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日照重庆》讲述了一段关于青春和两代人情感隔阂的纠结故事,投资2000万元,是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一部影片。和他以往的《二弟》、《青红》、《左右》一样,都市繁华生活下人们缺失的情感,总能通过他表面沉闷却暗藏激流的影片展现无遗,但肯掏腰包看他电影的人总是不多。
即使有范冰冰、王学圻等大牌撑台,《日照重庆》也没能幸免上榜近日某商业网站制作的2010年亏损电影榜单。在这张榜单上,张瑜复出大银幕的首部作品《庐山恋2010》投资1000万元,结果票房只有150万元。而陶红首次担任监制并主演的《米香》投资500万元,全国票房不到10万元,与焦恩俊、苗圃主演的《惊情》列亏损电影第一、二名。
艺术电影的生存困境还在延续。上海电影节上获得4项大奖的电影《碧罗雪山》,因为“钱景”问题无人发行、无法上映;我国首部采用哈萨克语同期声拍摄的彩色故事片《永生羊》,眼下正在北京的百老汇艺术影院公映,而下一步的打算是走海外市场。
“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难在电影里找到真实社会的有效的对应,电影人越来越迷恋在银幕上制造视觉奇观,而电影和现实生活渐行渐远。”《永生羊》导演高峰说,他们的这部影片和电影市场上的商业大片是两码事,只想填补一下市场的空白。
“内地电影市场现在只有大片,只有大牌明星,没有中小片,也没有新人。”UME院线负责人、香港资深影人吴思远在香港电影节上曾直言。
匪夷所思的拳脚功夫,网络时代的浮泛爱情,纵情嬉笑的古今闹剧,中国电影对观众感官享受的体贴已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但在绝大多数作品中,亲情、互助、爱国、人本主义等为人类世界广为认同的价值观却始终缺席,我们既看不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也看不到对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认真省察和观照。
冯小刚曾在微博上有这样一段话:“电影的好坏是没有标准的。唯一可以被量化的标准就是票房。票房好=观众认可。这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
可票房真的可以代表一切吗?
中国电影需要集体“补钙”
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令世界瞩目。《华尔街日报》近日宣称,中国电影业的增长正在影响整个亚洲,将成为超过印度的亚洲电影制作大国,而且将当之无愧地成为最大的电影消费市场。但国内电影创作类型单一、文化品格缺失等现象也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