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我们应当怎样看“敦煌”

2011年11月04日 10:36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学文 吕林荫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观众正在欣赏敦煌展的壁画艺术。

本报记者张驰摄

采写/本报记者顾学文吕林荫

“敦煌韵·丝路情——敦煌艺术展”正在上海世博会纪念馆展出,观者络绎。

面对敦煌,有人赞其壁画瑰丽,有人叹其残垣陋窟,有人溯其久远历史,有人听其守护故事。

其实,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敦煌对于我们的文化意义。

我们应当怎样看敦煌?我们应当从敦煌汲取哪些文化营养?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告诉我们,其中的“意义”,取之不尽。

解读敦煌的文化意义,对正在积极探索文化强国之路的我们,恰是时候。

采访樊锦诗,在普陀区人民医院一个静谧的病房里。

为处理敦煌艺术展的诸多事务,74岁的她只身来到上海。

行程安排表上,接下去的一个月里,中国香港、上海、美国,一站接一站地奔波。

在上海的这两天,她总算抽出空来做体检。我们的采访就安排在体检间隙。

问她:于今天的我们,壮阔千年的敦煌,究竟意义何在?她沉思良久,一开口只先答了三个字——说不尽。

总之,它是一部中华文化的千年形象历史

解放周末:从10月25日起,“敦煌韵·丝路情——敦煌艺术展”在上海世博会纪念馆亮相,观众络绎不绝,盛况不亚于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敦煌与隋唐城市文明展”。您如何看待人们对敦煌艺术展的高涨热情?

樊锦诗:我很高兴敦煌艺术在我的家乡如此受欢迎,这是对敦煌魅力的一种肯定。

解放周末:作为敦煌的守护者,在您看来,敦煌的魅力何在?

樊锦诗:那真是说不尽的。敦,大也;煌,盛也。仅从这两个字上,就可以看出敦煌的不凡。

解放周末:敦煌本身就是一个盛大的存在。

樊锦诗:从我一个研究者的眼里看出去,敦煌极其盛大。我们现在所说的敦煌石窟,主要指莫高窟。它的创建历史要追溯到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一位法号叫乐僔的和尚在鸣沙山东麓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之后历经千年不断的凿窟、造像、绘壁,至今保存了不同建筑形制的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和彩塑2000多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在莫高窟的兴建过程中,古代敦煌地区又连续兴建了敦煌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等石窟,它们与莫高窟地缘相近、内容相同、风格一致,后来被统称为敦煌石窟。

解放周末:绵延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敦煌文化意义的一个起点。

樊锦诗:对,敦煌不是一件能简单地说出制造年代、建造者或者功用的文化遗产,从北凉、北魏到西夏、元代,它经历了十多个朝代,而且在这一千多年里始终活着。我这样讲好像有点王婆卖瓜,但时至今日,敦煌莫高窟确实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延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艺术最精美、内容最丰富的佛教文化艺术遗址。

解放周末:同时,莫高窟所呈现的又不仅仅是佛教文化艺术。

樊锦诗:是的,它虽然是以佛教为主体的壁画、彩塑、建筑艺术,但实际上,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千年的形象的佛教史,还是一千年的绘画史、一千年的雕塑史、一千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总之,它是一部中华文化的千年形象历史。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敦煌 敦煌遗书 敦煌研究院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