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辛亥百年 追忆东方的觉醒

2011年10月20日 10:08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1898年他寄希望于光绪皇帝的戊戌变法,仅进行了一百多天就惨遭失败。

王开玺:讲到戊戌变法的时候,应该说是中国知识分子觉醒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所谓一个阶段就是说,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就是开始从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向西方学习它的一些政治制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一个层面,戊戌变法,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标志。

解说:但是随着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的英勇就义,曾经徘徊在“改良还是革命”两条道路上的知识分子们,逐渐清醒。

王开玺:梁启超在戊戌政变之后逃到日本,那么受到了这个革命派的一些影响,那么特别是他看到,戊戌政变之后,清政府确确实实很腐败,因为他讲过这么一段话,他就说,本来啊,人们对清政府是抱很大政治希望的,但是戊戌政变发生之后,人们感到很失败了。

那么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讲要搞新政,那么实际上就是在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搞的新政的内容,绝大部分和康梁和光绪,在戊戌变法当中搞的新政有很多共同之处。

所以说梁启超讲,说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下了罪己诏宣布要搞新政,所以很多人对它又抱了很大希望。

但是后来发现清政府搞的又恢复到了,仍然是誓守光绪24年前的,那种新政那种旧的政治主张,那光绪24年,就是1898年戊戌变法的时候,清政府它还是搞了原来那一套,因此那些人们呢又失望了,不得不铤而走险。

解说:中国国家图书馆,辛亥百年展的300多件文献中,囊括了社会各阶层对辛亥革命所做的贡献,而知识分子无疑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群体。

在20世纪初年,探索是改良,还是彻底推翻清政府的两条路上,因时局所迫,他们最终选择了暴力革命。

王开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改良改革是社会历史常态,改革是一种非常态。改革只有在改良进行不下去的情况之下,才被迫进行革命。

因此我们讲到中国近代这个革命和改良,比如讲康有为他们主张改革改良,孙中山、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吧?他们主张进行革命。

其实我觉得作为他们来讲,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初衷都是好的,都是爱国的。

那么关键在于什么呢?关键在于孙中山和黄兴等人认为,清政府已经非常腐败了,很腐朽了,他们不可能领导中国进行真正的改革,引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

那么所谓先行者,就是说孙中山他是最早提出来,要采用革命的办法,用革命的方式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其实你可以看中国历史上,这种起义推翻旧的王朝这种事情很多,但是为什么我们不去特别去强调它,因为它呢是一个旧政权,一个新的政权建立起来,推翻一个旧的政权,它还是封建专制,是吧?中国这个社会制度,人们的伦理道德没有发生改变,那么孙中山他提出了一个更高的一种政治制度一种追求。

孙俊:1894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了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端,其实孙中山的早年,那个思想其实受到了太平天国运动,还有一些改良思潮的影响。

但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从一个改良到那个革命者的这样的一个变化,事实上就是跟那个国内外的背景有关系,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未果,就是说没有得到回应,但这个时候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也使孙中山意识到,就是和平之法无可复施,就不能再走改良的路了。

所以他走了这个革清政府的命的这样的一条道路,1894年11月孙中山就是联合海外华侨,在檀香山创办了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解说:“兴中会”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

王开玺:成立“兴中会”之后,他并没有完全放弃通过改革改良,使中国能够富强起来这么一种追求。最突出的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时候,他通过香港驻香港的英国总督,策动李鸿章在两广独立。

那么他在给这个李鸿章提出来这六点要求当中,主要的还是一些政治改良,还不是进行革命,因此孙中山本人他就讲他说1900年之前,他说是他的革命言论年代,他是去宣传革命,但是他并没有真的完全彻底的放弃走改良的道路,或者说他在走两条路,哪条路可以走得通就走哪条路。

那么当然后来历史事实证明,依靠统治者依靠清政府进行内部的这种改良,进行实质的改革进行不下去,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那么他联合了其他的革命小团体,组织起了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解说:与此同时,光复会、日知会、科举补习所等反清革命团体相继成立,这些革命团体主要由归国留学生,国内各大学堂的知识分子组成。

[责任编辑:杨程] 标签:辛亥 国家图书馆 鸦片战争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