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梁鸿:路遥不是一面绝对的大旗 既不神化也不要贬低

2012年11月18日 14:00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梁鸿 徐鹏远

中国作家没有比莫言更合适诺贝尔的 路遥和他没有可比性

凤凰网文化:还有一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我特别不想问,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很没意义、很庸俗,但是很多人其实是喜欢就这个比较的,就是路遥跟莫言的对比。您作为一个自己阅读、同时也做研究做教学的文学从业者,您关于这二位有什么看法?

梁鸿:首先我说明一点,文学评论一定不是客观的,四海皆有真理,不是这样子的,这是大家对一个文学评论特别大的一个误解,文学批评一定是个人观点。那么关于拿路遥跟莫言做对比,我是觉得没有可比性,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样一个世界的文学选择了莫言,这是肯定的,为什么呢,因为莫言的文学的创作特质更符合世界文学的潮流和趋势,那种魔幻的色彩、那样民间的对中国生活的传奇化的书写,在某种意义上暗合了西方的审美,这不是说莫言故意的,而是说他这样书写有共通性,他和西方对文学的理解有某种共同的暗合的地方,所以我认为诺贝尔选莫言是必然的,就诺贝尔奖而言中国作家没有第二个比莫言更合适的作家了。

那么反过来再说,难道因此莫言的价值就一定比路遥高吗?我觉得就从总体而言,因为路遥去世比较早,后来没有写作,我也没法做一个总体比较,但就从《平凡的世界》来讲,我觉得《平凡的世界》是有它的重要性和伟大性所在,但是做一个文学批评者可能我本人我觉得可能我也会更欣赏莫言的某些文学,但是就莫言的总体的创作我反而更喜欢他具有现实主义的作品《天堂蒜薹之歌》,那是真莫言,那不是花里胡哨的莫言,那部作品既有激情既有关怀也有技巧,他能够把个人的对社会的思考很好的融入到文学的这样一个技巧里面,达成完美的预期,我喜欢的反而不是他特别讲技巧的那些,《四十一炮》啊、《生死疲劳》,我反而喜欢他另一些,为什么呢,这个是贴地气的,这个直接跟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如果路遥还活着,如果他能够创造出更有地气更符合现在审美观的作品,可能他也是“莫言”了,但我不知道。当然就《平凡的世界》本身而言,他比较单,他的作品比较单薄,他可能获不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肯定的,那么我不知道路遥活着他会写什么样的作品,也许江郎才尽,也许他又一次大爆发,但是我觉得拿他俩做对比本身就是不太有可比性。

凤凰网文化:所以我说这个问题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

梁鸿:对,但我觉得这个可以,为什么,我觉得尤其这个文学批评有个澄清,因为有些网友他往往认为就是你看他挺谁是吧,我觉得批评家一定是有个性的,他就是喜欢路遥,我就是喜欢莫言,那么我就是认为莫言哪部作品更好,《天堂蒜薹之歌》更好,虽然别的还比较红,那么它在莫言的大厦里面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支柱,但是我们认为他重要,如果把这本抽了反而不是现在的莫言,这就是一个基本的,但是并不是说莫言其他更具有汪洋恣意的作品不好,而是说我本人更看好这个作品,因为他构成莫言更为完整更为丰满、立体的这样一个大厦,如果没有了人性就单薄了。

凤凰网文化:其实我跟您的阅读感受是挺一样的,他那些东西看着很过瘾,但是感觉没有节制,我也是比较喜欢他一些比较贴近现实的,比如像《师傅越来越幽默》,读的时候就感觉那个师傅整个的命运就让人有想哭的感觉。但是您刚才回答问题当中有一句话我挺注意,就是您说莫言被诺贝尔选择是非常适合的,在现在中国的作家中可能找不出比他更合适的,这点我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从80年代那样一个文学思潮、文学潮流喷发的年代过来,在那个年代结晶出了很多优秀作家,似乎有作家比莫言更先锋更适合那样一种西方文学方式,比如说余华比如说苏童,甚至说像残雪到现在仍然坚持比较晦涩的先锋写作,他们不是更接近世界的潮流吗?

梁鸿:不是这样的,你没有研究那个奖,像马尔克斯他们写拉美的现实,就是那么一个奖我觉得它有一点,它一定关注现实、关注政治,就是那么一个奖有理想,是它的一种风格,原来诺贝尔有人说是不是有偏颇,我说因为有片面才有真正的奖,一个奖不可能是放之四海皆真理的,它就坚持它的标准,比如说诺贝尔奖现实性理想性的,甚至有某种稍微的政治性,关注现实某种政治,那么所以我们看历届获诺贝尔奖的,你会发现这种对本人的生活关怀的作品占了非常大的部分,不是全部啊,你像拉美的作家,像现在包括库切、莱辛,你看都是什么作品,都是关注社会生活,关注这个时代,关注人类自身的命运这样一些作品,一个文本出来不只是文本本身,因为莫言是80年代中期最早被西方认知的一个作家,像张艺谋的《红高粱》出来之后整个被世界接受,那么再加上他这么多年一直保持一种高度,莫言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说他能够找到一种结合点,莫言是一个特别聪明特别智慧的一个作家。

凤凰网文化:对,他把产生于拉美的魔幻的东西跟中国的民间的一些东西结合到一起。

梁鸿:就很好的转换,在中国本土生活里边找到一个很好的方式,他写的全是中国社会,你看他也写的土的掉渣,但是因为他具有某种传奇的历史的那种色彩,包括他那种语言的那种汪洋恣意的才华,所以你看他既有中国性又有世界性,这是莫言一个特别大的重要特点。像余华他们当然是非常好的作家,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真的是他能够得到他也非常合格的一个,但是相对而言单薄了一些,再加上余华的创作量还是有限的,他没有持续的,因为获奖它总是一个事情,它是一个事物需要推动的,你看莫言一年一部,几乎两年一部一年一部,不断的推动,不断的被翻译,这里边也有人事的推动在里边,各种情势在里边,迫使他获得一个奖,而不是说就唯一这个文本,还有各种因素在里面。

凤凰文化:对,有人也说过莫言是占了瑞典文翻译的便宜。

梁鸿:这也是因素之一吧,如果没有人翻译,比如莫言从来没有被翻译过,那你怎么办,因为那个评委他只能靠英语、法语和瑞典语,所以这也肯定是个,他获奖一定是一个事情,他是受各种因素来制约的,那么莫言再优秀如果不被翻译他也不可能得奖,如果莫言再优秀如果不被中国作家认可那同样获不了奖,如果莫言是欧洲作家可能今年他也获不了奖,是各种因素在里面的,不是说他是个多么必然的。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路遥 梁鸿 高加林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