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国学大师or抢运学人
记者:很正式的,
嘉宾:非常正式。
记者:对,因为长袍就当年读书人,等于是他的礼服。
嘉宾:对对对,他一点也不马虎,
Part3
来岭南大学教书,是陈寅恪后半生所做的最重要的决定。这个美丽的校园,在二十世纪后半叶那些风浪和荒唐里,曾一度温暖着他,使他得以置身世外,远离政治,潜心学问。
嘉宾:现在很多人猜测,他为什么解放后不离开大陆,
记者:不离开大陆,对。
嘉宾: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就认为大陆就是中华文化所在地,他离不开这个地方。
记者:他的根在这里,这个根主要是文化之根。
嘉宾:对,所以他本来要离开大陆是非常容易的,他要到哪个地方教书都可以。
记者:他当时有很多机会,包括去香港机会就非常多。
嘉宾:当然。
记者:香港也主动地跟他也进行很多的安排。
嘉宾:而且在香港大学他教过书的,他到香港,到台湾,到美国到英国。
记者:还有新加坡。
嘉宾:新加坡更不用说了,英国牛津大学,他说要回牛津大学教书,牛津大学一定欢迎,我想一定欢迎他回去,他本来聘请他了,后来他就说眼睛不好他才回来的,他是主动回来的,但是他都不去,这些地方都不去,那就可以看出他的感情,他对中华这个地方他是离不开。
初到岭南大学,陈寅恪就在这里觅得不少旧雨新知。彼时,一向标榜尊重、信仰、言论与学术自由的岭南大学汇聚了众多知名学者。陈寅恪也在这片南国的温润之地体会到了晚年难得的温情。
记者:他身体一直不算是很好的是吧?
嘉宾:一直都不很好,一个大概是太用脑了,所以神经衰弱,
记者:神经衰弱。
嘉宾:睡觉不好,都要吃安眠药,吃安眠药睡觉,肠胃也不是很好,所以他一个要吃,包括解放初期吃那个进口的那个安眠药,还是满足他。另外的这个他要吃面粉,吃的好面粉,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还是满足他,
记者:满足他。
嘉宾:另外牛奶每天供应,每天供应牛奶给他,有时候我也受益。
记者:也喝一点牛奶?
嘉宾:我坐在里面跟他工作的时候,师母就拿杯牛奶,喝喝喝,我也受益过.另外我们学校有些鱼塘,当时经济困难的时候,就有隔一段时间,就是打捞鱼上来,分给那些教工来吃,那数量有限,就不能够每次都全校都有的,这次这个吃,下次那个吃这样的,他每次都有。
记者:他每次都有的。
嘉宾:他每次都有。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著作的号召,强调要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教育全国人民,并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政治学习”的热潮。
而在这个南国温暖的校园里,陈寅恪似乎被阻隔在新生政权带来的雷霆万钧之外,他被获准不出席任何政治运动、不参加任何政治学习。从生活到精神,岭南大学,甚至新生政权的至上而下,都对这个倔犟的老学者给予着特殊的保护。
嘉宾:从中央到我们学校的领导人,对他是爱护的。这点他体会到。
记者:对他很关照的,特殊的关照可以说。
嘉宾:对,特别是我们当时省委书记陶铸,对他非常尊重。
记者:对他很礼贤下士是吧。
嘉宾:我就举一个例子,他每天都要听收音机,他听时事。
记者:听时事。
嘉宾:第二听戏曲,他喜欢听京剧,他那个收音机是一个飞利浦的,解放前的那个收音机。
记者:老收音机了。
嘉宾:老收音机,有一天坏了,不响了,我就帮他到屋里去,我说能不能帮他修一下,因为老先生每天都要听收音机,后来说这个老家伙,我说这是没办法了,这个事情,那我把这个事情反映到学校去,学校反应到陶铸那里去。
记者:这么小的一个事情跑到陶铸那里去了。
嘉宾:当时是开出口商品交易会。
记者:广交会。
嘉宾:出口商品交易会里面,北京牡丹牌的收音机,有一个在展览厅里面,除了收音还可以放唱片,当时还有个叫遥控的,但不是像我们现在这个电子遥控,它一条橡皮带,一个气囊,大概只能够关开这类的,有这个,当时是最先进的了。一个立体的,座机。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