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时评:诺奖的视野还是有限 国内作家没必要神化诺奖

2012年10月12日 08:36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廖阳

昨天,作家莫言在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在山东高密接受媒体采访。 鲁中晨报图

早报记者廖阳

作为与文学传播发展密切相关的出版业,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室主任黄昱宁和“99读书人”编辑彭仑都认为,虽然不能过分高估诺贝尔文学奖的作用,但在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诺贝尔文学奖对传播世界文学的意义,还是一种重要存在。

黄昱宁认为,诺贝尔文学奖面对的还是世界文学中很小的一个点,虽然影响力大,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本身,“它的视野还是有限的,只能了解世界文学的某个横断面。” 黄昱宁说,但至少诺贝尔文学奖是在纯粹地关注文学本身,而不是在做无聊的起哄炒作。“它一年就这么折腾一次,尤其是这次莫言得奖,网络、微博、平媒都要疯了,大家都在为一个奖项而激动,不管懂不懂文学的人都在谈论。可想而知,这个奖对平时看似隐藏的文学有最直观的推动作用,这其实就说明了一切问题。”

对此,彭仑也抱持着相似的观点,“它在文学方面引起的注意力,总比文学没人关注好。”不过,彭仑觉得奖项对文学传播带来的影响,最实际、最直接的影响,还是它能促进一个作家作品国际版权的销售,“能在更广、更大的范围内的国家出版作品,对作家来说其实是最重要的。” 彭仑说,这次莫言得奖,对他的作品走出国门是一个最好的宣传,“莫言之前的国际版权一直由权势极大的美国文学经济人安德鲁·怀利代理,而诺奖揭晓奖项期间,正好是法兰克福书展举办期间, 也因此,他的国际版权会更快卖出去。”

彭仑说,一般诺贝尔文学奖颁发后,短期内作者的书籍销量都会有一个明显提升,因为短期内媒体也会有一个报道热潮,它们会很兴奋地挖掘与作家相关的各种事情,包括八卦在内。但早前,国外获奖作家在中国的销量,与中国作家相比,还是不能比,“对国外作家来说,诺奖在中国的影响其实也说不上太大,这跟国内的商业活动策划以及所选出版社有关。”彭仑说,如果出版社一直专注于长期出版这个作家的作品,他受到的关注可能还会多一点。但目前,很多出版社和整个社会一样患上浮躁症,并不会有那么多耐心去长期推广作品。“国外作家的销量一般都是1万到3万册,销量不大,读者并没有那么当一回事。”

在黄昱宁这个出版人眼中,莫言的得奖和他的影响力有关,“莫言在中国作家群里,在国外的影响最大,甚至超过了其他作家影响力的总和。”黄昱宁认为,莫言得奖是“实至名归”,在她的阅读范围里,她读过的中国作家里莫言的书最多。“如果对他的文字没感觉,我就不会一本一本读下去。” 黄昱宁说,莫言的写作结构、写作手法都能跟上世界潮流,他的作品不仅有历史感,也一直跟中国的现状发生关联,而且他的作品通常都在三四十万字,体量很大,也自成体系,并且在国外有诸多翻译版本,很符合诺贝尔文学奖评审以及西方主流评论界的口味,“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的其实是终身成就奖,他们都是从作家整个作品的跨越,而不是单个作品来考量,国内作家中能有莫言这个作品数量和体量的作家毕竟不多,论国际影响力,他们也不能跟莫言比。从综合角度看,莫言是‘全能冠军’,水平最高,总分也最高。如果是我选,我也会选他。”

“莫言得奖对中国文学来说是一件好事,中国作家没必要妄自菲薄,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没必要那么神圣化。” 彭仑最后说。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莫言 诺奖 文学传播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