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为什么一个学生可以盗得严密防守的文物机构?为什么几个农民造假能够骗翻一批专家?为什么上百万人们坚信并践行“要想富去盗墓”?考古和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认为,有很深的时代原因,是“三个和尚没水喝”在全国文保机构的现实版尴尬反映;而说到盗墓,倪方六则更语出惊人:博物馆助推了中国当代盗墓之风。(凤凰网文化讯 记者 吕美静)
故宫被盗没内鬼 文保机构“三个和尚没水喝”
凤凰网文化:故宫被盗事件已过了段时间,很多专家也已经做过关于此的诸多分析和讨论。作为一个考古与盗墓史研究专家,您怎么看故宫被盗?
倪方六:这次故宫的案件应该不是内鬼所为,因为故宫里有很多更值钱的东西都没被盗。故宫被盗并不令人意外,已经不止一次了,事件发生后我查了一下资料,并向圈内朋友进行了解,公开和未公开的至少有十多次。这次故宫被盗暴露出的是整个大陆的文物安保系统长期存在着的弊病,目前大陆的大多数博物馆都被盗过,而且不只一次。
在1949年故宫被盗案中,记录比较早的一次发生于1959年8月16日,故宫养性殿里8页金册和5柄玉雕花把金鞘匕首盗窃案,其盗贼只是一个20岁的学生。与此相似,从故宫历次被盗案来看,犯罪分子都不是专业人士,更非非常高端的犯罪团伙作案。这次犯罪嫌疑人也只是山东曹县籍的一个农民。
为什么很一般蝥贼都能从外人看来戒备森严的故宫里偷出东西?归根到底就是文化保护的意识没有到位。现在雇佣保安的费用越来越高,聘请的保安也越来越多,盗案却不见减少,说明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现在文保单位的安保现状就是“没水喝”,人人在讲安保,其实谁也没有把安全当回事情,小偷偷出了中国文物保护的尴尬。
在文革以前,文保机构的安保人员是非常有岗位责任心的,上岗时要求也非常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用人体制的放开,文保单位的保安实行聘用制,市场化行为明显,上岗很容易,有的单位在招聘时甚至很不太规范,看关系看路子,聘来的都是亲友关系户,保安的素质、对保安的要求都下降了,能不出事?
凤凰网文化:您觉得中国文保机构的致命缺陷是什么?
倪方六:有一个最重要制度急需用起来——文物保护问责制。现在文物保护责任制徒有虚名,空架子,不落实弄再多条例有什么用?
在国外发生这种博物馆被盗的案件是不得了的,要严肃问责的,当馆长的不辞职的,也得公开向社会道歉;故宫是国家博物馆,里面藏品都是国家的,是全体国民的,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也应该问责,应该追究责任,但是现在还没有听说故宫的哪个领导受到了处罚,故宫以前发生的盗案中,好几个盗贼都被依法处死了,有的责任人被停职处分了,但是这次故宫领导却没有被处分,从故宫公开的反应来看,甚至有推卸责任的嫌疑。
凤凰网文化:为什么文保机构安保人员责任心缺失?
倪方六:这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原因,现在人们再不像以前那么单纯,以前讲文博界讲事业,现在大家讲职业,大家都在想涨工资,想钱,想怎么搞钱。在物欲膨胀、气氛浮躁的当下,人心不再平衡。就连故宫,即所谓“最文化”的地方,整天都在想办法搞钱。特别是社会底层无固定职业者,反正一无所有,抓到丢掉命也无所谓,于是跟盗墓贼一样,不要命地去偷去盗。
政府和领导对文物保护的态度也会影响安保人心的行为。建国以来,政府对文物的保护总是留下遗憾,很多时候甚至在破坏文物,文革中被毁的好东西多得说不过来。文革结束后,破坏文物的现象也不禁绝。据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傅振伦先生所述,l978年秋,上万件清代乾隆年间的盔甲在故宫被拆毁,卖废铜烂铁。傅先生当时看了很心疼,中国博物馆正在发展,那么多,让他们去收藏,乾隆盔甲万套也不为多的。为了求点铜料破坏了二百年的文物,实为不智,也很令人痛心。你说这不是搞笑吗?当然这是那种特殊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现在呢,是市场经济,商品社会,金钱至上,GDP至上,各地都在过度开发,文物古迹被破坏的现象更严重,这是对整个民族的伤害,在糟蹋中华文化。
博物馆藏品也有假文物 藏品收购行为不规范
凤凰网文化:目前的国内文物保护机构整体的状况是怎样的?
倪方六:这几年总体来说,文博系统的盗窃案有增多现象。这里可能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免费开放,这为盗贼踩点作案、查看地形提供了方便。博物馆免费开放,这是件好事,但给安保也带来了压力也在增加。
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国有博物馆藏品中也出现了不少假文物。现在每年国家财政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给博物馆收购文物,收购文物的时候把关不严,便可能看走眼。当然博物馆出现假文物不能排除博物馆工作人员与文物贩子互相勾结、利用现象的存在,收购时提级提价,甚至知假购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