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停在了浦口车站,毛泽东走下车来,心里是一片茫然,真是足将行而踟蹰,因为他的口袋里又一个子儿也没有了。
没钱寸步难行。
这时他的肚子也饿了,人也乏了,他就在车站候车室的长椅上呆坐着,枯坐着,他脱了鞋,身子一歪,竟睡着了。
醒来时,一伸脚,坏了!鞋没了,被人偷了。
他下意识地望了望自己的那一双大脚,唯有苦笑。
仿佛是吉人自有天相。有一个人自他身边匆匆而过。毛泽东无意地瞄了他一眼,眼睛立时亮了。连忙喊了那人一声,那人随即站住了。
毛泽东遇见了一个熟识的同乡。
毛泽东向他借了钱,买了鞋,去上海的路费自然也不成问题了。
到了上海,毛泽东与准备赴法的湖南学生们会合了。
一切安排妥当,一艘法国邮船已经泊在了上海港,不日即将启航。
可是,这时毛泽东却告诉大家,他决定留在国内,不去法国了。
大伙都觉得很意外,也颇不理解。想去年夏天,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从湖南出来到北京,费了那么多周折,不就是为了这一天么?毛泽东是他们的头儿,这大半年来为赴法的事就数他操的心最多,出的力最大,怎么到头来反而是他打起了退堂鼓?
不去法国,并不是毛泽东的一时退缩,他是经过认真考虑的。
他的想法是:"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我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
1920年3月14日,他在写给他湖南师范的同窗周士钊的信中,对不出国的原因又作过解释:
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过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很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和邵西两位,他们都以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因此我暂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我觉得暂时在国内研究,有下列几种好处:
看译本较原本快捷得多,可于较短的时间求到较多的知识。
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李伶伶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