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料不过半年,学校尚未开课,即传出校长和董事会的关系达危险程度,林语堂可能离开南洋大学。1955年4月1日,林语堂和教授集体辞职,一个星期内,董事长陈六使签发总值马币三十万余元的十三张支票,作为林语堂和教授群的补偿与遣散费,林语堂随即搭机飞往法国巴黎。
就在林语堂离开新加坡后,美国《时代周刊》揭露内幕,指这起表面上起因于经费和教育方针的争执,实际上为思想斗争的战场。紧接着,林语堂于1955年5月2日出刊的《生活》杂志发表长文,表明自己是"被迫辞职",之所以没有立即向大众说明真正原因,是因为他和家眷"有残遭共党枪手暗杀的危险"。而且林语堂指出,在他辞职前后的几个星期中,"我们住在新加坡就有英国警察的特别保护"。
南洋大学事件让林语堂耿耿于怀,且终其一生对于无法将南大建成一所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学感到不平。
离开新加坡后,林语堂外表依旧坚强而幽默,夫人廖翠凤则一度因南大风波而精神衰弱,于是夫妇俩暂时旅居法国坎城,随后数年持续悠游于欧美,他曾于1955年夏天,带着妻子、幼女与甫离婚的长女,在欧洲进行所谓"林语堂式的漫游",感情丰沛的他在莫扎特墓前流下激动的眼泪。
直到1958年10月,林语堂伉俪才应中央日报社长、昔日厦门大学学生马星野之邀,首度赴台湾"认识祖国的情况",距离他上次返回中国土地已十四年,但这一次,林语堂只能在台湾与故乡闽南隔海眺望。
为表示对林语堂的推崇,蒋介石当天派出何应钦、蒋梦麟、罗家伦和曾虚白等政界、学术界人士数百人接机,另有厦门大学校友会、圣约翰大学同学会与林氏亲友多人,接机场面之热烈,廖翠凤还一度遭人潮冲散。第二天出刊的报纸形容,林语堂接机是继胡适之后,欢迎学术界人士"归国"情况最热烈的一次。
虽然是第一次赴台,但台湾的闽南乡音,让林语堂难忘,情不自禁透露期盼落叶归根,希望在阳明山觅地终老的心愿。
正值金门炮战紧张之际,蒋介石夫妇仍抽空在官邸会晤林语堂,与林语堂大谈红楼梦考证的问题。国民党政府且借机会,给予林语堂一项新职"外交部顾问"。
林语堂结束短暂访问返美后,对美国政界兴起"两个中国"的说法相当不以为然,多次激烈批判,指美国观念错误,不了解中国人。他说,美国人想搞两个中国,不但"不了解蒋介石","也不了解毛泽东"。
与共党间的恩怨,不仅拉近幽默大师与国民政府的关系,也改变他的宗教观。年轻时,身为牧师之子的林语堂,很早就展露布道的能力,一度以牧师为未来志业,妻子廖翠凤也是信徒。但在大学求学以及创作的历程中,人道主义的精神慢慢改变了林语堂,原本坚定的信仰起了动摇,加上对一些传道人在礼拜堂的"狂言乱语"反感,决定和有组织的宗教脱离。
但矢志不信仰宗教三十年后,林语堂又于1959年重行皈依基督教,美国合众国际社的报导指,这是因为林语堂认为,"随着唯物主义的进展,人们失去了约束,失去了对神的恐惧"。
1965年7月,林语堂夫妇在美国纽约庆祝七十双寿,在诗词酬应间透露将离开美国的讯息。1966年,大陆掀起文化大革命,蒋介石发动文化复兴运动,敦促各文学大家、学界大师来台定居,凝聚台湾成为中华文化的中心,终于进一步促成年高七十二的林语堂下定决定离美来台。
他先是二度访台,同年六月返台定居台北市郊风景秀丽的阳明山上,并以客卿身分与蒋介石相处,推辞国民党政府的官爵。仰德大道二段141号新居,是两蒋政府的礼物,由林语堂亲自设计,台湾第一代建筑师王大闳建造完成。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