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厨房里的数字化革命 大厨变成脑力劳动者

2012年01月05日 15:20
来源:扬州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3

“数字化厨房”改变了什么?

效率提高了,厨师变“文气”了

“数字化厨房”试图改变什么?与传统厨房相比,“数字化厨房”又改变了什么?

面积小了2/3,效率提高3倍

"数字化厨房"处处体现了科学化、集成化。”张斌说,首先看布局,传统厨房是一种平面布局,而“数字化厨房”则是立体布局。

传统厨房的布局是三条线,即炉头、打荷、切配。如果按“家和宴”450人的就餐要求,需要3组灶台、6个炉头,长度达8—10米;打荷线与切配线与灶台工作线长度一样,所以占用空间变大。“我们的"数字化厨房"占用面积仅20平方米,是传统厨房的三分之一。”

“数字化厨房”的立体布局分三个层次,上层是吊架层,摆放器皿和保温设备,中层是产品和原料,以及高度集成的设备,下层是冰箱。

其次是烹饪方式的改变。传统厨房是利用一种设备进行按部就班的烹饪,比如用锅,一个厨师要挨次操作下列程序:滑油—洗锅—烧锅—淋油—下菜—出锅—再洗锅。“数字化厨房”则是一个厨师用多种设备烧一个菜,实现流水作业,而且没有滑油淋油,也没有洗锅,速度是传统烹饪的3倍。

“数字化厨房”共有6台烹饪机器,每台机器的内部空间尺寸都是一样的,这样就保证了JN盘在每台机器中能百分之百地利用空间。同时,这6台机器紧挨在一起,长度为6米。“这背后也有数据的科学性,正常人的臂展是1.4米,一个人管控3台机器,两个人就可以完成整个烹饪过程。”

"数字化厨房"不仅是烹饪菜肴的数字化,还有基于科学与效率的厨房布局、机器设备的数字化。”

“熟”的标准不是100℃

在“数字化厨房”中,安全管理和标准化如何实现?

“安全管理与标准化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张斌介绍,食材被采购回来后,经过粗加工,就被装入进口的食品盒,然后贴上色标,色标分三种颜色,分别代表保存时间是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干货贴上72小时色标,生蔬菜贴上48小时色标,肉类贴上24小时色标,“超过时间一律倒掉。精加工后,也就是烹调后的菜肴,也要贴上色标。”

食品分类储存,这既是标准,又是安全控制。生食储存在透明材质容器内,半成品和熟食则储存在食品级不锈钢容器内。

而机器的使用,减少了食品与厨师身手的接触,所以不易污染。

烹饪也有6台机器,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标准和安全保障?根据国际标准,“熟”的标准是,食品中心温度为74℃,食品安全危险区是60℃—71℃,这个区域的温度,细菌会快速生长。

“谁能如此精准地控制这样的温度?厨师吗?不行!只有靠设备。我们所有的热加工食品,温度都是85℃,之所以将温度标准提高,这不仅考虑了安全,也考虑了食客的口味,因为扬州人爱吃热食。”张斌说,“数字化厨房”不仅科学地控制食品加工温度,还控制环境温度,“我们厨房温度始终保持在18℃。”

厨师变成了脑力劳动者

“你看不到传统厨房的脏乱差,你也看不到厨师的不良习惯。因为有了储存分类,你无法胡乱摆放,设备要求你按流程操作,你的行为无法不规范。”黄忠深有感触。

“现在,中餐店有几家敢敞开厨房?如果说得太透、看得太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就会不放心、不相信。”张斌说,“数字化厨房”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厨房的印象,不仅如此,“下厨也不再是繁重的体力活,厨师有了尊严。”

因为正在试运行,家和宴厨房只有7个员工。“正宗的厨师就两个,其余五个都是大学生,操作和维护设备。”

王建坤,在读研究生,曾任知名中餐连锁“大娘舅”的副理。“听说了"数字化厨房",以前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凭我在餐饮业的见识,觉得这个前景一定不错,就下了决心,休学来加盟。”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打荷 JN 数字化厨房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