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雕塑论坛暨“年度艺术家•雕塑类”初评在京举办


来源:凤凰网文化

人参与 评论

论坛及评选现场 嘉宾合影 2014年1月10日上午10点,第八届AAC艺术中国雕塑年度论坛暨“年度艺术家•雕塑类”小组初评评选在798雅昌艺术中心举行。 本次年度艺术家雕塑组组长由深圳雕

论坛及评选现场

 

嘉宾合影

2014年1月10日上午10点,第八届AAC艺术中国雕塑年度论坛暨“年度艺术家•雕塑类”小组初评评选在798雅昌艺术中心举行。

本次年度艺术家雕塑组组长由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担任,邀请冯原、何桂彦、冀少峰、吕品昌、刘礼宾、宋伟光、唐尧、翁剑青、殷双喜等共十位嘉宾担任初评评委,对于2013年度雕塑艺术的创作进行评选,最终投票评选出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雕塑类五名入围艺术家。

根据《AAC艺术中国评选办法》评选办法,学术类十大奖项的初评评选分小组进行,每组由组长邀请共计十位初评评委参与评选,初评评委结合初评资料进行新增提名,最终投票评选,经过提名之后投票选出前五名入围名单。

现场,十位嘉宾围绕“艺术中国微论坛:回望2013,年度中国雕塑最值得关注的动向”主题展开,以回顾2013年的雕塑艺术创作的现象、展览、人物、事件等进行深度探讨,对当下的雕塑艺术进行学术梳理与反思。

回望2013,中国雕塑界有十大动向值得关注。首先引起现场嘉宾热烈讨论的是青年艺术家的雕塑创作。以几个青年展为核心,包括曾竹韶奖学金展览,中国雕塑学会沙龙展,上海优秀大学生展览等构成本年度青年人的创作现象。

雕塑如何更多走向城市、走向城市公共空间是现场讨论的第二个热点。“走向城市跟城市发生互动是今年‘大同双年展’很重要的主题和组成部分;深圳的‘自变’展览和社会的互动,这些跟城市公共空间都有关系,这个关系是2013年特别注意的动向。”孙振华说到。

三、美术机构在新的一年里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带官方色彩,美协雕塑艺委会做的活动开始突破过去体制化的东西,引入当代艺术的机制、国际化的惯例;企业像雅昌、华侨城做的一些文化活动、雕塑活动对本年度的雕塑艺术的推动很大。

四、“微叙事”创作的活跃。短期性的展览,多元化出现了“抽象展”,此外是很多关于科学技术或者是数字雕塑的出现;国家大剧院举办的双年展突破了“圈子化”的尝试。现场嘉宾提到中国雕塑在国际语境中间中国意识的呈现、中国方式的呈现应得到重视。

五、雕塑边界的问题。2013年仍然是突破边界的年度,最活跃的活动出现在跨界、突破边界的展览,包括公共艺术、当代艺术。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冯原认为,雕塑以传统画种和艺术分类来说有一个边界和内核的问题,“最近这几年一直在说,尤其是2013年来看,雕塑边界一方面使内部产生突破,另一方面也受到外在的压力,什么是雕塑和当代艺术这个边界越来越不容易。这个结果导致年轻艺术家正在寻求科技对雕塑的突破,包括数字技术、声音技术各方面的技术。在大同双年展,上海的一些展览也看到,你无法区分什么叫雕塑,他们做了很多声音装置事实上是雕塑,但是他们已经超越了这个领域。这个边界问题我很同意少峰的说法,不管原来的核心如何,很可能边界被磨灭了。这是我们从作品上观察到的。”

六、制度创新。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冯原在发言中提到,今天讨论城市和雕塑艺术的关系很难从水平方面,更多考虑过去有哪些落后方面。“制度创新雕塑从两方面理解:从观念和创新角度来说雕塑更加偏向于当代艺术,城市和雕塑的关系公共艺术正在取代传统艺术。意味着今天的制度创新更多是需要解决公众资源和民间资源如何在城市领域中对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介入公正性的问题,这一切都是有赖于在制度创新方面作出探索。雕塑从内部角度在扩充领地或者不断用新的语言当代艺术化,在城市角度必须要在更大的层面上符合公正性的需求。”

七、具体的个展,对个展的分析。

八、关注雕塑基本问题,重视雕塑理论研究。这也是本次微论坛的重要的话题,当代展览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光是做一个展览,而且要理论化,在理论上进行归纳和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博士刘礼宾提到,“开始我觉得雕塑界受到装置冲击比较大,我就特别想把雕塑转化为当代艺术。这两年我反而慢慢又保守了,我希望雕塑本体的东西多做一点。后来看到美院的一个展览,还有常青画廊做的雕塑展,雕塑作为传统语言从形体出发,确实和装置有不同之处,这样一个艺术形式在当代是有一种存在的可能性,确实有不同的味道。我和雕塑家聊天的时候,雕塑家做的装置和一般艺术家做的装置是不一样的,他本身里边有一个雕塑语言的在场。纯粹作为雕塑来讲在我看来也不是现在没有一种可能性。现在特别需要集中式,也不是保守,守住一个本体以后自发演发的可能性。

在发言中,四川美院美术学系副教授何桂彦谈了几点看法。“去年我特别有幸参加于大同雕塑双年展,也是得益于几位老师的幸运和支持。过去92年青年雕塑家的展览到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雕塑在当时语境更多的是一种潮流和群体,并没有进入一个非常细致和细化的研究。当时殷老师在德山做‘转型’的展览,‘大同雕塑双年展’我也提出了几个小的角度:观看与凝视、叙事与景观、剧场。我想在当代雕塑展览方面怎么还可以从一个非常小的角度进入、推进,把它理论化,对于这个领域和今后的创作研究来讲也是非常好的事情,我希望在14年有更多的展览。”

九、雕塑的标准问题。本次评审过程中间怎样有一个大家所认可的雕塑标准引起现场嘉宾的关注。“现在呈现的是多元化的状态,艺术中国的评奖倡导一个什么样的导向,是评一个什么奖,这是价值观问题,在官方、学院、当代艺术不同板块之中确立自己的价值渠道。”孙振华说到。

十、雕塑的公共性话题。如何做到更有公共性,与更多的大众接触,我们的雕塑展览和活动如何得到老百姓的关注和支持,公共媒体如何更进一步加强和雕塑界的互动、沟通,更多的媒体起到推动作用。

论坛末端,本次年度艺术家雕塑组组长,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就2013年度雕塑界的不足之处做出总结、反思。孙振华提到,2013对雕塑学术性探索的不够,“特别是专题性、研究性的展览显得不够。理论研究显得比较薄弱,怎样面对一些国际前沿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这是13年来看值得要改进的地方。目前展览里头还是有一些公共性不足的地方,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做的展览没有很好地推广和宣传;另外展览作品本身跟老百姓的生活和中国现实缺乏关联。”

他还提到,雕塑界每年诸多的毕业生动向、生存状态应该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此外,现在有很多出现政府平台利用公共资源的一些活动,怎样在活动中杜绝帮派化、圈子化,这也是大家提出来的问题。”

关于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旨在对每个年度艺术家、艺术事件及艺术市场等进行年度性总结与评选。以学术建设为核心,由专业领域的评委及艺术爱好者共同参与,是艺术界推广中国优秀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事件的重要平台。该活动的愿景为打造“华人艺术界至高奖项”。

AAC艺术中国按照媒体传播和学术评定标准,以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记录中国艺术界进步与发展的脚印,已成为文化艺术行业最具权威性的品牌。开展AAC艺术中国活动,有利于国内外艺术欣赏及消费人群理解中国主流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国际艺术市场和学术界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状况。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aac艺术中国 雕塑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