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网文化 > 活动

首部顾城纪录片《流亡的故城》首映分享会全部实录


来源:凤凰网文化

纪录片分享会全部实录,主持人:转入静物,然后灵魂安静,而血液还会流过许多年代。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欢迎各位来到凤凰网文化《流亡的故城》纪录片分享会,我是今天活动的主持人徐鹏远。此刻大家聚在这里都

徐晓:顾城所描绘的童话已变成一片废墟

徐鹏远:唐晓渡老师提到《今天》35年的聚会徐晓老师也在,徐晓老师也是《今天》早期的成员之一,著名的作家,她的那本《半生为人》我想在座的很多朋友可能都读过。有请徐晓老师。

徐晓:我继续刚才的话题,那天我们35年的活动,特别找了一个离我们编辑部特别近的地方,非常拥挤,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是气氛特别好,在中途大家也试图怀念一下我们周围逝去的朋友,我们当时数了八个人,包括顾城。我本人跟顾城没有那么熟,当年我们经常有一些活动,在这个活动里面见面,但是没有私交。我最后一次见到顾城,大概就是他在台上演讲,就是在北大的一个学生的艺术节,大概是在85年,那次北岛也在,芒克也在,多多也在,他们四个人在台上,然后顾城眼睛不看任何人,直视前方,好像目中无人的,他一贯得那种梦幻般的那种表情,至今都还记得。

但是我特别想说一点题外话,就是我们现在不管是纪念《今天》,还是今天我们来纪念顾城,以至这几年也不断的有人在媒体上和图书各种各样怀旧,一般集中在对民国的怀念,对当年那些文人的那种生活,甚至是个人生活那种风流倜傥更加吸引人的眼球。对八十年代的这种怀旧,我觉得有一种心态就是大家都觉得可能当事人会有一点激动,那因为他代表了我们的青春时代,如果我非常理性的想,我甚至有一点惭愧,八十年代像梦幻一样的,真正像我们所经历的大概这六七十年以来的最好的十年,它代表了一种希望,当时给了我们一种希望。但是我觉得那个年代所创造出来的那种精神,以及它所留下的精神遗产,在后来的年代,八十年代以后的年代,是否得到了,我特别不想用发扬光大这个词,我就是说所有的这些开拓者,大家都是壮年,现在60岁,但是这三十多年来,大家是不是把那个时候的那种精神资源,当成自己的一个精神动力,在以后的生活中和自己的创作中起到了那么大的作用,是不是充分利用了那种精神资源,我就比较怀疑。

说到流亡,八十年代末以后那么多人都流亡,事实上诗人们的流亡是早于89年的流亡的,那不是政治意义上的流亡,是一种自我流放,更多的是因为对这个社会的不适应,或者更多的是对现代那些东西的那种向往,自动地流亡出去了,到89的时候所有在海外的人都流亡了,没有回来,和89之后的那一批政治流亡者还是有一点不一样。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来大多数流亡的人都回来了,这个现象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我觉得其实作为一个诗人来讲,不管是他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都是从内心里有一种流亡的状态,诗人可能在这个社会永远都是一个边缘的人。但是我就想,从空间来讲,地球是个圆的,如果从时间来讲,应该是线性的,我们常常把时光比喻成一条河流,作为诗人的边缘化有两种,一种像高速公路所有的车都在主路上你在辅路上,甚至在人行道上,这是一种边缘,还有一种边缘就是说这边已经走到王府井了,那边还在通州呢,就是说诗人的这种边缘化怎么能给你带来更多的东西。因为我自己不写诗,当着西川这个大诗人我可能都没有权利说这样的话,就是从顾城的这种状态想到的,是不是在他内心里面,不能够忍受这种边缘的状态,他没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来对抗自己的这种边缘状态才出现了这样的悲剧。我们现在把当年的那个童话,确实非常美好,我们把它重新温习一遍,但是那样的童话不能重演了,只是一个废墟,面对废墟我觉得是不是以后的诗人,很多诗人同时也是知识分子,也许我们更多的责任在于反思,反思这几十年来,我们这一代人走过的道路,我可能说的挺题外的。

荣挺进:顾城终生到死实际上是一个体力劳动者

徐鹏远:谢谢徐晓老师。请荣挺进老师,荣老师是《顾城海外遗迹》的主编。

荣挺进:我还是先说一下片子的感想,应该说是喜欢和不喜欢参半,不喜欢的我觉得这里面的顾城整个拍下来整体感觉像个鬼片,他家人肯定不想看的,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觉得也有我喜欢的,有两个东西,一就是把顾城和他生活的时代,和顾城作为流亡的一个故城,这个故城是历史文化的也好,是人心自我放逐的东西也好,这个表达的很好,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这个时代感,我是觉得挺好的,当然这是一个,第二个把顾城的这些诗和文字选来以后表达在里头,尤其是最后的那个把他的组诗《城》54首挑了一下,把每个地点拍了视频和诗歌配起来再表现,这点我非常的佩服和非常的欣赏,这是关于这个片子本身。

我编《顾城海外遗集》,就是把顾城出国以后一直到93年10月8号在激流岛上自杀为止,我们能找到的东西,诗、文、小说、访谈、讲演、对话以及他的哲学著作都汇集了,200万字一套,我们分了六卷九本,还是说不一定聚齐了。顾城去世以后顾谢两家关于遗产打官司,导致现在顾城的作品没有全,当年这个官司就是谁手写的归谁家,90年他很多作品是他口述谢烨整理记录,顾城再修改的,所以这样顾城的很多作品去了谢烨家,这样是齐不了的,我们能找到的这些里面珍贵的有两卷是访谈对话和讲演,完全根据顾城在海外的录音整理的,这可以看到顾城作为一个天才也好,作为一个人也好,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也好,非常多的细节的真实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我来看片子,我说我不太喜欢这个鬼片的感觉,因为顾城不是一个鬼气森森的人,我也反对顾城是个童话诗人,尤其刚才提到晚期顾城,也就是写《颂歌世界》以后一直到他去世,片子里有一张手稿是顾城的绝笔,八句短短的那个,那是他最后一首诗。而且我以前编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今天看这个片子给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把他的54首组诗,拿来真实地点一对比,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顾城在不断探索当中想表达的东西,也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读顾城的一些东西,他是非常真切地把这个时代的变化都写在里头,他的个人生命体验都写在里头,所以这一点我对刚才唐老师提到的他逃避有一点不同意见,顾城到海外以后他依然高度关注国内的东西,为国内很多事情都写了不少诗,他不是在大陆生活的,但是他的心依然牵挂着,这是我的看法。还有就是刚才徐晓老师提到,他们当初的流亡跟89之后不一样,的确是这样,我为此把顾城从87年之后的所有诗做了编目,类似一个年谱,能够看得出来他是在国内声誉最高的时候出去的,他没有遭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我不知道各位研究诗的专家和诗人注意到没有,顾城的身份是一个很尴尬的身份,他的职业实际上一直是街道里边的一个木匠,他受那个年代影响,诗人并不是他的职业,而他终生到死他实际上是一个体力劳动者。他到奥克兰当了两年大学老师,但是他不开心,他辞职了到了岛上去当农民,画画、养鸡,通过给人画画收一点钱。我们想用一个逻辑理解顾城剖析顾城的时候,往往不小心会掉进自己设定这个逻辑的陷阱,当你把他的资料汇得很多,读了很多他自己的讲述,了解了很多的事情以后,你会发现,很多逻辑在这最后是走不下去的,我是这么一个感受。

西川:顾城鬼气和疏离感很重 我“抓”不住他

徐鹏远:接下来有请西川老师。西川老师是著名的诗人,也是海子的哥们儿。

西川:刚才看了这个片子,我觉得现在我跟顾城拉得很近,因为朦胧诗这些人里边我唯一一个不认识的就是顾城。我见过顾城,在一个他的讲座,在北师大,我看见过他,但是跟他没有什么私交。而且我坦率地讲,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喜欢顾城,这个是当时拍片子的时候我说了,但是全给我剪掉了,我觉得他早期的东西太甜了,作为一个诗人太甜了,而且童话诗人太矫情。但是我对顾城的诗歌的认识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所以这个转变的过程也是今天我为什么要过来,等于我过来也是表示一个致敬,因为我后来意识到顾城的诗歌非常独特,尤其是他后来的作品,我非常喜欢他后来的作品。

因为没有私交,所以我只谈诗歌,刚才荣老师说“鬼片,顾城没有那么鬼气森森的”,但是我刚从印度回来,我在新德里,恰好去了一种全是精灵的那种地方,我在那待的自己头发根有点立起来了,我觉得顾城晚期的诗歌,我不知道对不对,也可能将来会修正,的确有鬼气。这鬼气是什么东西呢,从专业写作的人来讲,诗歌有几种分类,有人写得非常复杂,有人的诗写得非常简单,简单的好的诗歌就是有一种直接性,复杂的诗歌那种复杂性里面包含哲学思想、包含对世界的一种深入的认识,顾城的诗里这两者都没有,也就是过去我们评价诗歌的一些标准在顾城这儿都失效了。顾城的诗既不复杂也不简单,那是什么东西,我后来也在重新翻顾城的晚期诗歌,我觉得顾城的诗是一种我抓不住的东西,有些人的诗歌不论它复杂也好,简单也好,我可以抓在手里,顾城的诗歌我抓不住在手里,这种抓不住的这种感觉,就包括他写的《鬼进城》,刚才片子里播的,每一句话到每一句话,每一个意向到每一个意向你不知道他按照什么逻辑来的,它没关系,它有一种发散性,这种发散性我觉得有一点幽幽的那种感觉。这种东西不是说他们家人愿意把顾城诗歌定位在什么地方我们就把它定位在什么地方,从诗歌在中国的上下文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这种写法是非常少的,在中国历史上,古代的诗歌里面,有一个诗鬼,就是李贺,也有这种感觉,就是他的东西抓不住,因为这个东西所以我觉得顾城作为一个诗人是非常特殊的。

还有一点这个片子里没有太多的表现,就是顾城和佛教之间的联系,这个涉及到顾城的精神结构是怎么构成的,因为我们很多人读现代主义,读西方的思想,读古代的思想,读儒家,读道家,那么顾城的背后除了他早期接受一点现代主义之外,我在他的诗全集看到他写诗的一些想法,跟佛家的某些东西有关系。在今天我们的社会上也有一些人,他们既不读康德也不读黑格尔,但是他们一门心思地找一个上师,有的人在家里自己读佛经,这样的人构成了一套非常特殊的知识,对于社会的不满,对社会的疏离感,我不知道顾城读佛教的东西究竟到什么程度,还是印象式的阅读,但是这种东西对顾城整个的诗歌写作形成了一些影响。美国至少有一个作家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对顾城的诗歌才华有很高的敬意,所以今天在这我不谈他的生平他的死,纠缠不清的东西,有时候让我们容易进到一个死胡同,但是就他的诗歌才华而言我表达自己的敬意。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顾城纪录片 流亡的故城 观影会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