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赫玛托娃:活下来,写出来
母亲的直觉后来得到了充分印证:她的女儿,的的确确“不好受”,而且,这种痛苦和厄运,还将持续笼罩了她几乎整个一生。“我的命运就是承担世上的一切困难”,如她的自言,她仿佛命定是要不幸地经由艺术尝受这世间所有的苦难与厄运。——不过所幸的是,她是经由艺术——诗歌尝受这种厄运并转化这苦难的。
1914年、1917年、1937年、1941年、1946年——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会知道,这些年份意味着什么。而安娜·安德列耶芙娜·阿赫玛托娃,她的一生几乎经历了影响20世纪俄罗斯的所有重大事件。长达20多年,她居无定所,寄人篱下,靠在朋友处辗转为生。她前后三任丈夫,两个被迫害致死——古米廖夫,因莫须有的“塔甘采夫案”遭诬陷入狱,惨遭刑罚后被秘密枪决;第三任丈夫,艺术史家普宁,于大肃反中死于劳改营;她惟一的儿子列瓦因父母之过,一生数次被捕,甚至一度被处以死刑;作为诗人,她一生两次遭到官方“决议”批判,长达数十年不能发表作品,生活贫苦并备受监视……
阿赫玛托娃曾数次向丘科夫斯卡娅谈及自己的诗歌“导师”——安年斯基(1856-1909)。这位被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斯塔姆和古米廖夫以及她本人共同奉为“导师”和“精神发端”的诗人,在阿赫玛托娃看来,他的创作带有一种“悲剧性、真挚性和艺术的完整性……”在题为《导师》(1945)的一首诗中,阿赫玛托娃写道:
我以之为导师的那个人
去如幽灵连影子也不曾留,
所有毒药都服了,所有癫茄都喝了,
也曾向往声望,却终竟未等到光环加头,
但他是先声,是我们的前驱,
他呵护所有人,给所有的心灵注入了慵困,
而他却被窒息……
显然,阿赫玛托娃认为安年斯基作为一种“先知”现象不仅仅局限于诗歌的范畴。如下述在《安娜·阿赫玛托娃·时代的喧嚣》和《安娜·阿赫玛托娃·诗与长诗》两书的誊清稿中漏载的两行诗:
但他是先声,是我们的前驱,
是后来在我们身上所发生的一切……
的确,安年斯基所蒙受的苦难,他的学生们一样也没能幸免:1921年,古米廖夫被处决;1938年,曼德尔斯塔姆在第二次被捕后死于集中营;1959年,帕斯捷尔纳克被赶进了坟墓……
我们全都注定要体验,
什么是第三个年头不睡觉,
什么是一早起来才得知,
夜里已经有人死去。
痛苦、死亡……如影随形的痛苦与死亡……
诗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允许写作和作品不许面世吧。在斯大林统治时代,秘密警察横行,告密成风,别说发表作品,阿赫玛托娃连写下一行诗都异常冒险。
极权统治者的特性之一就是:向往成为既统治一切又似乎并不存在的某种力量——既残酷镇压民众却又极力粉饰太平。监狱在身边,绞刑架在身边,坟墓在身边,可你必须装作它们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有歌舞万岁、盛世太平。因此它绝对不能容忍的情况便包括:有人站出来撕破这种面具和谎言而将悲惨的真实现状说出来、写下来。
在战前,丘科夫斯卡娅回忆说,在去看望她时,阿赫玛托娃只能小声向她朗诵《安魂曲》中的诗句。可是,在喷泉街她自己的家里时,她甚至连悄声细语也不敢。因为她们不能确定事实上到底是不是只有她们两人。于是,最通常情况便是:她们说着说着话,阿赫玛托娃会突然抓起一张纸和铅笔,然后又大声说一句上流社会常说的话:“喝茶吗?”或是:“您晒得可真黑呀,”然后,疾速在那张纸上写上刚构思的诗句,然后把纸递给丘科夫斯卡娅。“我把那纸上的诗句默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背会了,才默默地还给她。‘今年秋天来得早。’——安娜 安德列耶芙娜大声说着,划了根火柴,凑着烟灰缸把纸烧掉。”
“这都成了一种模式:手、火柴、烟灰缸,”丘科夫斯卡娅感叹说,“全都是一套美好而又可悲的程式。”(《阿赫玛托娃札记(一) 诗的隐居》,第7页)
这也构筑了丘科夫斯卡娅冒险记录阿赫玛托娃生活札记的原因之一:从物质上吞没了一座城市、一个街区的,从报纸的每一个栏目、从广播的每一支喇叭里喋喋不休散播着自己手工制作的谎言的监狱,不能再吞没她们的精神。
“事实是,战争帮了忙”
1942年6月21日,阿赫玛托娃与朋友拉涅夫斯卡娅一起听了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排练。
“多么可怕的作品……”当天晚上,阿赫玛托娃如此告诉丘科夫斯卡娅她的感受,“第二和第三乐章需要听几遍,以便体验它们,而第一乐章立即就理解了。这些可憎的小军鼓是多么恐怖……那里有一个骷髅跳狐步舞的地方……没有任何欢乐的乐谱和胜利的喜悦:接连不断的恐惧。天才的作品,肖斯塔科维奇是个天才,我们的时代将被称为‘肖斯塔科维奇时代’……”
一旁的拉涅夫斯卡娅则如此讲述交响曲:“如此可怕,就像阿赫玛托娃的长诗……有几个人也这么说”。 (《阿赫玛托娃札记(一)·诗的隐居》第476页)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