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与二十年的比拼:网络文学离茅奖有多远?
网络文学要练好“内功”
参评茅盾文学奖是网络文学认识自身、提振信心的机会。相对于传统写作,网络作家更善于用市场的敏感捕捉读者心理,挖掘阅读快感,其旺盛的创作激情、天马行空的想像力、狂欢化的叙事方式、神话式的宇宙观构建,还有语言的趣味化、抓人的故事结构与情节的速度感等,让网络文学成为一支成长性极强的文学新军。
统计表明,我国网民总数已超过4.85亿,网络文学的写手人数、原创作品存量、在线阅读人群和文学网站的访问量屡创新高。数字技术和传媒市场的双重力量,已经在昔日的文学广场上扬起了一面网络文学的新旗帜,传统的文学规制和原有的文学格局正遭遇技术传媒的重整,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坛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已超出文学本身,应该将其放到“国家文化战略”和“一代人的成长”这样的大命题下来看待其更为深远的价值。
同时也不能不看到,今天的网络文学虽然在“量”上已经占据文坛的大半壁江山,但在“质”上还无法与传统文学抗衡。网络文学要成为人类文学史上一个有价值承载的历史节点,在拥有数量的同时还拥有质量,或者在赢得受众的同时赢得尊重,进而从点击率、注意力走向影响力和文学创新力,还需要消除自身的一些局限。
譬如,文学性的匮乏、承担感的缺失和对市场的过度迎合,就是网络文学创作需要克服的最大“短板”。网络上发表作品“门槛”很低,作者艺术素养良莠不齐,匿名化的自由写作使得网络写手一身轻松却又过于轻松,以至于让许多人放弃了文学应该有的艺术承担、人文承担和社会承担,出现作品意义构建上的价值缺席和承担虚位。原创文学数量庞大但作品的总体质量不高,作品低俗和写作“灌水”严重困扰着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使得有“网络”而无“文学”,或则“过剩的文学”与“稀缺的文学性”形成的鲜明反差。
再如,技术传媒文化资本的市场逻辑与文学创作的价值理性出现落差时,怎样把握二者间的平衡?现如今,签约写手的有偿写作和网站藏品的付费阅读,在产业上似乎找到了有效的盈利模式,但其所导致的作品“越写越长”的商业注水现象,以及阅读市场细分后的“类型化写作”过剩等,有可能把网络文学引向一个狭窄的小胡同。背弃文学价值原点的审美约定,淡化创作要关注现实生活的艺术责任,导致一些网络作品缺少深邃的社会意义、人生感悟和深层的文化积淀。如果能解决好这些问题,网络文学所赢得的就不仅是文学的身份或某一个奖项,还有文学的意义和读者的尊重。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