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张纪中谈新《西游记》:不是为了挑战六小龄童

2011年08月04日 09:22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曹语凡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张纪中的新《西游记》造型玩偶。 / 本报记者 郭杨 摄

7月30日的午后,天气炎热,张纪中步履轻松地走进位于北京东四环的办公室,那里曾是新《西游记》制作中心。依旧是马克思式的络腮胡子,高大的身材一身黑衣装扮,胸前印着几个小骷髅头的朋克风格黑T恤意味着他在62岁的年龄还很“年轻”且另类,但是他却说,“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主旋律,包括这个暑期开播的《西游记》”。

张纪中坦言他爱打高尔夫、网球、旅游和看电影,但都实现不了,所有的时间必须沉浸在创作状态。“我去国外,比如去美国洛杉矶,就是开会再开会,在国内就是从办公室到拍摄场地。比如我想给一个朋友打电话,只能中午打,半个多月过去还是忘了打。永远都是下一部剧,再下一部剧,老是给弄得没时间。”他说。

当被问及是否上微博,张纪中说没有,每天都给媒体围追,要是上网都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情况。但他对日前在广东、湖北、山西等地开播的新《西游记》,关于它的种种争论形成的网络热门话题并非一无所知:最具争议的角色当数孙悟空,不少观众反映在第一集中讲述孙悟空如何从石猴变毛猴的过程,也许符合原著定位,却被观众批“太恐怖”。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石猴,居然是全身赤裸无毛,吃了一口桃子才猛然长出一身毛发,惊悚程度跟《异形》有得一拼。对此,张纪中坦然说道,“我不能堵住网民的嘴巴,怎么评论都是他们的自由,但是,”他话锋一转,“将来他们会发现,我忠实原著”。

毕竟,新《西游记》未播先赚1.6亿,张纪中依旧是华谊最赚钱的电视剧制片人,有足够的底气说这样的话。

不拍《红楼梦》

在国内,像张纪中一样不亲自担任导演,却作为制片人把每一部经手的作品都打上“张版”印记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他解释这些剧为什么是“张版”时说,是因为一部剧从没有到有的过程中、故事人物的走向、细节以及剧的结构,都是由他创作然后请人来实现的。

“我拍这些作品都是恢弘巨制,都是主旋律,如果一个导演不能按照我的风格去拍,那他就得走人,”张纪中说,“所以业界人说我不好合作,很霸道。”

张纪中的作品都颇受争议。此前翻拍的金庸武侠《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即便热播,也时常被诟病。

“你也要知道,整个全世界也没有人比我拍金庸剧多。”张纪中说。言外之意,金庸对他的“张氏金庸剧”还是比较认可的。他表示,之所以愿意拍金庸著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做中国传统文化,金庸小说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精神”都揉了进去,这是金庸武侠小说与他的审美愿望契合的地方,此外它的浪漫气质也最能打动他。

张纪中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偏爱。他说,“中国文化其实就是一个心性的问题,佛家说明心鉴性,儒家说修身养性,道家说存心练性,曲途同归嘛”。

他认为自己很幸运,有很多人醉心中国文化但都没有他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用电视这个载体把中国那么深厚的文化表现出来。四大古典名著他拍了三部,从1991年开始拍《三国演义》到《水浒传》和今天的《西游记》,整整耗去了11年。

时代周报记者问他是否会翻拍《红楼梦》,这样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就全拍了,他立刻说,“不会的,因为它不符合我的气质,就留一点遗憾吧。”

抠门的制作人

1.2亿元的投资,从策划到制作完成时间超过四年,新《西游记》堪称国内制作最精细的电视作品。每集的制作费用高达200万,不过这么大手笔的投资花费在演员身上的却不多,基本延续了张纪中的一贯特色,扮演唐僧的聂远片酬是剧组最高的,单集片酬也不过两万。

“我和我的兄弟们之间就是这个矛盾,当然我在我的兄弟面前说话比较横,我也感激他们,他们依旧把《西游记》给拍出来了。”在解释为什么给演员那么低的片酬时,张纪中说,他说的“兄弟”指的就是他的演员及制作班底。在拍《西游记》的过程中,团队都在跟着他吃亏,甚至搞得很多导演、演员听说价钱低就不愿意来。张纪中认为这很正常,每个人的立场不同,但他还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那么钱到底花在什么地方?张纪中说新《西游记》光在特效方面就花了1500万元,是以前做一部电视剧特效花费的10倍—这是一部魔幻剧,他必须把钱留在后期制作上。

“投资商都把钱抠得很死,不愿意多投钱,但我又想把钱留在要花的地方,我要对电视这个行业负责,所以讲质量我就不能多给钱。我自己也就一年几十万,按说,我一集拿15万也绝对没问题的,但是我拿你也拿,我们都把钱分了,咱还拍不拍呀?”说到这儿,张纪中笑了,“我不是商人,我是个艺术家,我注重的是作品。11年来我都没涨过钱,所以同行的人也都很恨我,我不涨钱,他们就涨不成。”

“顽劣少年成长史”

2005年开始,张纪中就想拍《西游记》了,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去思考它。他觉得从小说原著来讲,它是一个中国文化集大成的作品,也是一部讲人生历练的小说。每个人的一生从生到死都是一部西游记,都是取经的过程,你走过的道路遇到的都是妖魔鬼怪。无非《西游记》以更高明的方式,把我们的心魔外化成妖魔鬼怪,比如贪欲、色欲、嫉妒等都外化了,同时它还讲了怎么样去对待这些心魔。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央视拍四大名著,也算是普及了一回四大名著,我有幸参加了两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次我重拍西游记,它都过去二十多年了,正好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新的时代有新的视点、新的观念和审美,从创造的角度来说,《西游记》留给我的空间是最大的。”张纪中说。

当时代周报记者提醒他说,这期间也有很多人翻拍《西游记》,比如浙江版。张纪中立刻说,“有网友评说浙江版是非常成功的,程力栋拍的好得不得了,它成不成功我不去评价也无可厚非,名著嘛谁都愿意拍。我想拍,是确实希望把儒士道文化变为今天大众的启迪。我重拍西游记最大的动力,就是希望让今天的人能够更清晰地知道我们的人生,去除我们心中的欲念,变得更加善良。”

然而,更多的人认为1986年央视版《西游记》是无法超越的,张纪中也认为无可非议,他说媒体喜欢这种挑拨性的争论。但他相信六小龄童老师的胸怀,大家面对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而不是某一个人。他不是因为挑战六小龄童才去翻拍,不是这么回事。

他认为老版《西游记》也不是没有突破,但它的假定性特别多,比如说假定孙悟空就是那个样子,假定他就是一个人。六小龄童化妆还是他的鼻子他的脸,观众接受是因为京剧猴戏就是那样演的,延续了欣赏习惯。大家都相信六小龄童猴演的真相,他是一个从小学京剧、从小学戏的人,他爸爸也是学这个的,从血液里就带出来的,学他就意味着你的灭亡。

“我们今天拍《西游记》就去除了这种假定,我们不再拍孙悟空如何模仿猴子,按原著他本来就是一只猴子,我们就拍他如何从一只猴子努力变成人,然后修成佛的过程,”张纪中说,“实际上就是一个顽劣少年的成长史,从开始什么都不在乎,直到能够成就大业。”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西游记 张纪中谈 六小龄童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