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怎样看“敦煌”
观众正在欣赏敦煌展的壁画艺术。
本报记者张驰摄
采写/本报记者顾学文吕林荫
“敦煌韵·丝路情——敦煌艺术展”正在上海世博会纪念馆展出,观者络绎。
面对敦煌,有人赞其壁画瑰丽,有人叹其残垣陋窟,有人溯其久远历史,有人听其守护故事。
其实,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敦煌对于我们的文化意义。
我们应当怎样看敦煌?我们应当从敦煌汲取哪些文化营养?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告诉我们,其中的“意义”,取之不尽。
解读敦煌的文化意义,对正在积极探索文化强国之路的我们,恰是时候。
采访樊锦诗,在普陀区人民医院一个静谧的病房里。
为处理敦煌艺术展的诸多事务,74岁的她只身来到上海。
行程安排表上,接下去的一个月里,中国香港、上海、美国,一站接一站地奔波。
在上海的这两天,她总算抽出空来做体检。我们的采访就安排在体检间隙。
问她:于今天的我们,壮阔千年的敦煌,究竟意义何在?她沉思良久,一开口只先答了三个字——说不尽。
总之,它是一部中华文化的千年形象历史
解放周末:从10月25日起,“敦煌韵·丝路情——敦煌艺术展”在上海世博会纪念馆亮相,观众络绎不绝,盛况不亚于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敦煌与隋唐城市文明展”。您如何看待人们对敦煌艺术展的高涨热情?
樊锦诗:我很高兴敦煌艺术在我的家乡如此受欢迎,这是对敦煌魅力的一种肯定。
解放周末:作为敦煌的守护者,在您看来,敦煌的魅力何在?
樊锦诗:那真是说不尽的。敦,大也;煌,盛也。仅从这两个字上,就可以看出敦煌的不凡。
解放周末:敦煌本身就是一个盛大的存在。
樊锦诗:从我一个研究者的眼里看出去,敦煌极其盛大。我们现在所说的敦煌石窟,主要指莫高窟。它的创建历史要追溯到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一位法号叫乐僔的和尚在鸣沙山东麓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之后历经千年不断的凿窟、造像、绘壁,至今保存了不同建筑形制的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和彩塑2000多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在莫高窟的兴建过程中,古代敦煌地区又连续兴建了敦煌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等石窟,它们与莫高窟地缘相近、内容相同、风格一致,后来被统称为敦煌石窟。
解放周末:绵延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敦煌文化意义的一个起点。
樊锦诗:对,敦煌不是一件能简单地说出制造年代、建造者或者功用的文化遗产,从北凉、北魏到西夏、元代,它经历了十多个朝代,而且在这一千多年里始终活着。我这样讲好像有点王婆卖瓜,但时至今日,敦煌莫高窟确实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延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艺术最精美、内容最丰富的佛教文化艺术遗址。
解放周末:同时,莫高窟所呈现的又不仅仅是佛教文化艺术。
樊锦诗:是的,它虽然是以佛教为主体的壁画、彩塑、建筑艺术,但实际上,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千年的形象的佛教史,还是一千年的绘画史、一千年的雕塑史、一千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总之,它是一部中华文化的千年形象历史。
相关专题: 中华文化怎样“走出去”论坛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