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张纪中谈《西游记》:其真面目是对人内心的价值指正

2012年01月13日 15:16
来源:新京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在张纪中看来,《西游记》的本来面目是“对内心的价值指正”。

名著翻拍从来都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翻拍剧中最后亮相的一部作品,有创新,也有争议和板砖。不过,一贯在口水阵里乘风破浪的制片人张纪中依旧一副剽悍的态度,接受采访时一边反问:“只要不违反原著,有什么不可以?”一边自嘲:“挑毛病谁不会,我自己挑能比他们挑得更细,更多。”而对于拍摄新版的原因,张纪中说,是想让人们克服心里的魔障。

以往版本都没反映出本来面目

新京报:在拍摄之前,做过什么样的案头工作?

张纪中:我们首先应该分析曾经有过的《西游记》电影,电视剧。1982年的电视剧《西游记》,以及上个世纪90年代周星驰的《大话西游》,虽然是不同的风格,但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成功。然而我认为,无论是大陆版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还是香港周星驰版的《大话西游》,甚至《月光宝盒》,都没有能够参透《西游记》的文化真谛与魅力,都没有以影视的独到、独特方式来表达,展现《西游记》的故事,传递《西游记》之中独具魅力的中国儒釋道文化精髓,都没有反映出《西游记》的本来面目。

新京报:你认为《西游记》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张纪中:以我多年对于《西游记》的喜爱与探究,我认为,《西游记》的“本来面目”,亦即《西游记》的表现精髓,既不是曲折,离奇,怪异的故事过程,也不仅仅是“人物”的有趣,惊险,各具本事的无所不能,而是贯穿于这一切之中的文化的表达,是对“世界”,对人内心的价值指正。

82版像初恋,但真那么美吗

新京报:82版的《西游记》大家印象都很深,你觉得它的特点在哪里?

张纪中:1982年的《西游记》在故事讲述的观念上,表现上,基本上仍是以戏曲的模式来表达。一方面原因是当时的技术问题,只有非常简单的电视特技技巧,与30年后的今天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而更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不同时代的认知,以及对于电视特性的理解。在今天,多元文化的呈现,信息交流的便捷,技术表现的丰富、奇妙,想像力的拓展,都为我们当今的电视创作,呈现了丰富的参考与选择。而另一方面,由于文化,思维的开放,我们都看了大量世界、尤其是美国优秀的电影及电视剧,这对于我们把握电视“镜头”的故事讲述,区别传统舞台的故事行进叙述习惯,强调电视的概念,有了视觉的创作方式的专业性铺垫。

新京报:但大家肯定会把新版和老版做对比。

张纪中:老版像初恋,忘不了,但真的那么美吗?

《大话西游》 “碰巧”是个变种

新京报:除了这一版《西游记》,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了,这一版在年轻人中的影响也非常大。

张纪中: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可以说与大家都熟悉的《西游记》没有什么关系。“碰巧”,片名中有“西游”二字,“碰巧”,影片之中人物也叫“悟空”,也有“八戒”,等等。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它只是利用了《西游记》里面人物的名字与大致故事背景,来描述现代人、尤其是现代青年人的一种情绪,感情,心态。它是借了《西游记》的一个壳,是个“变种”。

其实,我们纵观所有被“视觉过”,被“体现过”的《西游记》之中最成功的,应该是大陆大小观众都熟悉的万籁声先生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在我看来,这部动画片中的孙悟空最具有猴子特性,与大闹天宫的传神。虽然它没有以真实景物为背景的环境,没有夺人眼目的“服、化、道”视觉奇观,它只是一部画出来的动画片,但是,在作品的传神上面,它做到了对于其他同类“西游记”的超越。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张纪中谈 西游记 西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