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汉语战略浮出水面 汉语正改变世界大脑(图)
2010年12月23日 18:17 瞭望东方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要成强势语言面临5大挑战

——专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国家汉办兼职副主任杨光

“强的语言是强国的标志。中国语言的发展,需要与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相称。”

“语言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自己的语言,一个国家的语言发展对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中国也不例外。传播广泛的语言也是强国的标志。中国语言的发展,需要和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相称。”杨光开门见山地说。

杨光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国家汉办兼职副主任。12月6日,他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专访。

《瞭望东方周刊》:最近你受汉办委托到德国、比利时、瑞士等国家与国外的汉学家进行交流,能否介绍一下情况?

杨光:国外汉学家的工作非常重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对所在国政府加强与华文化交流,制定对华政策时有一定影响;二、能带动所在国的汉语教学,和他们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现在国外的汉学研究和汉语教学空前活跃,受到当地社会各界包括政界、商界、文化界的重视。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看来,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生存空间有多大?

杨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化面临着竞争的态势,英语和英语所承载的文化是强势的,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英语文化的价值观念向全世界扩展。汉语言的空间及其地位和作用在全球化条件下目前仍处于弱势。

现在互联网上跑的85%是英语。实际上,在联合国各种场合当中使用的语言95%也是英语,汉语的使用率只占到百分之零点几。英语对其他语言文化的挤压是非常明显的,由此形成其他语言文化的某种焦虑,使世界上不少国家出现了一种担心。实际情况是,不少弱势语言的空间越来越小。

现在有四种语言使用人口最多,英语、汉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实际上,汉语在国际环境下的发展受到了某种制约,这是我们遇到的一个挑战,比如,在国外举行的国际会议基本上没有使用汉语的。

《瞭望东方周刊》:汉语要走出国门,成为强势语言,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杨光: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即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汉语内部的一致性、规范性和“台独”势力另搞一套等问题。

首先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的语言受到了外来语的影响和冲击,每年至少可以进来一千到两千个新词语,包括许多字母词。中科院有专门的科技名词术语委员会。我们也有专门的科研组,收集整理、规范研究新词语并适时进行规范引导。

其次是信息化问题。面对信息化的挑战,汉语信息化的程度明显不够,我们的科学技术、语言研究水平亟待提高。比如语音识别、计算机自动翻译技术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美国和日本都搞出了语言转换器,现在日本人正在研究日语和汉语之间的转换,美国人也研究出了英语和阿拉伯语的转换方式。据悉,美国军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就在使用。汉语最终要强大,信息化不解决,是很大的障碍。

第三是汉语内部的一致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汉语有7大方言区,很多种方言,数不清的土语。汉语内部的一致性不够,许多方言相互不通,影响对外推广。我曾教过的一个外国留学生到北京学汉语,到广州听不懂了,最后放弃不学了,就是一个例子。中国语言要走向世界,首先要解决一致性和通用化的问题。

第四是规范性问题。关于文字,国家有规范、有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繁简混用,乱造简化字,乱造成语等不良现象仍较普遍存在。

第五是“台独”努力在作乱。“台独”分子在语言文化方面搞了很多动作。比如,说闽南话是台语,不是汉语,也不是中国语言;还在挖空心思设计台语文字,炮制所谓的通用拼音。从语言、文字到注音系统,全面另搞一套,这对国家与民族的语言文化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国民党执政时期有“国语推行委员会”,现在要改成“语言发展委员会”,搞语言平等法、语言发展法等。对这种文化“台独”行径,我们坚决反对。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两岸学术界的沟通和交流,寻求共识?/P>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看待“英语热”现象和“英语霸权主义”的说法?

杨光:在我们的教育系统里,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加上社会成员,约有3亿5000万人在学习英语。学习外语的投入是最大的社会代价之一,比如不少大学生有一半的时间学外语,以致专业课受到了影响。

我们不认为“英语过热”、“全民学英语”,因为涉及政策导向问题。我们提倡学习外语,但不要走偏,一方面强调语言的主权,但不排斥其他任何语言。我们认为世界上各种语言都是在相互交流中发展的,其国际地位是平等的,语言文化应当是多样化的。

有一种说法,以英语为主的文化霸权主义影响了其他语言文化的安全,挤压了其他语言文化的空间,使其他民族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有些道理。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看来,应怎样处理好中国语言和外国语言的关系?

杨光:德国《世界报》和加拿大的《环球时报》曾采访过我,第一句话直接就问,“现在有人提到‘中国语言受到外国语言的侵蚀’,中国政府怎么看,有什么政策?”可见,国际社会非常关注中国政府对这个事情的态度。

我们一般不再提“纯洁汉语”的口号,避免我们要封闭起来的错觉,但我们要规范外来语,使外来语成为中国自己的语言。我个人的基本判断是,中国的语言体系目前并没有受到外语的严重威胁。

中国毕竟是个大国,影响在不断扩大,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威胁到中国的语言文化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瞭望东方周刊》:你同时作为国家汉办的兼职副主任,如何看待对外推广汉语工作?

杨光: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外推广汉语工作,但对外推广汉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推广汉语,不是输出文化,而是架起双向之桥,促进文化交流。我们推广汉语,是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希望学习汉语的人的需要,是一种友好、开放情怀的昭示。

语言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上层建筑,是没有阶级性的,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现在外派的汉语教师就是教授汉语,没有政治因素,当然,任何事情都可能有连带的边际效应。对外推广汉语,可以使其他国家的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友好客观地看待中国。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唐朝是中国最发达的一个时期,那时候大家都来长安学习。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标志就是大家都来学习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化。

《瞭望东方周刊》:能否举例说明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如何保护自己语言发展的?

杨光:以法国为例,法国有专门立法,保护法语的纯洁性,杜绝英语词汇侵入。

最近法国教育部有一个议案,要在中小学里开设英语课,把英语课作为第一外语,在法国引起很大争论。有一种现象,在法国的街道上,你用英语和他们说话,他们可能不理你,即使他们懂,很值得玩味。

奥运宪章第27条规定法语是奥运会的正式用语之一。在雅典奥运会期间,法国为大会组委会培训了近2000名法语工作人员。在一次关于安全问题的会议上,因为只说英语而没有使用法语,法国代表愤而退场,以示抗议。

欧盟开会时各个成员国都使用自己的语言,因此翻译要比开会的人多出几倍,欧盟需要长期雇佣几千个翻译。

俄罗斯总统夫人是俄罗斯语言委员会总顾问。俄罗斯近年来已通过立法,纯洁俄语。最近俄罗斯的几个联邦国家,要把斯拉夫字母改成拉丁字母,结果俄罗斯联邦法院判定他们违反俄罗斯宪法,引起了一场争论。

总之,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徽记和标志,涉及国家主权和文化安全,涉及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我们要清楚地认识这一点,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不断开放、急剧变革的时代。

有业内人士甚至估计,中国的汉语培训市场最少有50亿的规模

语言也是一种产业。随着汉语热的日渐升温,更多的国人开始以产业的眼光来打量汉语,而敏感的资本则早就闻风先行了。

民营资本在行动

按照北京新航道汉语学习中心总监徐卡嘉的粗略估算,中国汉语培训市场仅非学历教育收入大概每年为20亿人民币,在这其中,北京占到一半,上海是1/4。徐卡嘉表示,这个估计还比较保守,未来的汉语市场每年会以翻番的速度增长。

有业内人士甚至估计,中国的汉语培训市场最少有50亿的规模。

新航道学校是由原新东方教育集团总裁、新东方学校第二任校长胡敏所办。徐卡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日前,新航道已经与北京大学携手,共同开拓对外汉语培训市场,培训人员主要针对人群在华的企业的工作人员、家属和学生。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北大承担了商务HSK考试,对商务汉语培训有很多经验。我们正试图以此为切入口,把汉语教育推向纵深。明年招生就会开始。”

据了解,新航道已经和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创办上海财经新航道学校,新航道汉语学习中心目前开设有短期汉语强化培训、HSK培训、企业团体培训和假期短期培训等课程。

在上海财经新航道学校网页上,记者看到,汉语短期强化班的收费为8900元/3月,报名费为400元;HSK培训班收费从1000元到4800元不等,培训时长为7-8周。

“北京和上海的留学生占全国的3/4。市场比较集中。”

徐卡嘉说:“国外的汉语培训市场尚未开发,从我们掌握的资源来讲,将来海外的市场很容易打开。在中国,民营资本进入对外汉语产业还算比较早,比如地球村汉语培训中心。”

徐卡嘉说,“地球村背后的情况比较复杂,它的注册法人是中国人,却是韩国人在运作,其他一些语言学校也有官办的背景。”不过他也表示,民营资本进入对外办学领域要谨慎一点。这个口国家收得比较紧,因为涉及外事的问题。

其实早在几年前,中国产业界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对外汉语培训市场的潜力。2000年,国内大型成人教育网站,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签订合作意向书,开展网上对外汉语教学的学历课程、非学历进修课程,对外汉语水平考试的教学与考试辅导,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培训等相关网络教学课程,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颁发国家认可的相应学历、学位证书或结业证书。

记者曾经致电地球村汉语培训中心帮一位英国朋友进行咨询,对方表示,咨询需要本人亲自打电话,并说是学校规定。不知为何如此神秘。

汉语成了“摇钱树”

2003年7月,曾经有200多位韩国学生欲前往广州利用暑假接受短期的汉语培训,但因为联系不到一家具有对外汉语教学资格的培训机构,最终只得放弃了行程。随着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掀起了“汉语热”,像这种例子已经越来越不胜枚举。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后两年进入中国国门的外国人的百分比会呈两位数增长。

到2004年初,中国大陆有近400所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外国留学生的总人数达8.5万多人。中国内地所有省市自治区的高校都有了外国留学生,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数量占中国高校总数的1/3左右。

据中国教育部官员估计,已建成的八大留学生基地及其他对外汉语教学中心,迄今已接收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累计近40万人。接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和天津,其中北京共有外国学生3万多名,占全国留学生总数的40%左右。

专家估计,仅北京一地,留学生教育加上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每年对经济的贡献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北京市教委官员称,在3—5年内,在京高校吸纳留学生的规模将达到5万人,培训性质的短期留学人数将翻番,达到年均5万人次。中国政府已确定的发展目标是,2007年来华留学生达到12万人次。

教育部语言应用司司长杨光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中国对外汉语市场会越来越大,现在各个高校都在抢留学生,开设长期、短期的培训班。”

“对外汉语教学成了一些学校的摇钱树。”陆俭明感慨地表示,“我们的出发点不应该是考试赚钱,教学质量应该是第一位的。”

教育部国家汉办张国庆副主任则表示,“汉办希望通过‘汉语桥’工程,在未来4年内,使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到1亿,让汉语逐步成为新的强势语言。”

如果一亿的目标成真,那么未来的汉语培训市场这块蛋糕无法不令人心动。

“汉语托福”日益升温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于1992年正式在海外推出。

被称为“中国托福”的用于测查外国人汉语程度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已被国际认可,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级汉语标准化考试。

由中国国家汉办颁发给考试合格者的相应等级证书,不仅可以作为进入中国高等院校学习的汉语水平证明,而且也被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用作衡量员工汉语水平的标准,有的还与工资水平挂钩,使得一些与中国有生意往来的外国公司的员工对“汉语托福”趋之若鹜。参加高级考试的考生更多带有比较明确的就业和留学目的。

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教授曾说:汉语超出了一种语言和一种文化的魅力,代表了华文世界的经济实力,成为寻找职业的一张王牌。

《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到,现有的HSK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通过了《HSK改革、发展工作方案》。2004年、2005年按计划推出HSK(少儿)、(旅游)、(商务)和(文秘)等4个专项考试。

“HSK就像英语托福一样,一开始就是一个商业考试。”世界汉学教学学会秘书长、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原考试中心(HSK)主任崔希亮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从我们中国汉语考试中心(HSK)统计到的数据来看,近几年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以每年45%的速度在增加。”

中国语言协会副会长、世界汉语协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介绍,“按照世界汉语学会了解的情况,目前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3000万到4000万,现在每年到中国来学习的有8万多人,有一部分进入本科,专门学中文的有6万多人。到目前为止,有35万-37万参加过HSK考试,每年参加HSK考试的人数大概在6万左右。”

崔希亮介绍说,“在HSK考试中,主要考生是韩国人。日本每年两千人,韩国有2万人左右。在韩国,汉语成为就业的一个香饽饽。留学需要HSK成绩,就业也需要。到中国就业也需要HSK成绩。韩国公务员考试可以考英语和汉语。”

据崔教授介绍,北京语言大学现有在校外国留学生5000人左右,一个留学生一年学费是2800到3000美元不等,一个学期为40周,硕士生3100美元。这种收费水平还属中等。

“据说我们学校有一百多个汉语培训班,很多可能是没有注册的,他们的学费比较低。”崔教授补充说。

另据了解,汉城的汉语班就有50多个,都是商业性的。

对比英语市场,汉语市场还是小巫见大巫。

“语言是一个很大资源,在英国,每个大学都有几百个上千个中国学生,每个学生每学校要交2万英镑,相当于30万人民币,四年共120万人民币,英国大学里的国际学生大部分是中国学生,我们的学生到那儿大多数学语言。”崔希亮说。

“对外汉语发展面临一个很好的机遇,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也是一个大的挑战,怎么适应大发展的需要。”陆俭明同时表示,“还有另外一个实际的竞争,台湾有与我们相似的汉办的机构,叫华语推广政策委员会,台湾在海外的汉语培训机构也非常多。”

对外汉语教学较早起步于台湾,近年随着中国大陆跻身世界主要经济市场,多数汉语学习者的理想学习地点已向大陆转移。

来自《瞭望东方周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程瑛 编辑:王婷婷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