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5时36分,鲁迅唯一的儿子周海婴在北京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1岁。周海婴生前的工作单位国家广电总局也于昨日发布讣告称,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1年4月11日11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不做“空头文学家”,周海婴一生都在走自己的路,他是无线电专家,并爱好摄影,作品被摄影家评价为带着浓厚的情感关注民生、关注百姓。他也一生致力于鲁迅精神的传播和作品的整理,撰写了《鲁迅与我七十年》回忆录,生病住院前的周海婴,还在关心着今年8月即将面世的《鲁迅大全集》的编辑工作。
自己主动提出降低稿费
去年3月,周海婴还精神、硬朗地出现在母亲许广平所著的《鲁迅回忆录》的首发式上。据长江出版集团北京图书中心总编辑安波舜向本报记者回忆,2009年7月他开始编辑《鲁迅回忆录》,常去周海婴家。“那时候,别说那时候,去年3月份,老头儿也一点没问题。我问他血压高吗?他说不高。我又问血糖高吗?他说不高。感觉他再活10年都没问题。没想到啊!”
与周海婴的交往中,安波舜感觉到,尽管是名人之后,也是官员,曾任原广播电影电视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但他的家里非常朴素。会客在一个很小的会客室里,有些鲁迅版画的画像,儿子、孙子的照片等。“他就住在木樨地那边上世纪70年代的老楼里,他把鲁迅的遗稿等资料都捐献给国家了,非常令人敬佩。他没有一点架子,事事老替别人想。”安波舜印象最深的就是周海婴主动降稿费的事,到周老家校对稿件时,周老几次提出:你们能发行那么多吗?现在人们都追星、追物质的东西,鲁迅的东西怕是没有市场吧?当安波舜将《鲁迅回忆录》的样本交到周老手中的时候,周老坚持修改合同降低出版社的风险,将两万册的初版数量降到五千册。最后在周老的坚持下,合同修改了。“稿费的事,哪有自己降的?他说怕出版社亏损,心里不安。”安波舜称,编辑过程中周海婴认真得“一塌糊涂”,他一生传播鲁迅精神,整理鲁迅作品,很讲究严谨,一句话、一个字也得弄明白。
据介绍,《鲁迅大全集》签约是在2010年秋天,编辑工作已经结束,在进行校对等工作,今年恰逢鲁迅诞辰130周年,该书8月将正式出版,编录了目前传世的鲁迅所有著作,包括创作类、译文类、学术著作类、美术作品等,共计1500万字,36卷。安波舜称冬天周海婴住院时,还经常通过他儿子询问该书编辑的进展程度,周令飞昨日上午与其通话,说“父亲最后的几天还在问大全集的事”。
《鲁迅与我七十年》突破障碍
《鲁迅与我七十年》的出版人萧关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得知周海婴去世的消息,非常难过。“我促成了他晚年做了件重大的事,写了回忆录《鲁迅与我七十年》,也与他成了忘年交。也是因为鲁迅曾说过不要让他做“空头文学家”,他从来都觉得自己不想写东西,鲁迅研究让鲁迅专家去做,但我认为他应当写,他有很多很多故事,每次见面他都给我讲很多,我说,这么精彩的故事,如果你不说,没有人知道,你说了,就会对鲁迅研究留下第一手材料。他后来被我说动了,终于下决心,提起笔来写。老先生不用电脑,后来专门去买了电脑,买了手写笔,我也很感动。”
萧关鸿表示,鲁迅去世时周海婴还很小,但书中可见他对鲁迅的感情。“他一辈子生活在鲁迅的身影下,通过母亲、周围的人,时时感觉到鲁迅的存在。他的记忆特别好,很多细节很清楚。这个年纪,下决心来做这件事,学电脑,尤其是克服心理障碍,下决心写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我动员他用了3年,他前后写了两年,一共五六年时间。其中的内容,周海婴童年的记忆是最宝贵的,因为这是别人不可替代的,还有一些回忆是完全第一手的。”
萧关鸿回忆道,周海婴特别认真,这本书修改了好多次。他写这本书,并不是一般的写文章,而是从心底流出来的。他对细节要求很严谨,曾经有一位领导评价鲁迅的一段话,一位当事者告诉过一位鲁迅研究者,但他怕不准确,一定要找到第二个人证实。“后来他来上海时我陪他去找王元化先生,王元化先生说也听到过,并认为可以写,周海婴才答应写。这部书付印时,这个细节才加上去。”萧关鸿表示希望能够推出该书的纪念版。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