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商业化道路能走多远?
成因一:扩招导致戏剧从业者猛增
10年前,上戏4个系每年招生仅百名左右,全校学生总量控制在300多名,与教师的比例为1∶1。今年,上戏的学生总量已经超过1000名,教师数量为400多人,“一对一教学”变为平均一位教师要同时教授2.5名学生。全国上下的艺术院校及相关专业更是猛增,北电的表演班从一个年级一个班开到3至4个班……
虽然社会文化需求的提升确实需要艺术工作者数量的增加,但是这些毕业生的首选是来钱更快的影视甚至广告行业。群艺馆乃至话剧中心,往往成为外地毕业生落地上海的“跳板”。
艺术圈历来鲜有铁饭碗,且转行即成“废人”。毕业后直面生存压力的煎熬很快就替代了4年前考入艺术院校的踌躇满志。只懂戏剧的编导演舞美灯光,必须抱团攒戏并卖掉戏票,才能做到自食其力。为了生存,必将先取悦市场需求,这才有了眼下每个小剧场话剧里都要拷贝小沈阳的“小品连缀”。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朱光 编辑:严彬
|
更多新闻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