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用艺术向体制告别:陈丹青 韩辛 林旭东对谈人生

2011年12月21日 15:48
来源:凤凰网文化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所以这条线一直贯穿,你们回头看到他新世纪画的画,他仍然在画民工,而且他画的民工画直接启示了刘晓东,刘晓东最早期的创作其实是画他自己的小圈子,画他的女朋友,画他的爱人,画他的同学,在遛狗,种种这些,后来他慢慢走出这个圈子,应该说受到了林旭东画民工的影响,回头大家会看到他在90年代和新世纪画的民工。

这是个可以深思的问题,他是一个上海好人家的子弟,在美国出生,在欧洲长大,然后回到上海,可是他毕生感兴趣的,关注的,寻求绘画表达的却是下层的工人和农民,这是我们自己很难解释的原因,我比较居中,我也喜欢画漂亮的女孩,我也喜欢画很苦的农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韩辛从小画灿烂的风景,画一些非常能够吸引80后的一些画,我们没有交谈过这件事情,可是这次排版,等到我们东西都出来了,就会谈到这个话题,比方说到这一页的时候,左页就是韩辛在70、80年代画的上海漂亮女孩,旁边是我画的村里农民和西藏人,韩辛他说丹青我现在才明白你那会儿多苦,我在上海画小姑娘,你在农村画这些很苦的农民。

其实我画这些农民我自己一点都不苦,我虽然还在生产队种地,但是我非常高兴,当时只要能画画就好,给大家看看《骆驼祥子》的插图,《骆驼祥子》大家知道吗?老舍最著名的小说,林旭东在1978年、1977年左右就画了这样的连环画。

这个《骆驼祥子》的脸,来自他少年时代的一个下层的当工人的孩子的脸。

凤凰网文化:我们终于到地铁了,我们开始。

韩辛:这幅画名字叫前所未有的刺激,当时我画了一幅纽约的地铁,我寄了一封信,里面加了这张当时的明信片给旭东,我80年代中期从美国回到北京的时候,去看旭东把我的这张画贴在他的床头,而且告诉我他跟丹青的通信里面,丹青说韩辛画的那些东西,我每天亲身经历,我很感动,我没想到丹青和旭东离的我这么远,他们居然在谈我的画,我就特别特别感动,也能想到丹青为什么不画。

这幅画旁边的那张照片其实就是丹青拍的,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画。

陈丹青:你画了我就不敢画,真的地铁,你们看看他一点没有夸张。

韩辛:对,当时纽约的地铁就是这样,整个一个系统,是非常庞大的,而且那种冲击力你就感觉到资本主义虽然老,而且味道很臭在那个地铁里面,但是感觉到一种震撼的力量,他开过来的时候,整个地面或者什么都会抖动,好像还蛮有力量的。

这一幅是转门,地铁的路口,如果你去到美国,很象征的一种,就是说你要做一个选择,进去还是出来,它只有一次你过去,所以一般人都很小心,害怕乘错了地铁,或者走错了路口,所以都会比较紧张,当你面对这几道铁杠。所以我从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最近还不停的在画,不断的画纽约地铁,但它也经历了好几次变化,当时去的时候很多景象,有熟悉的,也有根本不熟悉的。

陈丹青:我相信今天北大的学生,到了纽约以后,会非常看不起美国,因为看他们的飞机场、地铁站非常的破旧,跟今天中国新的硬件简直没法比,可是纽约牛的就是地铁1907年就有了,一直用到现在,1907年中国还是光绪年间,这就是所谓先进和后进的关系,今天后进国家就有后发优势,在硬件上都比老牌帝国主义要好。

老牌帝国主义很念旧,将近100年的系统,有地下这么庞大的一个像血管一样的地铁系统,巴黎伦敦都是这样的。伦敦地铁系统始于1896年,比纽约还有早。

韩辛:我这里再插上去说,跟丹青的情节,虽然我觉得我已经在某一个阶段会觉得我大概超过他了,我在纽约有了第一次展示我纽约地铁系列的展览。

我拍了一个照片,移花接木,就把它的头,安装在地铁乘客的头上了。当时我虽然不住在纽约,但是我也常去纽约,因为我画纽约的地铁。虽然我想我大概超过他,可是其实还是跟他连的很近。

陈丹青:这就是友谊的力量,一个是妒嫉,一个是记仇,我完全忘记我会这么刻薄的对待他。

凤凰网文化:现在时间很尴尬,我们进行了这么久,其实还没有进入90年代,这样的话,大家是想多看会儿画,还是提问?不能完全的还是用这种方式,可能太细了。

陈丹青:我其实希望大家,要是愿意画点时间到展览馆去看画会好的多,我看到这些播放形式我就会不喜欢,因为你们一天到晚在上课,今天好像又在上课,我不确实你们真的对画感兴趣,这都是一些过时的画。

凤凰网文化:我们非常快的看一下刚才提到的那些,旭东老师的民工。我们再过一个系列是陈老师的一些画,这是韩辛老师的。

陈丹青:这是我新世纪画的画,回国以来画的画。

凤凰网文化:这幅画待会儿还会出现,再给韩辛老师一个阶段。

韩辛:这是2000年以后。

陈丹青:这是他的第二位太太,是西伯利亚过来的一个俄罗斯青年,跟我女儿一样大,变成他第二个太太,然后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不知道怎么他们俩就好了,然后他就去了俄罗斯,最好玩的是去俄罗斯进入了画廊,看到了我们小时候一天到晚谈论的那些苏俄大画家的画,他非常激动,打长途电话给我,当时我们年纪多过了四十好几,快接近五十了,他居然激动的寄了一封信给我,就写中国北京陈丹青收,然后我收到了居然。

写了另外一封信叫中国上海陈逸飞收,陈逸飞也收到了,就是把他当时在俄罗斯,这都是我们这代人在小时候梦寐以求能够看到原作的画,这是韩辛非常率真可爱的地方。

韩辛:是的,有的时候因为在国外居住了将近30年,很多习惯跟中国可能还有一些不同,因为我有的时候想的时候是英文想的,所以你们不要笑,其实是一种习惯,很真实的,是这么一回事,是这个意思。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丹青 林旭东 韩辛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