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善变之豪杰 梁启超诞辰140周年

2013年02月26日 10:34
来源:凤凰卫视 作者:文化大观园

戊戌变法失败 梁启超登上日舰开始流亡生活

王鲁湘: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登上日本军舰大岛号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此时康有为辗转来到香港,英国和日本同时抛出橄榄枝,最终,因为日本更为主动,康有为也来到日本师徒相见后,二人满心想的还是帮助光绪复辟帝位,他们看日本人这么帮忙就幻想借日本的力量保皇复辟。

后来康梁发现日本帮助他们不过是为了远期的政治投资,以便日后用来做统治中国的代用工具而已,大失所望的二人决定靠自己的力量来保皇,然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心中对清政府“自改革”虽未绝望,但多少有一些动摇,再加上“反满兴汉”的孙中山又在此时不断地与梁接触,使得梁的想法再次转变。保皇、革命这时的梁启超到底要用怎样的方法来实现他的“中国梦”呢?

解说:来到日本后,康梁二人在政治理念上的分歧日益明显,一度赞成革命的梁启超认为,“国事败坏至此”除了共和政体都救不了国,再加上他与孙中山的频繁往来康有为得知后勃然大怒,骂梁启超“结实无赖”“叛逆”。

解玺璋:因为后来他可能跟孙中山走得太近了,而且他们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阶段,就操作的阶段,而且把,当时是想把康有为架空,再加上当时这个梁启超呢联合了他的一些同学,有十几个人给康有为写了一封信,就希望康有为退居二线,说前面的事我们来做,你就不用管了,这个时候康有为很紧张,他担心自己被梁启超甩掉了,这段时间其实是这个梁启超思想比较激烈的时候,他虽然也检讨自己对老师的态度可能不好,但是他这个时候仍然在说,说我不能放弃自由的思想。

解说:当时孙中山的共和主张对一般中国人来说颇感陌生,很少人响应,而康梁却人气很高,康有为又以帝师自居,所以断没有和孙中山合作的道理。

解玺璋:他(康有为)为什么不见孙中山?他就因为他(孙中山)没有功名,他就是觉得他这些都是下层人,他不能接受。

解说:梁启超不像康有为那样有成见,他相信真理,愿意接受新事物,主张在宗旨不变的情况下方法可随境而变,此时的他言论多以“革命”为主要论调,这很大程度地影响到了毛泽东、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很多年后他们想起时仍记得此时梁启超的文字带给他们的激动,然而1903年,梁启超为考察宪政的美国之行彻底改变了他对革命的看法,这次考察让梁启超认识到以中国之大,国情之复杂,民众之低素,搞起革命来一定是多年大乱,而收拾动乱的人一定是有极大的本领和权术的独裁者,到底还是专制。

解玺璋:就说以中国人目前的这样一种素质来讲,是不适合搞民主共和,而只适合搞君主立宪,而且就是说如果我们搞君主立宪的话,那么就是现在来讲,也有一个很长期的准备期。

王鲁湘:嗯。

解玺璋:按照日本的明治维新的经验,那么这个准备期大约需要10年到15年的时间,这还不是说进入君主立宪的时间,就是准备君主立宪他就需要这样一个时间,他这个时间做什么呢?他就是说要提高国民的自治的这样一种水平和能力,再一个就是说国家政府要对这个立宪有所准备,所谓的投票、选举。

王鲁湘:怎么统计票数?

解玺璋:就没有基础,就没有基础,这个东西就得需要你很长时间来建立,是吧?因为它需要大量的经费,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他们这个是从客观的讲,因为我觉得梁启超他在国家建设上,他在设计上他是比较务实的。

解说:1904年日俄海战爆发,上海的《中外日报》说,过去黄种人不如白种人的言论已深入人心,日本如果获得胜利那么将提供新的公例,即“国家强弱不由种而由制决定”。1905年5月,日俄战争以日本的胜利告终,立宪战胜了专制。

解玺璋:他就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宣布自己放弃所谓的排满革命的主张,主张君主立宪。

解说:此时,梁启超给革命开出的公式是革命、动乱、专制,他给立宪开出的公式是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在随后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与梁启超鲜有交集,孙中山侧重于组织暗杀和起义,梁启超则侧重于思想启蒙、合法斗争,联络国内立宪党人,推动召开国会颁行宪法。

解玺璋:1906年清朝政府提出来预备立宪之后,他说政治革命告一段落,因为清政府已经同意立宪了,他认为政治革命告一段落,那么下面呢要做的事就是研究如何立宪。

王鲁湘:嗯。

解玺璋:就研究如何立宪,他其实是一直持这样一个比较务实的一个思想。

王鲁湘:不是因为他们和光绪之间的某种私交。

解玺璋:对,我觉得没有。

王鲁湘:或者是对某一个皇帝有某种幻想,不是因为。

解玺璋:我觉得没有,我觉得从梁启超这边来说,康有为会有,但是梁启超没有。

解说:此时,迫于亡国的压力,慈禧加快了立宪的速度,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再也无法忍受,与立宪派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解玺璋:就他(梁启超)跟他们一群人在论战,1906年清廷宣布立宪之后,他就要求停战,他要求停战的理由就是说他说政治革命已经告一个段落,现在主要的问题是研究如何立宪。

王鲁湘:解决技术问题。

解玺璋:嗯,对,但是呢那边就不干,他托了很多人,包括找黄兴,找宋教仁,宋教仁和黄兴其实都有点倾向于梁启超的意见,就是说停止论战,再骂下去也没有意思,但是孙中山不同意。

解说:其实孙中山与梁启超的矛盾初始并非因为此次立宪派和革命派的论战,早在梁启超参与保皇派时就曾给过孙中山重大的打击。

解玺璋:孙中山最恨他的不是因为这个论战,而是因为什么呢?就是他那年,他1900年去这个檀香山,檀香山的时候呢正是他跟孙中山蜜月的时期。

王鲁湘:嗯。

解玺璋:突然间康有为让他去檀香山,他要走,那么孙中山给他写了两封介绍信,一封是写给他哥哥孙眉的,一封写给另外一个人,因为孙中山的这个兴中会的这个老家基地。

王鲁湘:就在檀香山,对。

解玺璋:就在檀香山,他就在这发起来的,结果梁启超去了以后呢就用这个两封介绍信打开了天下,包括后来孙眉都跑到保皇党这边来了。

王鲁湘:哦。

解玺璋:后来孙眉就不再认同孙中山,孙中山怎么劝他,他都不能离开保皇党,他都认为梁启超说这话有道理,而且那边的主要的人物全都归了保皇党,孙中山再去檀香山集资呢就集了几千块钱,就非常恼火,很多人都把钱给了这个。

王鲁湘:保皇会了。

解玺璋:啊对。

王鲁湘:最大的政敌了这是。

解玺璋:这是让孙中山最生气的,所以他后来说这个梁启超是一个骗子,就是说他又说革命又说保皇,你闹不清他到底是想干什么。

解说:1908年,光绪和慈禧先后辞世,清政府开始了同革命党的赛跑,君主立宪一再提速,在梁启超的策划下立宪派领导民众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请愿活动,督促政府尽快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

王鲁湘:梁启超和孙中山一个主张改良,一个主张革命,一个主张立宪,一个主张共和,一个希望通过思想启蒙来让国人觉醒,一个希望用炸弹和鲜血来惊醒国人,“君宪梦”、“共和梦”他们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但却又是同一个“中国梦”,他们相反相成,殊途同归。1911年5月,眼见梁启超的“君宪梦”即将实现,却因为出于对袁世凯等汉族大臣夺权的恐惧清政府组成的新内阁还是以皇族成员为主,这违背了皇族不能充任国务大臣的立宪原则。

同年,武昌城里的一声枪响终结了大清,也彻底击碎了梁启超的“君宪梦”,从旧时的学子士大夫到支持变法维新,再到靠近武装革命,而后又反对革命主张君主立宪,看似善变的梁启超在政治领域的每一个选择都是真诚的,在这样一个变动巨大的时代,随着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就了“共和梦”,梁启超又将何去何从?面对彼时嫌隙颇深的袁世凯抛来的橄榄枝,他接还是不接?他又将用怎样的政治主张继续实现他的“中国梦”呢?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梁启超 王鲁湘 康有为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