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在采访中,李荷珍告诉记者,“多少年来,(这些事)我一直放在心里,没有告状的想法”,但去年发生的一件事让她“忍不下去了”。
2008年10月,为了纪念陈汝惠逝世10周年,厦门大学举办了“陈汝惠创作与学术研究研讨会”。李荷珍与子女们参加了这次会议。
“在会上,自然提到了陈汝惠主持编写的《讲义》。”李荷珍说,“但一位来自深圳大学、与陈汝惠毫不相干的青年教师李均却在发言中硬说,《讲义》从构思到主编都是潘一人所为。事后才知道,他是潘懋元的学生。”
“研讨会后,我本想这个事情就到此为止,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李均还不罢休,仍隔三差五在网上发表文章,继续贬陈捧潘。并写了一封信给《炎黄纵横》杂志,说明文章经过其导师‘潘懋元先生审阅’,要求编辑部发表。”
陈汝惠都去世10年了,怎么还要打压他呢?”
记者与在深圳的李均取得了联系。他解释说:“参加去年陈先生的纪念会议,是厦门大学中文系发函邀请我的。虽然我并没有见到陈先生,但他是我敬仰的前辈,接到邀请后,就去开会了。”
在会上他讲那番话,是因为“当时个别学者的发言和文章中都直接提到是‘陈先生提出编写并主编’,我认为这样的表述其实并不是真正对陈先生的尊重”。
对于“护师”的指责,李均则认为“未免有点狭隘”,因为“《讲义》编写问题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上一个必须探讨的重要问题……这本是一个很严肃的学术探讨”。
写不写这封举报信,李荷珍自称也曾反复斟酌。“我也想过,这样告状不太好。”她说,“但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反正我也快死了,有责任可以往我身上推,我不怕。”
信今年6月中旬寄出后,很快有了回音。
7月25日,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专程从厦门前往杭州看望李荷珍。“我很感动,也觉得很过意不去。”李荷珍回忆说,“朱书记对我说,我受部领导的委托,来看望你,你给部里写的信,我们收到了,部领导也看过了,他们说情况已经知道了。”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蔡如鹏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