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猫头鹰语词和内心生活

2012年07月05日 10:2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老简宁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孩子

依然是风、莽原、野草,但李晓刚的笔下第一次出现了孩子的形象——《秋风》和《阳光之地》,这两幅画都作于1996年。如果我把孩子认作新生的象征仍然有牵强之嫌,作于1998年的两幅小品《鸟巢》Ⅰ和《鸟巢》Ⅱ,其出生的寓意则是十分明显的——在前一个鸟巢里,空留着半只蛋壳——雏鸟(是鹰吗?)已经飞走,但从甚至可以触摸到其体温的空巢里,我们可以想象那雏鸟也许正在不远处蹒跚学步或者练习飞翔,第二只鸟巢里我们看到的是两片已经成熟和长大了的羽毛,一片正在飘落,另一片遗落在鸟巢的边缘,这只鸟巢比前一只倾斜的角度要大得多,几乎是正面朝向读者,俗语说翻了个底朝天,我们可以想象是雏鹰起飞时那用力的脚爪把它蹬翻的,因为那片羽毛正在落下——这是怎样一种奋进翱翔的姿态呵,我们似乎听到那悍厉的唳叫随着飘荡的羽毛从高空中隐隐传来……李晓刚早期作品中那种沉郁的蓝色在这两幅鸟巢和两幅孩子的画作中已然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明朗、光亮的浅灰色,浅灰浅得似乎一触即破。在《秋风》中,孩子头顶上的浅灰边缘里透露一点若隐若无的蓝,辽远的和无限的蓝!天空的颜色和草地上绿中带黄、带红、带白等若干说不出来的颜色,还有孩子蓬乱的头发被风吹拂得一根根撩起的颜色,三只铁皮桶不同位置的铁色、锈色、光色的混合转化被画家如此细腻地表现出来,如此单纯又如此丰富,这也许是李晓刚提交给公众的第一件采用坦培拉技术的作品,坦培拉技术所特有的多层透层法在这里初露锋芒即大展威力……三只铁桶一只伫立在道路消失的草丛里被孩子倚靠着,另一只横卧在高处的矮坡上,另一只则飘荡在空中,使画面极富超现实主义的意味,但那个把双手靠在背后侧脸瞩望的孩子,他从哪里来?他怎么来到这里的?他在看什么?他在想什么?铁桶是干什么的?无数个问号像画上的铁桶一样飘荡着但我们一概不知。我们只能从构图、从色彩、从孩子转过去的侧脸的像太阳一样金红的局部脸庞以及阴影里,感受到画面上所洋溢的无限生机。我个人更愿意把这幅画看作画家本人的精神速写,标志着他向古典主义回归的一意孤行已经使他与他的同道人渐行渐远,一个新的旷野展现开来,我们看到蜿蜒弯曲的小路消隐在孩子脚边的草丛里,无限的远景暗藏在那颗仿佛在燃烧的头颅里面。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李晓刚 HYOGO 猫头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