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士人:出卖智慧谋生 重义之风至战国末期几乎无存

2012年06月20日 15:30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作者:王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二、食客与贵族的政治联姻

早期食客的地位在许多人眼里是很卑微的。比如孔子就很瞧不起食客。孔子并不反对自己的学生为谋求俸禄而充当策士。孔子说过:“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论语卫灵公》)在孔子看来,“学而优则仕”是天经地义的事。事实上孔子本人从来都不掩饰急于从政的欲望,经年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谋取衣食,以至于三个月没有官做,就会惶惶无着。孔子反对的是那种放弃社会思想,只为一己私利而奔走衣食的士人。

孔子曾这样告诫子夏:“女为大人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这里的“儒”可以理解为“士”。孔子的意思是要子夏做一个君子式的儒士,不要做一个小人式的儒士。食客显然只在“小人儒”之列。所以当孔子比较中意的学生冉求置老师的教诲于不顾,一心要去投奔鲁国的大夫季氏充当食客时,孔子气得暴跳如雷,当众宣布:“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在《论语》中,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如此发火,乃至要将其逐出师门,这是绝无仅有的。食客在时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分化和动荡进一步加剧,列国君主和贵族豪门出于自己的政治目的,纷纷以优厚的待遇招徕天下才识之士,客卿养士之风开始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食客的队伍迅速扩大,其身份和地位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三家分晋”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突出地表明,旧有的政治版图已经打破,新的社会格局正在形成。一些具有强烈的政治野心的贵族官僚试图在急剧变革的社会结构中谋取新的位置,而另一些没落贵族则急于在动荡的政治格局中保住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这都需要一批见识高明的家臣为自己出谋划策。这样,食客的作用已不仅是像过去那样简单地管理家政,而是要用自己的才干辅佐主人实现政治图谋。食客的政治地位由此得到了提高。政治地位的提高必然带来经济待遇的提升,于是食客这一特殊的职业也开始得到一些才识之士的青睐。

客卿养士之盛,苏轼曾作过描述:“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东坡文钞上》)食客群体的扩大,使得其流品更趋庞杂。在养士之风最盛的战国时代,食客中既有侠客、赌徒、奸人、罪犯、盗贼之类,也不乏识见高明的人,诸如毛遂、冯谖之辈,这类人的才干其实已不在那些风光无限的策士之下。

有的食客碰上机遇,也可能摇身一变而为策士。魏国范雎在成为策士之前,因“家贫无以自资”,只好先给魏中大夫须贾当食客。也有的主人把门下能干的食客当策士使用。如秦国围攻邯郸时,赵王派平原君合纵于楚,这是一次重要的外交活动,理当选派一些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的策士随从,平原君却很自信地表示:“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著名的食客毛遂便是在这次外交活动中“脱颖而出”的。

秦相吕不韦门下多博闻强识之士,不韦“使客人人著所闻”,写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突出地位的《吕氏春秋》。吕不韦曾将《吕氏春秋》置于咸阳城门口,请诸侯游士宾客阅览,并承诺“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足见其门下食客的著述水平之高。

食客政治作用的凸显,使得食客与豪门贵族之间原有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贵族政治欲望的膨胀和他们对食客的倚重,激发了食客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对于自身地位有了强烈的诉求。食客与贵族的主仆关系已经被主客关系取代。这一时期的食客更多体现出“游士”的特点:食客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忠诚于自己所效力的贵族,只要在待遇方面稍不如意,随时可以像策士一样另择新主。而且食客背离主家,常常表现为一种集体行为。往往是一个食客出于某种不满甩袖而去,其他食客便群起效仿。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食客群体利益的自觉维护。

如果仅就单个的食客而言,固然是势单力薄,不能与那些仅凭一己之力便能翻云覆雨的策士相比。但是每个豪门的食客群体中麇集了各色人等,既有才识过人之士,又有作奸犯科之徒。这样的食客群体兼有智囊团和准军事集团的性质,他们所具有的政治能量,令王公贵族都不敢等闲视之。贵族豪强大规模蓄养食客,就拥有了与君主叫板的政治资本。

面对天下大乱的社会格局,食客们也很清楚自己的政治分量,在向主家索求待遇时可谓毫不含糊。有时这种索求简直到了锱珠必较的地步。孟尝君门下有一位食客,只是因为吃饭时背着灯光,以为自己吃的饭食不如别的食客,愤愤然投箸而去。孟尝君不敢怠慢,忙把自己的碗端给那位食客看,表明自己与食客吃的是同样的饭食。那位食客也颇有血性,居然当场自刎而亡(《史记孟尝君列传》)。

食客与贵族各取所需,一方面以谦恭粉饰自己的政治图谋,另一方面则以倨傲装点自己实用主义的目的。就这样,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大舞台上,食客和贵族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政治联姻。

 

三、食客的生存空间

战国中后期,客卿养士之风达于极盛。据史籍记载,当时著名的战国四君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还有秦国文信侯吕不韦,他们所收养的食客都有三千人之多。

这样的记载当然难免夸饰之嫌,因为不可能每个贵族畜养的食客都一样多。况且豪门的食客时聚时散,流动性也很大。其实“三千”只是个虚数,极言其多而已。不过当时那些贵族之家所养食客很多,是可以肯定的。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食客 范宣子 士人阶层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