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可以眺望整个时代”
显然,和古代那些登临山水忧怀天下的诗人一样,登山带给了骆英一种深切的“哲学处境”,使他有站在这孤独的星球上思考人类生存与前途、思考其生存伦理的一种境地,这也就是他所说的“我终于可以远眺整个时代”的体验吧。但是与古代的诗人相比,骆英却不只是牵挂和忧虑着世界,而是时时会把灵魂解剖的利刃伸向自己:
在普塔的天空渐渐明亮的时刻
我看到我的四肢变成兽爪
——《我静静地观察我的四肢》
雪夜呢依旧没有黑暗
这可使我不知所措
就像面对永远没有怨恨的爱人
我总感到自己有罪
——《雪夜》
天哪山上山下的我是不同的杂种
那种文明与野性的混乱
那种富有与苦难的结合
——《另一个世界》
假如说骆英的登山探险与诗歌中确乎包含了某种“现代性”特质与意蕴的话,那么应该是在这里。向外的追寻与感慨,始终伴随着向内的自省与叩问。这种对话产生的丰富的灵魂意蕴,使这场此岸与现世的登山,同时也成为了彼岸与精神世界的登山,变成了人性与灵魂世界的漫游,变成了一个“现代人”对生命伦理、对自身的反思。同时它还意味着,在这个正发生着迅猛巨变的时代,一个正日渐“深入世界”的中国人的思索,以及他背后一个古老而日渐成长的民族,他们的某种具有“心灵史”意义的精神记录与追寻。
作为一种“速记式”和“口语体”的诗歌文本,《7+2登山日记》的风格无疑是浅近和“消费性”的,它并不刻意构筑语义的隐喻性与暗示性,甚至在某些局部它还刻意地掺入了粗砺的、甚至粗鄙化的因素。假如我们从某种“纯诗”的角度去看待它,当然是可以加以挑剔的,至少会认为它的内容和句子还可以锤炼和推敲。但转换一下角度看,这种刻意的粗疏与粗砺也许又是有理由的,因为它确乎是在追求一种被叫做“整个时代”的庞杂性的景观和集合性的经验。假如字斟句酌、精研细磨,反倒会失去其某种“异质混合”的性质,会与这个消费性与“速食主义”时代拉开了距离。所以,其几乎不加深度设置的“一次性阅读”式的文本体征,也可以视为是一种“消费时代“的合理和智慧的处理,一种“后现代式的冒险”基础上的“后现代性的身体写作”。
不过,这种“身体性”的见证和在场的写作,不论其具有怎样特殊和巨大的“物质支撑”,它与传统的“中国写作”,与中国古代诗人们的那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式的人生与写作方式,仍是一脉相承的。它仍旧会使我们相信,最终完成写作的不是纸和笔,而是在场的身体和生命实践。因此,当骆英说这些诗是“拿命换来的”时,我们应该向它致敬,因为它包含了身体力行的经验,包含了写作者用“行动”来参与创造的努力。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