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网文化 > 年代访

摄影师肖全和《我们这一代》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

人参与 评论

”  赵野也是肖全两次展览的策展人,在他眼里:“肖全一生拍了那么多人,只有对三毛和杨丽萍,他有着发自内心的持久的挚爱。肖全透露,他现在接到的活儿,最高能达到“一单”十万到十五万,1990年代初,他拍摄三毛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是170块钱。

十年之后,肖全曾见到过当年他镜头中的英雄。他没有说服自己再举起镜头。

前几年,当代艺术家张晓刚曾和肖全在飞机上谈及“这一代”,认为肖全应该再拍一次,“不是个人的输赢问题,而是十几年这个人做了什么,是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变化。”肖全说,他能理解这个意思,“我拍的是一帮知识分子,被解释为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独立思考力有推动的一帮人。他们随国家的成长而成长,记录了时代脉搏的快和慢,是会让人心跳加速的。从社会学意义上也蛮有意思。我不但想过复拍《我们这一代》,还想过拍上一代《他们那一代》、下一代《你们这一代》。但是……”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是,肖全放弃了想法。他认为上一代,还是应该由上一代的持镜者来记录,而下一代,他等来等去,还是觉得“太薄”。他心甘情愿守住,停在“我们这一代”。

“我现在常想,因为有八十年代托着底,我们今天的沦亡都显得那么悲情和富有诗意。”肖全借赵野在《肖全和三毛》中的这句话,解释自己的心甘情愿,甚至矛盾纠结。

他不想让镜头外的时间,伤害镜头内的时间。

 

方力钧

易知难

孙甘露

“时间看上去是挑衅的,但它最安静”

肖全格外在意时间。或者说,他格外在意变化——对于有悖于心理预期的变化,下意识会有拒斥感。“我太完美主义。技术上是,审美上更是。”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所以,他会偷偷观察人们的变化。“我相信很多人也会在意变化,可能在意的点不同。比如张晓刚,人们会在意他的画从几十万变到了几千万,这些数字让人刺激。但我更在意他和原来的刚儿还是不是一样的眼神、表情、习惯动作。”他说,“杨丽萍我拍了十几年,我在极端地想,假设再过二十年,她都驼背了,她在我镜头里也会是十年前那种极致的美和一身仙气。”

在《三毛:“天堂之鸟”二十年忆》和《心动——肖全镜头下的杨丽萍》这两次独立影展之前,肖全早先曾为他镜头下的女人办过影展:《女人与时间》。自信的他曾在画册扉页印上:上帝指派这些女人们需要的摄影师,在她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但他也承认,《女人与时间》这个名字,颇有残酷感。

“时间看上去是挑衅的,但它是最安静、公平的。”肖全坦白,他目前还不能心甘情愿记录无奈,就像他曾经不愿意看镜子里的自己。

一个记录时代的人,竟然害怕时间。

相关专题: 肖全:摄影见证时代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肖全 这一代 杨丽萍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