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辛亥百年 追忆东方的觉醒

2011年10月20日 10:08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那么他在讲《革命军》的时候,他是锋芒毕露,就是非常公开地讲,中国这个时候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要想独立富强不可不革命,要想推翻这个清政府,摆脱满人的这个统治不可不革命,中国要想成为这个世界上的什么独立国,他就公开地宣传革命,讲中国在这个时候进行革命的必要性。

解说:被誉为中国近代人权宣言的《革命军》公开问世,在海内外广泛流传,清政府为此惶惶不安,他们嘴上大谈特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背地里却在谋划如何封杀革命党人。

孙俊:1903年上海书报聘章士钊为主笔,连续发表读《革命军》等文章,也就是宣传《革命军》,后来这个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清政府就十分恐惧,但是因为这个书报馆的馆舍是在上海的租界,所以它还是要通过,清政府还要通过照会这个上海租界当局,来这个逮捕章太炎这些人。但是因为是在租界,涉及到当时的一些这个,牵涉到列强的一些利益,一些情况,所以就是后来判是判这个章太炎,是判他三年的徒刑。

但是邹容其实当时清政府没有抓邹容,邹容是自己主动投案的,就是他觉得非常义气,因为是章太炎这个就是为了宣传革命军,对,所以他要自己主动去投案,但是很不幸的是,邹容是在那个监狱中受尽了折磨,不堪折磨所以就比较早的就牺牲了,后来章太炎就是为了纪念邹容,他还专门就是写了这个《邹容传》。

解说:这个树立在国家图书馆前的大型雕塑,刻画了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他们就是参与武装起义的革命党人,雕塑的人物形象源自一张珍贵的老照片。

孙俊:这张图片是汉口革命军,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所藏的,这也是我们展览的雕塑,那个大型雕塑的取材,就是取自于这个汉口革命军,这个革命军应该是刚刚从战场归来,他们的神情其实表情是各异的,然后这边有笑着的,虽然受了伤,但是脸上是带着微笑的。

其实也反映了整个就是,其实从这张照片上也反映了,整个中国的一个新的面貌,可能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中国人的照片,之前的中国人的照片可能有些麻木的,或者说没有什么特别多表情的。但在这张照片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的表情,这里都是一些活生生的,新鲜的一些表情。

解说:事实上,在辛亥革命之前,革命者曾经发动过无数次大小规模的武装起义,知识分子也一改文弱书生形象,真正端起枪奔赴战场。并践行着革命者要从“从自身流血开始”的诺言。

王开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在辛亥革命当中,尤其是像这个黄花岗起义当中,这个中国知识分子真的是做到了言必行,言必信行必果,很多知识分子,就是说非常柔弱那种文弱书生,就是敢于去参加那种血腥的战斗,你像这个黄花岗起义当中,你比如黄兴、赵声,这是起义的总指挥,副指挥,那么这个我想我们都不去过多地去讲,因为什么?这些人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学习军事的一些背景,可是有好多人真的就是文弱书生,几乎是手无缚鸡之力,你像朱执信,很有名的一个人,他就是一个文人,写文章写得很好。

但是黄花岗起义的时候,他本来有另外的任务,没有让他参加这个黄花岗起义,但是他一定要参加这种选锋队,就是敢死队,那么最后他为了行动方便,那个时候文人都是穿长袍的,为了行动方便把长袍下头都剪掉,就是现在穿短衣为了行动方便呢,手提着两颗炸弹,跟着黄兴一起打两广总督衙门,最后负伤了嘛,负伤之后那么还在坚持战斗,人们就是讲说“迥非文人之常态”就是不像以前那种文人,就是文弱书生,说话慢条斯理的,是吧,这个很文静,他不是这样,做人也很勇敢。

还有一个人谭人凤,谭人凤应该说是,当时革命党人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人,他比孙中山要大六岁,比黄兴要大14岁,1911年这个黄花岗起义的时候,他已经51岁了,51岁我们现在觉得年龄还不算大,可是在那个时候51岁年龄就不小了,中国有一句话叫什么人生七十古来稀,是吧,那60是花甲之年,51了,他要参加这个选锋队,跟黄兴要枪,我要参加战斗,黄兴说不行,说你年龄太大了。

说而且呢,这是要牺牲的,牺牲很多人,还有很多后事要办呢?那意思就是说你不要参加这个选锋队,那么这些人牺牲之后,你做一些善后工作,那谭人凤说什么呢?说你们都不怕死,说难道我就怕死吗?一定要参加这个起义。后来黄兴没办法,给了他两枝手枪让他参加。

可是这个谁啊,这个谭人凤从来没接触过这些武器啊,摆弄武器的时候不小心扣动扳机走火了,这一下把黄兴等人吓坏了,赶快把他枪给抢过来了,你不行,说你老了,你可别参加了,后来谭人凤为这个事情感到很惭愧啊,当时谭人凤担心,因为自己不懂这个军事,不会用武器,如果参加这个起义会误事的他没有参加。

但是呢,从中可以反映出什么呢?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他不再完完全全是仅仅是发议论,他是确确实实是参加到这种激烈的战斗当中去。

所以说如果说我们真的去回想一下,当时那种社会的一种历史情景,去回想这些革命知识分子,他们那种战斗精神,这种牺牲精神,真的是非常感人。

解说:1911年5月,由于清政府要将民间资本修建的铁路收回国有,此举激起民间各阶层的不满,10月10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举起十八星旗,发出了不平的枪声,至此辛亥革命拉开了序幕。

王开玺:就是革命党人呢,他在反清革命当中,发动过很多次武装起义,比较大的,比较有名的有十几次,对清廷大员的暗杀大概也有十几次,那么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了,胜利了,很多人都感到意外,孙中山也感到很意外。

人们说这个武昌起义为什么它就成功了?人们看着这是一个很偶然的事情,其实就是说我们真的来去考虑这个武昌起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历史上它没有,或者说很少有这种纯粹的偶然,它是有一种历史必然的。

[责任编辑:杨程] 标签:辛亥 国家图书馆 鸦片战争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