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运城盐池:食盐不为人知的文化

2011年07月23日 11:38
来源:凤凰网 作者:文化大观园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记者:开中入中,就是商人如果承包了,当时候驻边这些军队的后勤,然后解决了这个军队的粮食,包括穿着补给之类的东西以后,政府也不给商人钱,但是给他一个类似一个条子,就是盐引,这个盐就是指的。

嘉宾:河东盐。这个开中入中,宋代就出现这种问题了,宋代这个官商勾结,河东盐池的盐堆上已经长出了大槐树,两个人可以抱住了,但是消不出去滞销,边关急需盐,急需粮秣弓箭盐硫黄没人去。所以马克思说,你有300%的利润,商人就可以冒绞首的危险,所以范祥就出了这样一个注意,你先去给我往边关送一趟,回来我拿河东盐奖你。这个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原始股,你先为国家效一趟劳,然后你掏四千,四贯八百文,就是4800个的铜子,买一个钞,钞票的钞,就是那个时候南宋。

记者:等于是国家给你的一个股票了那个时候实际上。

嘉宾:对了,然后你就上市了,你拿到以后你就上市了,然后你就越炒越高,越炒越高。所以就这么回事。所以范祥出了一个钞引发,在包拯的强力支持下,国富民强,商人和国家都取得了很大利润。

解说14:清王朝取代明王朝政权之后,于清顺治六年在盐业政策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实行“畦归商种”,即由清政府将运城盐池的盐畦让给盐商晒盐,并向盐商征收畦税。畦归商种以后,运城盐池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盐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盐商既是盐的生产者,又是盐的运销者,经运销盐的业务变得更为有利可图。

采访

嘉宾:这是一对貔貅,造型非常独特,你看脸对脸,耳朵对耳朵,瞬间定格下来的非常美的一个造型,貔貅在中国俗语里面就是说是一种敛财的,商人把它的放在这儿是一个心中的偶像,咱们再说的通俗一点,现在说貔貅就是只吃不拉,就是这个意思,现在就是说当时的希望就是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你看这个虽然风剥雨蚀也900多年的历史了,这是北宋末年的遗物,这是宋代的东西。

解说13:驰名中外的晋商在驰骋商场500年中,除去晚期所依靠的票商外,其余时段基本都是靠盐商来持续、演义的。据不完全统计,因为经营解州池盐“盐利倍增”的人数曾高达500余家。而无论官专卖、官专营,军事管制,或是官府监督下的商人分销或包销,官府、盐民、盐商三者都始终围绕着盐业这个主线相互依存着、斗争着。官府的管制力度有松有紧,盐商的获利有薄有厚,但却始终顽强地存活着、延续着,继而壮大着。

串场4:盐,似乎无处不在,有时却又求之不得。今年3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刮起了“抢盐风”。原因是担心日本核电站爆炸对人体有影响,买加碘盐回去吃,能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一时间货架上的食盐被人抢购一空。可见盐这个看似普通的东西,其实对于人类的生存是多么的重要,盐不仅融入了我们的血液。而且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人类的文明故事,如迁徙、征战商贸背后也许都闪烁着这种白色晶体的身影,可以说没有盐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如果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盐就可以算是文明之源。成为促进人类聚居、商业发展和城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这种影响会一直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运城盐池 播出时间 节目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