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陈丹青《年代访》(上):六十忆往 追怀木心

2013年06月06日 01:19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胡涛

 

陈丹青整理木心讲课笔记《文学回忆录》

司马迁哪个大学毕业的?

凤凰网文化《年代访》:我自己阅读木心《文学回忆录》的时候,我的感觉可能他更像是一个心性的感发,就是为作品解读赋予了很多的主观色彩。

陈丹青:他不但主观而且独断。我最近收到一篇教了十多年中国古典文学史的一个青年教授,他就说,真的文学史应该是独断的,不应该是集体编撰的,也不应该是一个所谓客观的,没有客观的文学史。我非常非常高兴,我自己就觉得,我不觉得有哪部美术史、文学史、哲学史是客观的,客观这个词就是唯物论进来以后一个弄坏掉的词,好像真有这么回事儿。

凤凰网文化《年代访》:我们看一般的文学史,当代文学史也好,各种文学史也好,看到的就是文学家和文学本身。但是在《文学回忆录》里面,我看到的是作者木心这个人。

陈丹青:对,应该是这样,钱穆说过这个话,好的书里,读书你要读到背后这个人,这个作者,你读司马迁,你读屈原,读来读去其实都在读他。但是我想这件事情还是不应该由我来说,因为我终于把这个书交给大家了,我也收到了这么多的回音,我很开心会有很多我想不到的回音,很有意思。

凤凰网文化《年代访》:当时记得你好像是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就是整个月电子录入。

陈丹青:对,八个月左右,包括做书。

凤凰网文化《年代访》: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录音笔这件事情,您全靠手记?

陈丹青:有录音,但是他不让录音,也比较原始的带子转,他说不要录音,也不要拍照,很遗憾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我偷偷的录了像在最后一刻,偷偷录了像,我找到了,然后有转成碟片,今后有机会会选择一段放在木心美术馆给大家看。

木心1989-1994年在纽约为中国留美艺术家讲授文学课

凤凰网文化《年代访》:我觉得可能现在的学生没有这样的幸运,您当时遇到木心老师之后,然后他在1989年成立文学客厅,连续进行五年的一个讲课,而且听众就是几个人,有点像是私塾式的授课方式。您在2008年的时候接受过我们的访问,您那时候说过,就是不要进大学,不要念中文系,包括您个人接受的教育也只到初中。这种私塾式的授课方式是不是您特别喜欢的?

陈丹青:我其实完全不了解私塾教育,我对什么教育都不太了解,我只有六年在清华教书的经验,还有自己在中央美院上学三年的经验,加起来有十年。可是我这一代的经历告诉我们,基本像文革那样,十年,大学全部关闭,至少在人文艺术这一块儿,还是会有很多人才,我没有上过大学、高中,可是我一路有很好的老师。所以这一层,许子东说的很对,他说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非常好的老师,但是你未必有眼睛知道这个人很珍贵,这一段很珍贵。木心当然只有一个,但是我非常相信在全国这么大的地方,每个省,每个乡、地区,都会有非常有学问,有性情,诲人不倦,一定有这样的人的。他被毁了千千万万,但是还是会有,每一代人都会有天才出现的。

但是在这个体制里,他进不进得来体制,他能不能待下去,他会不会改变,还有跟他遭遇的人,有没有眼光,就是知道这个人珍贵。我们看人都是看牌子,名片马上拿出来,你是不是教授,哪个大学出来的,你师从谁,好像这是不得了的事情,可是我认识木心,他什么背景都没有,他就是上海的一个老头子,什么背景都没有。我从来不关心一个人从哪个大学出来,留学都没有,几句话,然后照面,我觉得这个人就是个人物,可以了。我相信各地都有这样的人,木心上过什么大学?他没有上过世界文学史。

凤凰网文化《年代访》:很多东西都是自学。

陈丹青:对,司马迁哪个大学毕业的?

相关专题: 《年代访》专访陈丹青(上)  

相关新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