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近几年,对食品安全话题的关注度突然急剧升温,而且,食品安全内涵了丰富的隐喻。云无心——科学松鼠会成员,清华大学生物化学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做客凤凰网文化“视线”,用公允的科学视点科普客观告诉大家食品安全的标准在那里,如何去鉴别它,怎么思考。 [详细]
嘉宾介绍
云无心
科学松鼠会成员,清华大学生物化学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他写的关于食品安全的内容始终受到众多的读者关注。
在近几年,对食品安全话题的关注度突然急剧升温,而且,食品安全内涵了丰富的隐喻。云无心——科学松鼠会成员,清华大学生物化学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做客凤凰网文化“视线”,用公允的科学视点科普客观告诉大家食品安全的标准在那里,如何去鉴别它,怎么思考。 [详细]
科学松鼠会成员,清华大学生物化学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他写的关于食品安全的内容始终受到众多的读者关注。
关于转基因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不仅仅是科学问题,它也是政治、经济,甚至是民生问题。所以说很多人对转基因有疑虑,我觉得不能苛责这些人没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大家确实受到了很多误导。
实际上我昨天还参观了农大的食品工程学院,他们有一个转基因食品检测中心,实际要负责任何一种新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检测,如果一个转基因的产品经过了这一系列的安全审查,国家允许它上市了,那么这个产品是不会对大家产生危害的。[详细]
我们现在一个国家标准,国家标准规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现在国家正在改变这个标准,从字面上来看,新的标准比现行标准要低,所以一下引爆了大家对国家标准的质疑,为什么国家标准越来越低?[详细]
人都是一样的,美国人并不比中国人更聪明或更有学问。大家如果看《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话,我们国家百分之三点二几,可能很低。美国、欧洲可能好一点,但是社会中缺乏科学素养的还是很多的。每个人都有不切实际的希望,有一个什么东西吃了以后就能够健康长寿,就能够美容,就能够减肥。因为这种期望每个人都会有的。一个社会如何控制这些不实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详细]
雕刻时光是不断吸收新晋元素的咖啡馆,将电影、音乐、阅读、恋物等LOHAS生活理念,慢慢融入到其中,浑然不觉之余发现生活,热爱生活,为生活提供更舒适的体验。
凤凰网文化:正式进入今天的正题,云无心回来有两个星期了,云无心做过了一系列的电视节目和食品访谈,这当中你可能见过当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一个话题绕不开,关于转基因食品。曾经有一些很好玩的事情,大概一两年,我们科学松鼠会当中也分两部分,一部分非常支持转基因食品技术的发展,另外一部分,特别是比较严谨的其它学科的一些博士或者是博士后,都是科学家这样身份的人,他们自己跟这个领域无关,他们并不是很想站出来表明态度,我们进行了一些争论,后来说还是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表态,就出了一个转基因的专题,云无心作为主力干将也写了这样的文章,非常有说服力。
云无心:关于转基因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不仅仅是科学问题,它也是政治、经济,甚至是民生问题。所以说很多人对转基因有疑虑,我觉得不能苛责这些人没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大家确实受到了很多误导。 第一,转基因只是一种技术,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产品。每一种具体的转基因产品要经过非常严格的安全检查。实际上我昨天还参观了农大的食品工程学院,他们有一个转基因食品检测中心,实际要负责任何一种新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检测,如果一个转基因的产品经过了这一系列的安全审查,国家允许它上市了,那么这个产品是不会对大家产生危害的。
而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业,我们还会考虑说它对环境,对于物种有什么样的影响。但这个东西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但不管结论如何,它不影响食品安全性。另外就是经济的问题,许多人总是没完没了的提转基因食品是西方国家用来掠夺我们的资源,控制我们的经济命脉。但是这个例子恰恰相反,我国的转基因大豆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在转基因大豆产品出现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政策是为了保护我国的大豆产业,对这个东西设置了限制,在宣传导向上也比较强调这个东西安全性未知,可能有害,由于这个错误的宣传、错误的决策,导致了今天对转基因食品大家非常地困惑。实际上不但没有保护大豆行业,反而把大豆行业打的一败涂地。由于一年需要大概5000万吨的大豆,我们国家自己生产能力只有1000万吨,其它的大豆只能靠进口。而能够向中国提供大豆的三大成豆国:美国、巴西、阿根廷,他们转基因大豆80%左右。不是你想不想要转基因食品,而是人家卖不给卖给你的问题。如果他们有一天不卖你了,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凤凰网文化:我刚刚在前面准备当中也比较仓促,跟云无心聊了一下,其实有一些可以针对当下热点问题来谈,他说关于前段时间国内报出“思念水饺”当中检验出有细菌,好像考虑的不是很充分,但是他还是有一些想说的。
云无心:“思念水饺”这个事情比较有中国特色。我们现在一个国家标准,国家标准规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现在国家正在改变这个标准,从字面上来看,新的标准比现行标准要低,所以一下引爆了大家对国家标准的质疑,为什么国家标准越来越低?
有一些国家标准,比如说前一段时间的牛奶标准,我持批评态度,我认为那个标准改变不合理。但是思念水饺中的金色葡萄球菌的改变是合理的。因为金色葡萄球菌它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普遍,现行国家标准中规定生肉中可以有,但是水饺中不能有。你买一块肉是合格的,但是做出馅儿就是不合格的,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事情。此外,在国际上没有哪个国家规定食品中不能检出这种细菌。因为这种细菌本身很容易杀死的,但是它也很容易进入。你把它杀死以后,你手上有的话,它就会进入。从技术上我们是可以做到完全没有,但是这个企业会付出比较大的代价,而这个代价没有必要。如果说这个政策得到了严格一致的执行,那么生产食物的厂家,必然只能增加成本,而这个成本谁来承担?不可能是凭空得来的。那只能最后由大家来承担。这是一种没有必要的浪费,实际上在食品上,很多细菌它要对我们产生危害,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种细菌达到一定量对我们身体产生危害。另外一种,它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毒素,对这些毒素会产生后果。金色葡萄球菌主要是后者。如果量特别大的话,它会产生毒素,这种毒素在煮水饺过程中不会被杀死,它会产生拉肚子、呕吐的症状。但是这必然让我们知道,前提是它有相当大的量,如果量不大就没有这个危害或者说这个危害可以忽略。这样为了我们正常生产食品的成本降低,我们没有比较追求绝对的不含有细菌,这个也不符合国际惯例。既然世界上各国都允许它存在,一定量的存在不带来食品安全上的问题,而且能够让我们的食品成本降低,我们为什么不允许它存在呢?
凤凰网文化:我们一直在讲国内的一些食品规范,我私下也跟云无心说,我想听听云无心在这个问题上关于中国食品标准和美国食品标准之间的对比,在一些事情上,美国人怎么处理的,我们怎么处理的?
云无心: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说法,就是我们的食品安全标准远远低于美国。其实不是这样的,一般国家规定某种食品允许量有多少。其实这个数据的制定是基于同一个数字,某种物质,人体能够承受多大的量。而这个数字一般世界各国用的是统一的,绝大多数时候是统一的,有一个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联合国专家组,它会评估各种物质人体能够承受的量,然后各国根据这个量和自己的饮食习惯来制定一些标准。这样的话,所以就会经常出现我们看到的各国的标准不一样。
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大米,像美国、欧洲人吃大米比较少,所以他们对大米中的污染物限量比较宽松,大米中有砷、铬,他们是不限制的。但是我们主要吃饭,我们对于大米中砷的含量有明确的要求,而且标准比较高。即使你每天吃这个含量的米饭,对身体是没有影响的。但是仅仅大米中允许的砷含量指标来看,我国的标准远远比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高。比如说瘦肉精、面粉增白剂,这些在中国完全禁止,但是在美国可以用。还有硼砂,硼砂这个东西是传统的食品添加剂。在历史上,中国人就会用。即使像台湾、东南亚等等一些国家,他们在做食品的时候也会用硼砂,但是它有效的剂量和危险的剂量很接近。这样的东西在中国是被禁用,但是在欧洲是可以用的。虽然说它有毒,所有的东西都是有毒,只要剂量足够大。在欧洲用硼砂的那些东西是大家不经常吃的。所以硼砂在欧洲是一个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还有可乐中的防腐剂,在台湾禁用,在中国大陆可以用。如果直接拿台湾和大陆比,台湾好像不许用,仿佛它的标准更高。但是我们注意到美国、欧洲、加拿大、日本他们都可以用,如果说双重标准,台湾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标准。 总的来说,我看过各种食品添加剂、各种污染的物质,中国的标准跟国际标准接近,有一些比国际标准低,但是也有一些比国际标准高。不管是高还是低,只要我们真的做到了,这些东西都不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可见的危害。或者说用更加严谨的话说,它潜在的风险完全可以忽略。
凤凰网文化:其实像国内很多报出的一些食品问题,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某些标准的执行上有一些不法的厂商或者是一些利益方在偷工减料,或者是偷换概念,像前段时间山西陈醋的事件,很明显,它是一个对公众没有诚信的表现,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并不一定会带来什么危害,但是他至少应该做到的而没有做到。
云无心:这个事件是很多食品安全新闻中的一大类,我之所以叫做食品安全新闻,而不是食品安全事故,因为它确实只是一个新闻,并不是事故。今年几个典型的例子,一个是勾兑的醋,还有一个勾兑的酱油等等,这是一个商业欺诈的问题,用了一些简单的生产方法和其他的原料来做成这个东西,然后宣称这个东西是用传统工艺,或者是用粮食做出来的。如果它生产的这个东西本身没有害,就也是一种合格的食品。甚至在国外同样有这些食品的存在,如果你到国外去,在那些连锁店里、超市里喝到的汤,肯定不可能是骨头熬的。在国外不可能用骨头熬汤,因为为了生产流程控制,都是用现成的浓缩液或者是粉末做的。这些产品本身是正常的,但是在中国,至少大家应该区分开,要告诉消费者这个汤是怎么回事,但是一些厂家为了卖更好的价钱,它没有做到这点。这是诚信和欺诈的问题,但是并不是食品安全的问题。
凤凰网文化:在中国爆发的一些社会事件中,不仅仅是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过程中,我们会在很多媒体和很多平台上看到一些报道,或者是一些反映。其中一些带着情绪的,或者是带着某种偏见的在做这个事情,其实应该控制的环节在哪里,可能他们都没有搞清楚,然后急于去表达,或者是急于引起公众的注意,就是为了它的点击率或者是为了它的一个收视率,或者是怎么怎么样,往往会导致事件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我们可以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民众对一些事情不知真相,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云无心:首先我们肯定一点,人都是一样的,美国人并不比中国人更聪明或更有学问。大家如果看《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话,我们国家百分之三点二几,可能很低。美国、欧洲可能好一点,但是社会中缺乏科学素养的还是很多的。每个人都有不切实际的希望,有一个什么东西吃了以后就能够健康长寿,就能够美容,就能够减肥。因为这种期望每个人都会有的。一个社会如何控制这些不实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比如说在美国,当然我们国家叫做保健品,美国叫做膳食补充剂。它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庞大的行业,每年也是几百亿美元的销售额。很多的美国人依然把自己的健康希望寄托在这些东西身上。但是他并没有出现向我们那种红透全国的大师,他也有很多各种不靠谱的书提供。但是它的传播范围相当有限,它至少不会登上国家级的或者是主流电视台、主流媒体的舞台。这个事情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
在历史上,因为商业界总是喜欢鼓吹这种东西,然后卖给大家。因为大家有这种希望,专家一鼓吹,总是有人相信的。美国有一个食品药品管理局,他当时非常强势,他说如果你要卖一种东西,已经超出了食品范围,除了让你吃饱,给你一些基本营养成分之外,你要再宣传它有更多的功能,它就是药物。你要想FDA证明它是安全、有效的才可以卖。那么你要区分这二者是食品还是药品,就有灰色地带了。所以这些厂家经常和FDA打官司,FDA输多赢少。但是到了93年的时候,新上任的FDA局长说要实行一个新的政策,因为之前一起膳食补充剂引发了死亡事件,他就发布了这么一个通告,说要干这个事情。但是当时的膳食补充剂已经是非常庞大的产业了,他们马上发动全国人民说我们不要政府来告诉我们该吃什么,我们需要捍卫我们吃这些膳食补充剂的自由。这个口号非常蛊惑人心,深得民意。于是国会在两三周之内收到几万封抗议的信,然后国会议员就退缩了。那么多人抗议的时候,当初最坚定的反对膳食补充剂行业的议员都妥协了,跟这个行业谈判,我们制定一个什么法律。当时这个行业制定了一个非常苛刻的法案,这个法案真的在年底选举之前获得了通过。根据这个法案,FDA将不能限制膳食补充剂的销售。 但是FDA就以退为进,他说既然不能限制使用,我就要求所有的产品、保健品你可以卖,但是你必须声明FDA没有管过它,我们这个机构没有对它做过评估,你说有效无效,我不知道,这都是你们自己说的。第二条,既然是膳食补充剂,你不是药物,你就不能宣传有任何的治疗效果。到现在,美国保健品行业有这个局面,你想上市非常容易,你要通知FDA要当膳食补充剂卖了,但是你不能做任何疗效的宣传。所以美国公众在接触到这些消息上,就没有那些蛊惑或者是忽悠的消息,我这儿有一个东西,叫做胶原蛋白,至于它有什么用,厂家不管的。消费者愿意相信它有什么用,这是你自己相信的。没有人能够管。
凤凰网文化:比如说左旋肉碱,我在微博上经常收到这样一些推送,每当我跟朋友开个玩笑,比如说减肥什么的,然后他们就你推送这些东西,有朋友问我说这些东西有没有用,我特别想听云无心说说。
云无心:不仅仅是左旋肉碱,所有宣称减肥特别有效的膳食补充剂,从科学角度来说,都是无效的。但是有很多人吃了它以后有效。有两种情况,因为人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你那段时间不吃左旋肉碱,什么都不吃也会瘦。另外一种情况,这些产品中号称是天然产品,但是它加了减肥药物成分。减肥药物作为处方药,它受法律控制,必须是医生才能开,而且这些药物有副作用,所以需要控制。但是为了体现它有这个减肥作用,它会加入其中,所以你吃了以后可能真有效。
凤凰网文化:就是大家现在听到越来越多的有机食品。
云无心:我在咖啡厅里面随便拿到一本杂志,看到一个关于北京附近的有机农场,向大家配送食品。我看了生产过程确实没有什么不好,但是白菜是超市里卖的价格的10倍。而且说我们卖的比超市的有机白菜还要便宜。有机产品这个东西,如果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规范来生产,毫无疑问,它的产量会很低的,它的人力投入很高,所以它的价格高是必然的。如果说你非要追求有机产品的营养或者是安全,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几十年的试验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有机产品比常规产品有营养哪儿。
大家要明白这一点,有机农产品和常规的农产品是无法通过科学检测得到的。我拿两颗白菜,一颗有机的,一颗常规的,即使它按照有机规范做出来的,科学检测是无法分辨的。所以说对于有机食品的信心是来源于一种信任,你认为它是有机的就是有机的。类似于你买高档的时装、汽车一样,它是一个奢侈品,它可能不一定有什么不好,但是它只是一种奢侈品,它不能解决全社会的食品问题,安全问题解决不了,营养问题也解决不了,如果全社会不理智的去追寻有机食品的话,将会造成有机食品短缺。如果每个人都觉得20万的车开起来不好,非要追求劳斯莱斯或者是奔驰的话,实际上是没有车可开的。
凤凰网文化:拉面风靡美国,按照西方非常标准化的操作标准来,怎么样让中国拉面进入快餐。你那篇文章我觉得非常有趣,我经常会跟朋友提起来,看看这个就知道我们不是只讲知识,或者说讲科幻一样,像写故事一样写科普,非常反映出云无心在这类题材上的一些能力。
云无心:我也想传达出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就是标准化。实际上食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它的目标跟传统食品目标不一样。我们特别喜欢独家的、传统的食物,但是这些食物是小众的,非常精细。西方也有这样的,但是这种东西不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流,你不可能每天去吃法国大餐,就像在中国,你也不可能每天去吃烤鸭或者是吃非常复杂的食物。人的日常生活中都希望在保证营养、安全的情况下能够非常快捷,现在快餐食品大行其道。还有一个就是希望量产。
我让拉面风靡美国,就是基于这样种考虑。我曾经前几年见到过一个报道,说北京全聚德也在做这个方面的探索,思路还是比较接近的。现在你想要去全聚德吃烤鸭,因为师傅经验比较丰富,他学了很多年,师父带徒弟。但是这种方式不适合现代生产,就是说你在北京各个全聚德吃的烤鸭是不一样的。全聚德做了一个研究,就是进行标准化,把炉子进行了改造,然后检测湿度、温度,以及温度的分布,也有可能检测到火苗中的一些物质成分的量。就是一个师傅在那里观察,不影响他们操作,他在那儿看,然后说这个烤鸭烤好了,然后把所有的参数记下来。他收集了大量的参数,最后比较控制哪几个参数就可以烤出最好的烤鸭,这样就可以设计一个程序,最后就可以用机械化来控制,然后输入电脑。它可能不是精品,可能无法达到最初的人性化的操作。这里面还有一个心理因素在里面,每个人觉得如果有一个人给我服务的话,这个食品吃起来就好一些,如果是机器送来的,味道就觉得不是很好。但是它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你在南方,在成都,在上海,你可能吃到接近全聚德水平的烤鸭,而不是说非得跑到北京全聚德来。
凤凰网文化:如果那套标准化的参数流到民间来,那就是人人可做全聚德了。这个问题有很多人在讨论,怎么现在的东西没有以前好吃了,是不是因为现在一些制作方法所带来的问题,或者说他们破坏了什么。
云无心:这个问题是很正常的,很正确的。工业化的食品,我们先从工业化的农产品说起,不管是农产品,比如说西红柿、水果、白菜,或者像动物食品,猪肉、鸡这些东西。它的营养成分和产生香味口感的成分不是一回事。我比较喜欢举鸡的例子,因为鸡肉的例子最典型。传统的鸡要喂几个月,它长到一定量,它每天在野地里跑,吃各种东西,所以鸡肉的口感比较好,香味也比较香。而现在工业化生产的鸡肉,它用的是改良的品种,非常严格的配方饲料。实际上那种肉鸡的饲料比人吃的饲料要精细多了。在那种40天左右出笼的鸡,它喂的饲料,类似于婴儿配方奶粉,它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营养成分就按照什么营养成分给它,浪费非常少,饲料转化率非常高。最好的肉鸡产品是喂两斤饲料,出一斤鸡肉,它正好提供鸡身上所需要的营养,它也不需要很大的地盘就可以生长。这样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鸡肉。
在中国现在的鸡肉可能比较贵,但是在美国,鸡肉的价格跟大白菜差不多,比苹果、梨、桃这样的水果要便宜,比绝大多数的蔬菜,比如说像生菜、西红柿这些东西要便宜,这就是大规模生产的结果。但是这个鸡肉好不好吃?确实不如走地鸡的鸡肉好吃,但是它可以给我们提供较大的量。我查了一个数据,在同样的土地上,生产20走地鸡所需要的资源,比如说土地和时间,可以生产1000只肉鸡。如果你比较一只走地鸡和一只肉鸡的话,毫无疑问,当然是走地鸡好吃,但是我们需要比较的是20只这种走地鸡和1000只肉鸡,20只肉鸡可以给多少人吃?1000只肉鸡可以给多少人吃?这样的比较合理。世界人口越来越多,我们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们的土地越来越少,我们必须在美味和供应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这个平衡到底在哪里,这是由每一个社会的选择来决定的。 比如说像蔬菜、水果、猪肉也有类似的情况,只是在目前其他生产技术没有到肉鸡这样登峰造极的地步,差别是存在的,但是这种趋势一定会继续下去。
凤凰网文化:我们一些传统的食品,如果它本身的制造或者是形成过程不是那么复杂的话,其实我们还是可以保留它的,即使在现代工业眼光下来看,它也并没有什么问题,它可以一直保留下去,如果这类东西当然越多越好了,你之前也写过这样一篇文章。
云无心:你用现代科学去检测以后,它会找到更合理的生产方式。我们知道酸菜,东北生产酸菜要20天左右,经过现代工艺,它开始用灭菌处理,然后直接投入大量的乳酸菌和醋酸菌,这样的改变是比较合理的。还有法国鹅肝,它是在常温状态下采用烹饪的。但是为了食品安全,法国政府对食品安全严格控制,动物杀死之后,必须立刻处理,要么冷冻,要么烹饪,所以没有几个小时的存放期。所以当时有很多人担心,这样做出来的鹅肝就不地道了,那怎么办?后来他们做了一个研究,比较如果同一块鹅肝,一半拿去经过存放处理,一半马上烹饪,实际上最后证明马上烹饪的味道更好。这样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确认这样的改良是合理的。
凤凰网文化:这些改良手段的进入,也会带来一些思考,特别是对于某些或者是很多年纪大的遵循传统的人来说,他原来所信奉的东西有点被推翻了,他会觉得传统的是好的,那我们为什么要接受工业化的东西?这个当中有某些合理的成分,但是也有某些认识是是误区的。是不是天然的一定就是好的?其实这个文章对我个人触动挺大的,是关于蕨菜的研究。
云无心:因为有很多东西,我们传统上认为它是好的,安全的,好像古人从来得过癌症,你也没有听过哪个古人得过心血管疾病。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得了他也不知道。另外一种可能,他的寿命不够长。因为像这些高血压、高血脂都是要到一定年纪才得的。而很多东西危害不是那么巨大的,古人也发现不了。像刚才说的蕨菜是一个。实际上还有别的例子,比如说豆腐,传统上的豆腐,我们北方做豆腐都爱用渌水,渌水是一种自然界的一些混合物,什么氯化钙、氯化镁什么都有。如果在今天,如果一种新的食品添加剂像渌水这样的,它是通不过安全检查的。因为渌水本身成分很复杂,它是有毒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白毛女》,杨白劳就是喝渌水死的。实际上到今天,如果你用石膏的话,石膏是一种比较纯的硫酸钙,那么这种安全好一些。还有另外一个例子,硼灰拉面。传统是用硼灰的,但是硼草是一种自然植物,它当中有铅、砷。硼灰本身到不了有害的地步,它并不是从硼灰中来,它从其它的食品中也会获得。现在北京城里的空气很糟糕,它其中也会有重金属污染。我们希望从任何一个渠道尽可能降低这些重金属的存在。但是传统的硼灰是有的,如果说用现代技术去改良,去发现,在硼灰到底哪些因素使拉面变得更好,我们用纯的这些元素加进去,就可以做成现代的拉面剂,这样的话,作为食品添加剂来讲,它就比硼灰更安全。我们根据拉面的原理找出一些酶,或者是一些其他的氨基酸加进去以后,它也可以实现同样的作用。这就是说食品科学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安全、更好的食物。
观众:我想问一下转基因的问题,我从网上看了很多,小白鼠吃转基因的,五代以后就死了,过去说中央领导吃的是非转基因的,您家里吃不吃转基因的油?我现在不是很有钱,但是我尽可能可非转基因的。
云无心:网上有非常多的试验报告说喂老鼠转基因怎么怎么着了。任何一项研究出来不是说这个研究能够证明什么结论,我们需要同行来证明这个是否可靠。目前为止,所有拿转基因食品做动物试验发生问题的,最后都被科学界批评的一败涂地,但是最早传播这个谣言的,比如说绿色和平,他们依然孜孜不倦,还是把那个东西挂在那儿。很多人看到的都是这样的结果,其实很多是不可靠的。
这个事情是正常的,在中国,你要知道领导们的科学素养并不比民众更高。而且这个东西跟奢侈品一样,他们同样开名车,并不意味着名车就比普通的车好。但是他们有这个特权。就像有钱人一样,如果你特别有钱,你想干什么都可以,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干的这个东西更好,因为他有这个特权。美国的食品是不标注转基因的,默认值就是买的所有都是含有转基因成分,我自从踏上美国那天起,我就面临这个环境,不管我想不想吃,我都得吃。
观众:牛奶到底补不补钙?
云无心:牛奶在科学界的主流意见,它是补钙最好的食品。有两方面不同的意见,我只能告诉大家说,科学界的主流意见是牛奶依然是非常好的食品,它是补钙最有效率的。相反意见的研究也存在,但是在科学界还是属于比较小众的声音。
观众:作为家庭主妇经常让我很困惑的一个问题,我在做饭的时候,发现有很多人告诉你什么菜和什么菜不能吃,哪个水果和哪个菜不能搭配。比如说喝牛奶的时候,有果酸的东西,比如说苹果或者是橘子、橙子之类都不可以吃,比如说孩子晚上9点喝,我只能安排7点钟,吃完晚饭没有多久的时候让他吃水果,就害怕产生碳酸钙沉积在体内,有这样的可能性吗?
云无心:每次跟读者互动的时候,都会有人问。简单说,所有的食物禁忌搭配你都不要理会,好吃就吃。我几乎看过每一条说什么什么放在一起不能吃的说法,没有一条是有科学依据的。牛奶和果酸,如果你直接把果汁导在牛奶里面,你会马上看到沉淀,但是你肠本身就是酸的。因为酸性而沉淀之后,它在体内同样被吸收。只是说那个吸收率比乳清蛋白要慢,但是最后也会吸收。即使说它沉淀,它就是不吸收而已,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唯一的一个可能在所有食物禁忌搭配中,如果你吃柿子,柿子不能和螃蟹同吃,如果柿子是很生很酸涩的,表明当中有很多丹尼酸,如果你吃了高蛋白的食物,蛋白食物和丹尼酸结合,它不会被胃酸消化,吃得多了以后会出现肠梗阻。就这个可能是稍微靠谱一点的。但是你要把握一个原则,并不是说柿子和螃蟹的问题,而是所有的高蛋白食品都有这样的问题,如果柿子完全成熟了就没事,如果是生柿子或者是非常涩的柿子,就不要吃了。
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您写的文章,还是挺长见识的。我妈妈这个年龄,他们都在家里吃钙片,觉得这个年龄的腿不是很舒服,我周围同学这个年龄的也有吃钙片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云无心:钙片这个东西,国际上的推荐,成人每天1000毫克钙,这是西方做的调查。但是对中国人到底需要多少钙,其实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因为钙的需求量跟食谱有关的,如果你每天吃1000毫克钙,没有什么问题。而中国人普通食谱中,因为中国人吃奶制品习惯不是很多,中国普通食品中钙含量确实不是很多,尤其是老年女性,适当补充点钙片也可以,至少没有什么危害,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吃点也可以。像成年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吃点钙还是没有问题的。所有的钙片没有本质区别,200块钱一瓶的钙片和10块钱一瓶的钙片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要是大药厂出的,卫生条件能够满足的就可以了。
电话:010-84458403 邮件:zengxn@ifeng.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2座16层
凤凰网文化频道 凤凰网文化@视线
本期策划、编辑:曾宪楠 何宇达 葛霖 徐璟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