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作文人而不作文妓
2009年09月28日 11:41 书摘 】 【打印共有评论0

葛、严合撰之专文指出,林语堂可能是眼花看错,"堇堇"两字应为稿本收藏者杨继振的号"莲公"二字的草写,并非"堇堇";且林语堂认为的"干隆己卯(1759年)"曹雪芹忙于改稿之年,则应为杨继振幕客于源题署的"咸丰乙卯(1855年)"。

这篇专文指出,林语堂在演讲中所谓新发现曹雪芹手写手订本,应是在曹雪芹过世九十年后,咸丰年间由杨继振(字又云)题署重订的一个本子。专文刊出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赵冈亦投书,观点与葛、严两位先生的专文不谋而合。

隔天,林语堂撰写长文为自己的论点辩护,他认为"己卯"和"乙卯"之争,只能将那些字放大照相,让读者评判;且指已请教过方家,仍认为就字形来看,"堇堇"比"莲公"合理。

笔仗来往数回,持续数月余,期间有其它研究者以不同方式印证"堇堇"之误,不过面对种种"指正",林语堂仍坚持己见,最后则不了了之。此间评论者认为,比起林语堂过去论战或因观点不同而起,这场红学论战,林语堂则似乎显得失之大意。

此外,1968年的"思凡风波",则是林语堂的另一件头疼事。

林语堂不止一次在媒体上提出关于佛教的评论,他略带讽刺的笔锋,以及半开玩笑的文字,早引发卫道人士不满。他在一篇文章"论色即是空",把吃迷幻药和佛家的"色即是空"的顿悟境界关连在一起,引起佛教人士抗议,尤其林语堂本身是基督徒,更在有意无意之间加入宗教冲突,无形中提高冲突程度。

林语堂有回公开表示,在红楼梦中最欣赏干练有为的探春,唯独不爱怀春的妙玉;并直说带发修行的妙玉是"色情狂的小尼姑",无论对刘姥姥的嫌恶,或是对宝玉的调情,都让人觉得虚伪与无知。他质疑,妙玉蕴藏满肚幽怨,又无法表达,形成了变态心理;对宝玉的另眼看待不但有调情之意,同时因怀春而走火入魔,更显示这个小尼姑耐不住寂寞。这些极端个人化的评论形诸文字,被台湾报刊转载后,争议一波接一波。

1968年10月11日,林语堂在中央日报发表《尼姑思凡英译》,将民族戏曲尼姑思凡译成英文。林语堂表示,"尼姑思凡"代表经典主义以外的中国文学,充满人生味道,处处可见真情流露;历代给士大夫读的诗词文章,祇求典赋绮丽,风雅蕴藉,内容却日渐贫乏干枯,实大相径庭。

虽然林语堂是从文学与心理分析的角度,评析民族戏曲的文学技巧,但这种毫无避讳的谈法,触怒台湾的佛教界与卫道人士,引发一场论战与批判,佛教团体不断致函林语堂抗议,质疑"尼姑思凡"含有黄色毒素,以中英对照宣扬广播,是在诋毁佛教,有害社会人心,违反政府提倡道德教育宗旨,要求林语堂为妄言道歉。

身为主角,林语堂自然不能幸免于难。不过风波不了了之后,他还是不改利笔,指"在台湾写文章真不容易",又说,"无意伤及思凡的尼姑,看见一群和尚起来替尼姑抱不平,不亦快哉",藉以自嘲。

晚年曾因京华烟云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在文学的创作上,林语堂主张文章须以"清楚通顺"为第一,不要求摩登,不要讲洋化,他认为新的八股和抽象的写作都要不得,文字创作必需口语化才能感人,必需跳出传统"做文章"的错误文学观,避免文藻堆砌,才能发挥"自然国语的力量";要当作家,必需能够对时代起反应。外国文学他推崇的是英国文学,而英国文学的特色就是清楚通顺。

对于翻译,林语堂主张科学作品的翻译应以"精确"为首要,通顺次之;其它外文译成中文则以"清顺"为要,他有几部英文作品始终没有译成中文,主因也在于还没有找到能清楚通顺的译者。

只是与大多数中国文学家不同之处,在于林语堂自1936年,带全家移民美国纽约后,旅居海外三十余年间,不但作品数量惊人且丰富,同时大部分是以英文写作的小说、传记、散文、论着,或中国名著的英译,这也让他成为海外知名度最高的中国文学家之一。

除《生活的艺术》(TheImportanceofLiving)这本畅销书外,他的三大小说,《京华烟云》(MomentinPeking)、《风声鹤唳》(LeafintheStorm)、《朱门》(TheVermilionGate),在美国洛阳纸贵。介绍中国和印度古代经典的《中国印度之智能》(TheWisdomofChinaandIndia)更被美国的大学列为教科用书。林语堂说,他最偏爱的英文著作是历时三年完成的《苏东坡传》(TheGayGenius:TheLifeandTimesofSuTungpo)。

不过林语堂来台定居后,转而回到中文领域创作。在中央社社长马星野力邀下,林语堂于中央社开辟专栏撰文,后集结而成《无所不谈》一、二集;又出版《平心论高鹗》,讨论《红楼梦》后四十回真伪问题,兼而肯定了高鹗在续成红楼梦上的努力与成就;他在轻微中风之后,于香港中文大学主持编纂完成《当代汉英辞典》,其中采用的"上下形减字法",在台湾取得专利;他还参与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三千常用字的研订。

1972年10月,耗费五年、厚达1750页的《林语堂当代汉英辞典》出版,林语堂将此视为写作生涯的颠峰之作。1975年,林语堂被选为世界笔会副会长,同年以《京华烟云》获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林语堂虽形容自己是伊比鸠鲁学派的信徒,享乐主义者,而且"幽默"的形象始终牢牢拴住他。某回他在国外演讲,结尾时说,"中国哲人的特色是有话就讲,讲完就走",果真不回头地飘然离开会场,足见林语堂的风格与特立独行。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