其中的俄国科技成就有10项,而文化艺术成就则近20项;现身其中的帝王将相仅两人,即两位“大帝”彼得和叶卡捷琳娜,而作家和艺术家则多达10余位,仅作家就有5位,即陀思妥耶夫斯基、纳博科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和普希金,被提及的其他艺术家还有柴可夫斯基、康定斯基、马列维奇、佳吉列夫、夏加尔、爱森斯坦等人(以出场先后为序)。

在第二单元关于俄罗斯历史的情景再现中,被放在中心位置的居然是根据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改编的一段芭蕾舞,换句话说,娜塔莎第一次参加舞会的场景居然可以与莫斯科城的形成、彼得大地建造彼得堡城、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伟大的卫国战争、战后重建等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相提并论,甚至超过它们(至少就它们在开幕式中所占的时间长度而言)。而对于整个苏联时期的回溯,则又是通过马列维奇等人的现代派绘画艺术视角来进行的,用戏仿的姿态面对沉重的意识形态遗产,对苏联时期的历史进行艺术化的后现代解构,这似乎既是一种政治智慧,更是一种审美手段。身着民族服装的俄罗斯民众齐声合唱鲍戈廷的歌剧《伊戈尔王》的片断,一家修道院的合唱团高唱国歌,大剧院的歌剧明星演唱奥林匹克会歌,马林斯基剧院的芭蕾舞演员在《天鹅湖》音乐的伴奏下变成翩翩飞翔的和平鸽……俄国的文化艺术元素深深地渗透进了开幕式的每个环节。综观整个开幕式,俄国人的厚人文和艺术而薄政治和科技的传统历史取向在这里表露无遗,俄罗斯民族崇拜文学和艺术的审美乌托邦情结在这里也昭然若揭。

俄国是一个传统的政治和军事强国,也是一个传统的体育和文艺强国。一如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体育往往也被视为和平时期的战争。然而,与俄国在政治和外交领域的毫不退让、我行我素相比,他们在文艺领域却体现出了强大的亲和力。一个民族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于其民族而言越是伟大,他们对于异族而言或许就越是可恶;一个民族的伟大艺术家则永远能赢得普世的尊重和拥戴。伟大的运动员则介于这两者之间,他们往往既能是民族英雄也能成为世界偶像。就竞争而言体育与政治相当,就娱乐而言体育又与文艺有缘,而在体育盛事中注入浓厚的文学艺术因素,去千方百计地发掘和放大体育运动中的审美因素,这或许是举办索契冬奥会的俄国人所乐于并善于展示给世人的一种天赋能力。俄罗斯《体育快报》关于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所作的一句评论似乎很能说明问题:“我们中的许多人担心开幕式会被表现成力量和强大,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开幕式充满人性和艺术,整个世界都能欣赏其美妙。”

笔者曾在多个场合说过,俄国最好的东西不是它的自然和能源,不是它的航天技术和军火工业,而是它的文学和艺术。从索契奥运会开幕式来看,俄国人自己显然也是这么看的。他们在索契冬奥会上打出的这张文化牌是亮丽的,他们的文化软实力是让人羡慕的,也是令人敬畏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文学 俄罗斯 托尔斯泰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