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凤凰网文化 > 活动 > 王道深度 > 正文

王道思想的核心

2011年04月18日 17:40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王美玲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君民之道

在国家结构中,民众在政治经济上处于弱势,但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一国之君若失其民,便失去了整个国家。而民心之向背,是得失其民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君民之道,关键在于“得民心”。推行王道,其目的就是要使天下大治,百姓安定。以民为重,以民心为重,既是实施王政的手段,也是推行王道的目的。

孟子认为,只有得到民众的支持,天子才能获得其合法地位。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尽心下》第十四章)赵歧《注》说:“君轻于社稷,社稷轻于民。丘,十六井也。天下丘民皆乐其政,则为天子,殷汤周文是也。”①丘民,就是民众百姓。在《孟子》中,民又分为两部分,一是“国人”,指居住在城郭里的“民”;一是“野人”,指居住在乡野之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民”。在孟子看来,得到诸侯的欢心,便可作大夫,得到天子欢心,便可作诸侯,得到丘民欢心,便可作天子。如果诸侯如果危及国家的生存,就可以改立;如果祭祀各方面做得很好,却还是闹灾荒,就改立土神谷神。孟子的思想十分明确:在君主、社稷和国家事务中,人民是第一位的。

君主“得乎丘民”的主要方法是“得乎民心”。历史的经验证明了这一道理。“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离娄上》第九章)夏桀、商纣以强大的国家而身死国亡,在于他们失去了人民,失去了民心;商汤、周武以小邦推翻了大国从而君临天下,在于他们得到了民心。那么如何得民心?“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离娄上》第九章)把百姓想要的给他们积蓄起来,不把百姓憎恶的强加在他们身上,这种仁爱百姓之心,定会得到百姓的拥护,使“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离娄上》第九章)虽然这个效应并不能立即得到,有待不断地积累,好比医治陈年老病需要三年陈艾,如果平常不积蓄,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行王道仁政,必将终身忧患受辱,以至于陷入死地。

在孟子那里,民是作为一个集体存在的,这个集体在国家中的数量是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关系到国家百姓利益的政事上,国君应当听取百姓的意见。例如选拔贤人、罢免不才的问题“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犬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月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月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梁惠王下》第七章)

合理是对不合理现象的否定性反映,正义是对非正义现象的否定性反映。孟子的王道主义,就是针对霸道中的非正义现象而提出的。当时是,各诸侯国君主专权,为图谋霸业,置百姓存亡于不顾。而孟子的王道纲要,以行圣王之道的君道为主,君臣之道为辅,君民之道为基础,从多方面对“君”做了限制,突出了百姓的地位和作用,纠正了霸道中的不正义现象,因而其理论体现了正义的精神。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王道 核心 不忍人之心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