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接触是两个语言在学习当中进行的接触比如外国人学习汉语,他说汉语的时候总受自己母语的影响,在大脑中的接触。
第三个接触我有一个博士生在做,两个语言在大脑当中怎么接触,这是一个更微观的。我就说中间这个微观,或者叫中观,中观北京话的变迁必须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社会语言学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实验的方法,也就是说我用仪器来实验,比如我选50个老北京人,根据他的性别、文化程度、地区、年龄,我选几个参数。比如年龄或者性别,每一个类别里面选50个人,然后我录音,现在有一些很先进的软件可以分析,尽管我们耳朵听不出,但是它一分析就出来。比如上声调是不是折的问题,现在新北京人不折,降下去就可以了,老北京人要折一下,这些都可以做出来,包括轻声、儿话都可以做出来,它的语图都可以在一种实验软件做出来看出来,如果说卷舌的话,我们看元音的共振峰,元音的后面会发生变化,我们通过一些科学的实验软件或者仪器来测试北京话在这几十年当中的变化,这在语音上是非常有效的。
我们有一些先期的研究,80年代,北京语言大学曾经有一个团队调查过当代北京话。它当时采用的办法就是自然语言的录音,给你说一个话题,然后拿录音机录,录完以后转成文本。因为受当时设备的影响,不能进行软件分析,只能研究语法情况,它代表的可能是20年前的情况,但是现在怎么样还不知道。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社会语言学研究重新录音,用最先进的设备重新录音,用仪器进行分析,看它在这几十年的微观变化有多大。通过这个变化,实际上我们有很多数据看出未来会怎样发展。
研究老北京话、新北京话和现在的务工人员所说的普通话,采取的方法就是社会学的方法、语言地理学的方法、社会语言学的方法来做。
现在我们拟了三个项目,第一个项目,首先要做当代北京话音库建设,我们做一个很大的音档,分老北京、新北京和以后在北京工作的人。每一个都选很多的参数,按年龄、按性别、按文化程度等等进行录音。都是大样本的录音,形成各个音档。这是第一步我们要做的。第二步我们要做的就是社会语言学研究,录音回来以后要分析,所以你就要通过语音软件,进行归一。男的、女的说话不一样,有高有低,我们必须用科学的统计的方法算出来,大概在什么范围内,属于老北京话的特点,比如元音在什么范围内是它的特点,辅音在什么范围内是它的特点。然后看老的怎么样萎缩的,新的怎么样发展的。第三步我们想做一下北京人的语言生活的调研报告。北京是一个多文化的聚居区,文化也是多元文化,尽管他带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来,但是他到北京这个地区生活,并且要在这儿能够发展,下一代也能够很好发展的话,必须要对北京文化有一个认同,尽管是多元文化,他的文化认同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看他的语言文化,所以我们采用问卷的形式走访调查,形成一个当代北京人的语言生活的调研报告。这是我们目前想的三个课题。
在这三个课题当中,我们已经争取到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支持,就是多元文化接触与当代北京话声调的变异研究。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话题特别大,文化多元化和语言的变异,中间横向本来是很大的两个面,纵向有几千年的历史。今天我们几十分钟的访谈,可能只是窥及一角,但是我个人感觉,仅仅这一点也非常受益。包括方言的萎缩,这些是我们每个人都在面临的问题,我们的一些地方方言正在消失,我们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包括我们语言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怎样,想必很多网友非常关注,今天咱们的话题太大了,时间非常有限,感谢张教授做客人民网“金台会馆”,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以后有机会,我们继续探讨这个话题。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雷志龙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