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被时间浸湿了的梧桐树
(四)
《给顾城》这首诗遭到另一个人的异议,那就是我的老友程永新。
“是不是顾城名气比我大,这首诗就归他了,同样的诗,你八二年就给我了!”面对老朋友半开玩笑式的质疑,不仅让我想起那个1982年初冬季的某晚来……
夜幕下,淡水路、淮海路口附近的几片梧桐树林显得那么疲劳不堪,冬眠中那光秃的枝干又显得那么寂寞难挨的苦涩,只有树顶上三楼小屋里的热闹,打破了这份令人难忍的萧瑟。因为这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平日里难得相聚的同学和朋友十多人都凑到了一起,程永新也是其中的一位。
处在那个时代变迁里的年轻人,喜爱文学是件非常时尚的事儿,这就好比现在的年轻人喜爱名牌的时尚一样。然而其间所无法比拟之处在于,文学就当时我们这些文学青年而言,是耸立在我们心目中的一座灵魂的宝塔,一条揭示人生航海秘密的航道。只是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相当有限的,不像现在,连个一年级的小朋友过生日都起码找个“麦当劳”、“肯德基”什么的,而当时的我们只能挤在十几平方的小屋里,先请家人让位,另挤一个屋,再将“钢丝折叠床”上的睡具挪开,铺上几张报纸。摆上各自外带来的熟食、菜肴,碗筷不够只有向邻居借,酒杯不够就只能拿茶杯和饭碗顶上。来人大部分只能站着,仅有的几只凳子是给女士们准备的。一群几乎和“自力更生”的口号同时长大的人们,自造了一个“土立式自助餐”晚会。即使聚餐条件简陋不堪,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兴致。即兴的诗歌朗诵、创作的气氛压盖了整个生日的主题,随着程永新和大伙儿的情绪高涨和踊跃“献诗”的热情,那天生日晚餐变成了自发式的“赛诗会”了。《给顾城》诗的内容就是我当晚留下的即兴之作,且给程永新留下了书面“证据”了的,当初的诗题应该是《致友人》,难怪现在程永新提出“抗议”,那是情有可原情有可原的。这种“误会源”的制造者也就非当下莫属了!只是在经历二十多年沧桑之余再见到程永新,以这首诗的“误会”当作了彼此的“见面礼”,其中的亲切和情谊掩埋了无数历史的无情流逝和冷漠,在世态炎凉横流人情的荒原之际,还是诗歌的魅力,又一次像“温馨而真诚的花粉”,嫁接着这段历史故事的篇篇页页。
往往“我的记忆被时间折叠成文化的扇子”,只留下“青春记忆的信用金,回忆合同中的老少年”。再度徜徉在淡水路、淮海路口“三楼小屋”的附近,我确实怀疑过自己的记忆,但又不得不信。眼下,“比乐中学”没有了,“老松盛”没有了,“淮国旧”没有了,连生养我长大的“四明公寓”和“四明里”都没有了。只有充满巴黎街氛围的“品牌店”,只有像马路标识一样的高层建筑,只有“四明公园”康健养生的太极拳的早晨,悠闲散步、情侣热吻飘逸的傍晚了,当然,还有比我年纪还大的梧桐树们,正如交通警一般不顾刮风下雨,阴晴圆缺,守护着“历史十字街口下的红绿灯”、守护着我们这些很少被人留意的青春故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