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国博零距离:揭开百年老馆神秘面纱

2011年06月29日 09:42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记者:也可以看出当时新中国的这一批缔造者,第一代领导人在他们的心目中,新中国、共和国也是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和历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有机组成部分是通过这样一种建筑的布局鲜明的体现出来。

嘉宾:对,因为新中国很多的事情都和毛泽东主席是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据我所考证,毛泽东主席一生在中国的土地上就去过两次博物馆,一次是我们这个历史博物馆,当时是在午门上面,1954年办了一个全国基本建设工程中的出土文物展,这个展览毛泽东四天之内来过三次,看过三次,可见他对这个展览的重要性,对文物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到了1958年当他参观安徽省博物馆的时候,他就说出了一句著名的话,他说全国省一级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让人民了解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精神,是很重要的事情。

解说3:

2003年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的基础上正式组建。四年后,国博正式开始扩建工程。2011年3月,新国博以全新面貌向世人开放。

采访:

嘉宾:而在整个设计中,新建筑在外立面上采用了廊柱,又跟前面有一个呼应,那么这个柱子虽然柱式上有一点点变化,那么可能更现代一点。

记者:更方一点

嘉宾:更方一点,另外没有底下这个柱础,表现出一种现代感,但是这样一来,就是说新旧既能够区别开,但是又有一种联系。

记者: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个就完全是新的了?

嘉宾:完全是个新建筑,那么这个新建筑,它又在整个庭院中有一个层次感,中间有一个回廊,保留了一个老的回廊,老的回廊也是伸到新的建筑里面,那么再到后面庭院里面又是原来的南北的立面。那么进入这个西大门之后,就是西大厅,西大厅是我们的主大厅,

记者:真大

嘉宾:那么这个主大厅南北是260米。高度是28米。

嘉宾:从东门到西门大概是300米,就一直是西门到东门是300米的距离,那么整个这样一个开阔的空间中,将来很多都是公众驻留的场所,而且这里面会安排包括像书店、纪念品商店、餐厅、咖啡厅、茶馆等等,一系列为公众服务的设施在这里,那么进入这个大厅之后呢,我们有四部观光电梯,站在这四部观光电梯上面可以浏览到整个大厅的气势,因为将近30米高,就是常人的概念它是10层楼,10层楼高很快就能到了顶部。

Part2:

百年老馆,细心雕琢。

千锤万凿,重装再现。

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

一起体验新国博的脱胎换骨,惊艳亮相。

《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

采访:国博走①

记者:这个大厅使我感觉到,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终于有了自己一个举行国家级别重大文化,礼仪活动的一个场所了,过去老觉得没这样一个地方

嘉宾:对,所以我们期望,将来可能我们这个地方不仅是国家重大文化礼仪,可能国家重大的政治礼仪,也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因为文化能够反映政治的更高的一种境界

嘉宾:所以这样一种礼仪也是有可能的,我想如果试想我们在这样一个场地中,如果行进的三军仪仗队,那种气势可能是在其他的室内空间里面是没有那种感觉的。

解说:2004年初,中国国家博物馆传出了改扩建的消息,工程首次采用的“设计方案招投标”方式,吸引了来自国际、国内的36家设计单位。7月11号至7月17号,国家博物馆在“展出大厅”里首次展出4号、8号和9号三个入围方案,公开征集社会意见。在方案展示的那一周,北京下起了大雨,近1万名参观者冒着大雨,来为国家博物馆的新形象出谋划策。

串场2:2004年9月1日,一份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标通知书,交到了两个年轻人的手中,他们是来自国内建研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两个设计师。由他们共同设计的4号投标方案,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未来形象。4号方案是一个面积14000平方米、高20米的“博物大广场”,是未来国博的显著特征。它不仅使国家博物馆在高度上与人民大会堂更加协调,还丰富了国家博物馆的现代功能。看到这个模型,也许很多人都在想,除了外形的特征,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会有什么样的独特之处呢?这个全新的国家博物馆能够成为人们期盼的那种传世之作吗

采访:国博馆长采访①

嘉宾: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建筑的形态和中标的并不完全一样,这里面的变化就在于因为我们的馆长吕章申他是清华建筑系毕业的,他来了以后就发现,中标的建筑不能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

记者:毕竟国外的人还是隔着一层纸,不是了解的很深透。

嘉宾:所以在他的指挥下,他把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他把他对博物馆的理解,和德国专家充分讨论、灌输,使得有了今天这样一个空间格局,有了今天这样一个建筑形态。

记者:等于这个新改建的这个国博的建筑形态里头渗透的灵魂,其实还是我们自己民族的。

嘉宾:应该说是我们自己的。所以非常庆幸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学建设的馆长,他如果是德国人设计什么样就盖成什么样,原来据说是盖一个帽子,在三面中间盖一个帽子,用一个大玻璃罩罩上,我们也可以想象从国家大剧院就能想象,如果盖个帽子就是什么样,他不仅是一个中国作风,一个中国气派,我们从50年代开始就讲这个问题,尤其是在天安门地区,我认为天安门地区建筑的改扩建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你要了解天安门演变的历史,广场的演变的历史,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国博 博物馆 面纱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