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迁到闽西、赣南和粤北的客家人,到那以后,一般都居住在山区,因为平原地区都是土著人住的。所以只能在山区。在福建、粤北都有土楼,一般都在山区,和外界比较隔膜,它的文化和语言容易留下,不容易和土著的结合。当地的人都是从北方来的,为了他的生存,他要保持自己的文化,所以客家人都有一点,“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就是不能改变自己的习俗。我今年三月还去土楼看了,包括土围子本身,都和北方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中原文化房屋建筑中间有一个天井,水都往天井流,房屋都是半截房,形成全包围的状况,为什么?防盗。土围子也是这样。有一年我去井冈山,我看到当时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和井冈山有两个地方武装的头目谈判的时候用了100条枪,换取了进驻井冈山。当时有两个地方武装的头子,一个叫王佐,王佐把自己的住宅让给了毛泽东的红军。他的整个住宅特点,除了屋角和南方有点像以外,整个建筑和关中有点像,和晋西南有点像,也就是说,完全是北方文化。一个是自然环境的影响,使他的语言文化不容易和外界接触,另外他自己为了生存,就要抵御外来文化,这样保持自己的文化和自己的语言。
第三阶段就是到了后来,清代的时候,客家人和土著人经常打架,有械斗。政府就把他们移出来,移到四川成都那一带,还有移到湖南,移到广西这一带,主要是避免械斗。这是一种横向的移民。不管怎么说,它的文化特质还是保留下来了,他要生存,他不愿意和别的文化融合。
客家文化分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递加递加,最后形成客家文化。他的语言就保留下来了。
第三次移民以后,因为是横向移动,和周边语言也要发生关系,所以周边语言也会影响它。
主持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生态导致语言的变异。
张维佳:还有一个是文化教育。我举一个非常典型的文化教育的例子。去年我发表一篇文章,主要是谈朝鲜半岛语言当中的汉字词的历史层次、来源,朝鲜话从语言属性上是阿尔泰语系,也就是和蒙古语、满语、突厥语、维族语言是属于一个系统的,我们的语言是属于汉藏语系的,我们和藏语言一个系统,但是朝鲜语到了上古后期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就是汉代前后,当时我们的文化已经进入了朝鲜半岛,当时在朝鲜半岛建立了几个郡,到了唐代的时候,我们的文化大规模地进入了朝鲜半岛,一个就是他们派有很多遣唐使,或者留学生到我们的首都来进行学习,学习的时候,就把中国大量的典籍带过去了,当时的朝鲜半岛有三个国家,一个百济,一个新罗,一个是高句丽,他们几乎是同一个时代的,从不同的路径到中国来主动找中国文化,所以中国文化影响非常大,中国很多的典籍都传过去,把中国很多文化的词都传入了他们。现在的韩国语当中,百分之六七十是汉字词,也就是说它的语法是阿尔泰语言的语法,但是它的词是汉语的词。有时候学韩语觉得很容易,比如韩国人说“你好”,实际上是“安宁”,问你安宁,实际上是问你身体好不好。另外你感谢他,和汉语的感谢的发音差不多。类似的词是非常多的,占百分之六七十。这是文化教育的典范的例子。
还有一个例子,中国到了隋唐以后,它在教育史上就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当时它是通过考试。考试考一些诗词,你就要用统一的格律来做词。你要用统一的格律来押韵,这样的话需要有一个官书,隋唐的时候,就出现了《切韵》,就是让你说出我们现在标准的音是怎么读法,你按照这个读法来押韵,南方说的是方言,不同时代往那移的汉人和当地人结合,最后形成了方言,那个方言和北方的语言又不一样,以后过去以后,和北方发生接触,所以最后形成了方言。当然各地都有方言。但是要考试,到朝廷做官的话,必须说标准音。南方地区,教书先生给学生讲也用《切韵》音来讲,按统一的韵书来讲,当地人也慢慢会说了。现在也一样,南方说的是方言,但是我们在课堂教育的时候,要说普通话。所以你要到京城打工,必须说普通话,这就会对南方发生很大的影响,南方的方言在急剧萎缩、消失,现在消失得很厉害,有些方言已经不存在了,我们现在要抢救它,是属于文化教育对语言的影响。所以,一个是移民,移民就是文化在移动,教育是通过空间的文化在移动,对语言所产生的影响。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雷志龙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