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莫言,没能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2012年10月11日 10:08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马顿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莫言可以为师;莫言不可以为师

神神鬼鬼的事情,不光莫言感兴趣,更情有独钟的是贾平凹,皆欲名士而风流。这些东西,此处且不再论。我们来谈谈师承的问题。

贾平凹的师承,我以为是相当“民族”的,最起码,他从《红楼梦》吸取了好些东西。莫言受益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并且至今不渝,似乎也是定论--不管主观意愿如何,就算是最新的《蛙》,也难以摆脱“魔幻”的残影。可是,从路遥,到陈忠实,到贾平凹,“陕军”已经三次获得茅盾文学奖,而莫言无论如何努力地调整和突破自己,却始终不能如愿。--我不是想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完全不是这样--你看,这三个茅奖得主,远远没有莫言在国际奖方面的斩获多,也远远没有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方面的呼声高--我是想说,有些师承是“王道”,是古今中外共同认可的东西,而有些师承则是短命的--因明显的“风格”而获诺奖的到底有几部呢?就风格而言,诺奖与茅奖是有很大的共通性的,不同只在于,诺奖在肯定某些价值的基础上对现实有所“超越”。

明显的风格,是易学的,但风格之下的东西,却往往会被风格抢了风头去。我想,这就是曾经的“先锋”如今已然静寂的原因吧。但是悄悄地,当曾经的“先锋”们逐渐老去,仍有后来的年轻人在向他们曾经学习过的风格进行二次学习--“先锋”们曾经是以翻译过来的文本为教材的,而后来者已然以他们的作品为教材了,甚至,当“先锋”鼎盛时,就有不可胜数的人在以他们的作品为教材,经如此的二传手,还有多少真东西在?

莫言是学习好的,也是硕果仅存的。然而,当莫言到达如今的地位,假若有人惊叹,那是可理解的;假若有人效仿,那就值得三思了。

莫言文风,汪洋恣肆,其语言的瀑布,可以带来阅读的快感,也可以给写作者以启发和带动,然而,当一个初学写作者被这样的文风裹挟而下,却没有足够的天赋和控制力,那么他最终是将顺流而下,还是会被摔死在岩石上,实在是不可预期的。就像当王小波红极之时,那些曾经忠实的拥趸,如今到底是回归到“现实”中了呢,还是在王小波的路上一去不回、杳无音讯?其“门下走狗”,有几个得了真传呢?

一个成功的作家,其特点不是单一的。假若一个初学者,只迷惑于莫言的猎奇和故弄玄虚,甚至只顺从于其语言的快感,在莫言竟然也“回归”之后,他是不是会徒叹可悲呢?

尽管许多人,对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有这样那样的非议,我们仍然不能不承认,这是两个非常有份量的奖。我认为,莫言与这两个奖,是没有什么缘分的。苏童,也没有。甚至余华。从近年来在长篇上表现出来的气度来看,我更看好不事张扬、几乎退出人们的视线、“回归”得更加彻底的格非。格非肯定跟茅奖无缘,但是在有生之年,还是有缘诺奖的。

当然,莫言,还是独一无二的。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莫言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