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流亡的故城》引发两极争议 李洱:凤凰网充当脂砚斋


来源:凤凰网文化

由凤凰网文化频道出品的国内首部诗人顾城纪录片《流亡的故城》于2013年12月30日上线后,引起文化界人士和网友的强烈反响,再度引发对于八十年代的集体怀念。作家李洱认为,凭借《流亡的故城》,凤凰网充当了一次“脂砚斋”。诗人麦城称,“看完此片,往事又一次出现了痉挛”。诗人徐敬亚表示,“是最接近我内心的影像,看得深深沉溺……总觉得他还在外面流亡。一不小心20年了!”

《流亡的故城》引发两极争议 李洱:凤凰网充当脂砚斋

由凤凰网文化频道出品的国内首部诗人顾城纪录片《流亡的故城》于2013年12月30日上线后,引起文化界人士和网友的强烈反响,再度引发对于八十年代的集体怀念。作家李洱认为,凭借《流亡的故城》,凤凰网充当了一次“脂砚斋”。诗人麦城称,“看完此片,往事又一次出现了痉挛”。诗人徐敬亚表示,“是最接近我内心的影像,看得深深沉溺……总觉得他还在外面流亡。一不小心20年了!”

截至发稿前,纪录片微博已获得20000次转发,诗人芒克、俞心樵、萧沉、海啸、杨黎、徐敬亚,作家邹静之、陈村、杨葵、朱大可、叶匡政、解玺璋、程永新、叶开,导演何平、李玉、高群书、权聆、蔡尚君,摄影家李振盛、贺延光、许少峰、付拥军,音乐人丁武、叶蓓、郝舫、杨樾、钟立风,媒体人邓飞、十年砍柴、胡赳赳、李伦、法满、苗炜等纷纷转发评论,顾城诗作、个人情感和命运悲剧的再次探讨和争议,甚至呈现了截然对立的观点。

中新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新京报、华商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中国新闻周刊、成都商报、时代周报、锵锵三人行等媒体和节目也陆续做了详细报道,中国现代文学馆已收藏本片,当代moma百老汇“一亩三分地”、杂志客厅、爱思网成都诗会等机构也陆续做了落地放映活动。《流亡的故城》的播出,已经成为岁末年初的一个文化事件。凤凰网文化也将持续进行一系列的推广活动。

以下是针对《流亡的故城》,分别摘录的具体言论:

评影片:最接近内心的影像

@李洱:凤凰网,充当了一次脂砚斋。

@陈村:看完了。顾城无疑是天才,留给非天才们评说空间。我也跟舒婷谈过他。这片子拍得用心,中立。只“星期四”中“粗民”是错的,应是“初民”,初民的生活。

@诗人麦城:看完此片,往事又一次出现了痉挛。从诗成为汉语心腹的那一天起,顾城的眼睛便和黑暗续约,直至他的身影重被历史反聘。好片!

@徐敬亚:这是最接近我内心的影像,看得深深沉溺……总觉得他还在外面流亡。一不小心20年了!

@黄燎原:看了,用心,神伤,转了。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天使,望故乡。

@权聆:这应该是了解顾城的最好的纪录片!有关顾城在激流岛的旧事,本身也是不错的电影题材!

忆八〇年代:诗与诗人开创了时代的先河

@邹静之:听过顾城的朗诵,是我听到的最凝神的朗诵。看到英儿了,是最近的样子吗?想起二十多年前在《诗刊》的岁月。

@何平:片中有许多熟人包括提到的《今天》,记忆起文革还未结束的70年代初地下传阅的那些写在黑皮本上的诗,然后有了《四月影会》与《星星画展》才到反思文学,构成了文革后文艺短暂的复兴,诗与诗人,开创了那个时代的先河。

@朱大可:顾城给了我黑色的死亡记忆,我却用它寻找诗歌的明亮未来

@北京徐晓:八十年代的神话变为了废墟;成就了一些人也毁灭了一些人。

@李鸣生:反思顾城,反思那个并不遥远的年代。

怀念顾城:汉语在他的城里变得极端强大

@大仙:顾城的语言是训练当代人进入语法境界的样本。

@叶匡政:一如既往地喜爱顾城,喜爱他的诗,也喜爱他的文章与演讲。他四卷本的《顾城文选》值得一读。他心中活着诗神。

@老腻:《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是我看到的最早的顾城诗集,蓝色封皮,很薄的一本。猜每首诗的作者是顾还是舒,是我当时经常玩的游戏。后来拿别的集子对照,答案竟几乎没错。八十年代,他是我最喜欢的诗人。现在想起顾城,情绪仍复杂得难以言表。

@洛兵:八六年,我们举办过第一届北京大学生艺术节。后来不管什么活动,都没有见到那么多大神。俊采星驰之中,顾城是最出众的,从相貌到口才,从逻辑到气场。

@戏剧赵立新:看了,想了很多,他是人中凤,存留不久,极端干净!他的才华是汉人的骄傲,汉语在他的城里变得极端强大,以至于崇洋的我听到结尾处的英文歌颇为不适!拍得好啊,记述给苟且偷生之辈深深的尴尬,让我回到少年!让我看到生命终点!

@胡淑芬:当说顾城诗好的时候,有人清醒地指出“丫是一杀人犯”;当说顾城杀妻的时候,有人辩解说“可是他诗写得好”。两种鸡同鸭讲的偏激我都不喜欢。

@陈文伍:一个家庭的是是非非,别人无权评论。有一点可以肯定,顾城的诗歌,感动和影响了许多人。

质疑顾城:才华不能掩盖人性的自私与残忍

@诗人刀哥:诗人的悲剧性源于生存的危险和恐惧感。大多数人都想过自杀或杀人,诗人无疑会更敏感,唯有信仰才能避免这种宿命。很遗憾顾城到最后也沒能听到上帝的福音。其实每个人都在间接性杀人或自杀与被杀,另一些人只是在以另外的方式行凶,从不认罪忏悔。树归树,路归路。诗歌之后,只剩诗坛。

@荣幸哉:个人认为,在顾城夫妇死亡事件上,媒体曾经起到过很坏的讹传作用,将一把与谢烨死亡无关的斧子塞在顾城的手上,一直凶狠地举着----看过这部纪录片,非常感谢这些年轻人,从新西兰找来档案资料,这里展示的两份谢烨、顾城死亡证明书,可以证明斧子与此无关。正因为如此,还原一个事件一定要慎重,任何细节都很要紧,别在斧子之外,再造出一个想当然的残忍杀鸡、宰鸡的顾城形象,先入为主、以讹传讹牵动着人心里最容易也不忍的恶意,极为可怕!

@桐树开花:媒体把诗人妖魔化赚取噱头,读者亦不加思考人云亦云,个个剑拔弩张恨不得抓住顾砍上几斧子方解心头之恨,藉此满足自身真正邪恶的“正义感”。现在也是,看看这里的评论,细节、证明材料依然不能令一些人的眼睛明亮,他们的眼睛只用来盛装仇恨。

@俞梓炜:值得一看,有不少珍贵的资料。有李英的出场,她还保留有些微青春的妩媚,低头微笑时有一点点蒋雯丽的影子。但整部片子仍然对顾城杀妻刻意模糊化,仅仅用“打人”轻轻带过。

@全勇先:所有关于顾城的话题,如果没有精神病医生的参与,都很难接近真相。

@书声戏韵_张文民:顾城的悲剧在于始终不能把“梦”与“真”、“童话”与“现实”、“诗歌”与“生活”区分开。20年来,总有人念念不忘他的死,因为他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但诗人的才华不能掩盖人性的自私与残忍。

@侯宁:顾城记录的是当代诗人的悲哀,李白杜甫写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也热爱人民热爱家,当代的顾城呢,就写了一句让人记住的诗句还杀了老婆,悲哀啊,诗人!

@司马平邦:可再做一个专题,叫《杀妻的顾城》,让犯罪份子引以为戒,诗人如此杀人也是罪犯,这才是最好的反思。

@韩浩月:功是功,罪是罪,对错善恶要分明。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顾城 脂砚斋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