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于秀:用情感观察历史用小说技巧驾驭报告文学

2013年03月28日 09:31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徐鹏远

于秀

将近十几年前,有这么一个女人奔波于上海、青岛等地20多天,去寻找一些风烛残年的老人。这些老人境况各异,彼此也不一定都相识,却因为一个时代联系在一起,他们有着一段相似的人生轨迹和数十年的共同情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子--老兵。

在接触了大约20位或回祖国定居,或在台湾定居却常回家看看的老兵及其家人,做了十几万字的笔记之后,于秀--这个以文字为生的人,用自己手中的笔忠实地记录下她所听到的那些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为的只是铭记一段悲惨的历史、呼吁一个和平的未来。在《我在台湾四十年》一书再版之际,凤凰网文化独家对话作者于秀,跟随她一同去深入探访书中的那些老兵以及书外的相关故事。

(对话人:徐鹏远)

记录老兵呈现历史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凤凰网文化:我知道您可能之前做过记者,研究过比如家庭或者关于心理学的一些东西,您其实并没有从事过跟历史相关的工作包括专业,那您怎么会想到要做这么一个历史题材,为什么会写这本书?

于秀:首先我是一个喜欢历史的人,我在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历史,但是我喜欢古代史,不太喜欢现代史,我觉得写这个东西,当时我还真是没想到它是个历史题材,主要还是第一我写报告文学写的比较多,之前写过什么遭遇下岗,中国几个调查都是关注社会问题的,因为报告文学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关注社会问题、讨论社会问题。那我写这个书的时候我受到了外界的一些触动,主要是我觉得是我遇上了一些人的事,比方说我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在大学校园里面我就遇上一些台湾的年轻人,当我跟他聊这段历史的时候--就是当时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去,然后带走了很多人--当我跟他们聊这段历史,他们第一不太知道了解这段历史,第二不太认可我的说法,他不认为是这种状况,他认为另一种说法,是我觉得不太能接受的。所以我觉得有的时候这些年轻的台湾的孩子他不太了解历史的真相,再一个他对老兵的经历因为不了解而产生怀疑跟误会、产生不理解。比方说有的台湾孩子,他的外公、他的爷爷是老兵,从大陆给带到台湾去的,那么他在台湾娶妻生子,后来开放以后他就找到他大陆的妻子、孩子,找到他原来的家,对他大陆的家非常牵挂,经常想要回来看看,经济上想要给一些补偿,这个台湾的年轻人他不理解,他觉得是他外公或他爷爷不好,觉得是他们不珍惜台湾的家,他不理解他们的这种对家国的这种情怀。再一个我接触了好多老兵,我感觉他们对他们那段不堪回首的人生也是有很多的伤感和遗憾,但是知道的人并不多,我觉得这是一个既包含情感,也包含对那个历史的认知,又包含对未来思考的一个命题,所以说我觉得我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要把这些历史呈现出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觉得这些老兵都是风烛残年的人了,人生对他们来说来日无多,你如果不把这个历史留下来的话,将来可能就随着他们的离去这段历史而被尘封了,没有人会知道,那段历史对我们来说就是空白,很多很多的情感、很多很多的人生故事就没有人把它挖掘出来了,所以我觉得我要去做这样一件事,把这些东西抢救出来,把它挖掘出来,能够留给世人、留给后人来看,我觉得这是有价值的事情。

凤凰网文化:那您是通过什么方式找到这些人?

于秀:因为我写报告文学,所以说我对找线索有自己的一个窍门。首先我跟很多朋友聊这个话题,我的朋友有的是在出版界,有的是在新闻界,有的是在杂志社搞文化的人,他们本身也有资源,咱们经常说一个人他的联系渠道能够联系到25个人,这25个人再辐射更多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框架,就有更多的人帮我寻找台湾老兵的线索。再一个我既然想写这个选题,我就要跟台湾问题有关的机构去进行一些对接,我找到各地的台办,找了一些专门负责台湾事务的政府机构,他们帮我提供了台湾老兵的线索,甚至帮我提供了很多采访需要的帮助。

凤凰网文化:在您的整个访谈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具体的困难呢?可以跟我们随便找几个说一说。

于秀:那肯定是有,比方说一开始就是线索的困难,有的人了解知道,但是有的时候不容易联系上,因为我采访的老兵有的回来定居,有的没有回来定居,经常回来探亲,有的是老兵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家人还在,还很想跟我诉说一些这段历史,就存在一个线索当时获取比较困难,我也坚持了很长时间,就是对这件事比较执着,坚持了很长时间,这是一个。

解决了线索问题,找到了老兵,又存在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些老兵大多数一个人在台湾孤独地过了几十年,他跟人交流起来是有障碍的,第一他不能够完全信任你,第二他心有余悸,因为他毕竟经过了战争的伤害,他总是担心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台海两岸毕竟还是有一些隔阂,那会儿的环境不像现在这么开放,那会儿还不是特别的透明,所以大家还是有一些不信任,这是第二。

还有台湾老兵大多数文化程度比较低,他的表达能力比较差,而且年龄偏大。你看我采访的最小的60几岁,年纪最大的已经91岁了,他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很多时候是想在心里面,但是说不出来,所以你就要一点一点去挖掘,一点一点启发他,一点一点影响他,让他慢慢地说出他的经历。还有很重要的是在这个采访之前你要做很多的事情,让他相信你是真诚的,相信你这样做是不会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就是获取他的信任,这些我觉得都是我遇到的困难。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于秀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