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凤凰网文化 > 活动 > 精英候选人 > 正文
梁文道:什么是教养 什么是贵族

2011年03月09日 14:38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为什么这样的教育是必要的呢?我们再来讲儒家的例子,在这个学飞的过程,在我们学习做君子的过程,我们讲小学,小学学六艺,看起来跟成为君子没有关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六艺其中之一是射箭,射箭学的是什么?射箭学的东西了不起,第一,一个好的射手他学射箭,他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射箭这个箭要中靶心,你要能就像狙击手一样,你要调整自己的呼吸,控制自己的心跳,你要让自己情绪稳定,你不紧张。

你的动作是适度的,你的每一个举动是合理的,于是通过射的训练,我们在训练一个年轻人他能不能够让自己的情绪平稳,它不会动不动就欢喜若狂,他不会动不动就滚地痛苦,他的情绪是稳定的,这就是射要学的东西。不止如此,在射里面我们学到什么?相互的礼让,你是竞争没错,赢了也不能够跳起来“我胜了”怎么样,输了你也不能气馁,双方仍然是很平静的。

所以运动从来就是一种德育的教育,这不只是我们中国人这么看,西方的人也是这么看的,欧洲在英国最明显,英国的很多的名校不要讲牛津、剑桥了,光讲他们的中学,他们有些名校像伊顿公学很强调运动,甚至发展了自己独特的一种球类运动。我们知道所知道的现代足球,也是从那个环境出来的。

为什么学校要教足球呢?这是一方面我们希望培养孩子们有竞争的意识,不怕输不怕苦,但是同时很重要的一条,学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里面学公正。大家拿出真功夫来拼了,输了就输了,赢了就赢了。规则是这么定的,就跟这个规矩走,学足球学的是一套跟别人互动的方法,学的是一种为人的方式,最后能够学出一种绅士的风度。足球可以踢的很凶狠,但是一旦看到对方有球员受伤倒在地上,怎么办各位?把球必须踢出界。

你趁着对方有人受伤,你还在继续踢球,大家都会瞧不起你,球迷就会喝你倒彩。好了,等对方那个受伤球员被替换了,这时候你本来把球踢出去的,这个时候对方重新进场了怎么办?这个球踢回给你,让你去发,这是对你的尊敬给你回报。我们在学足球踢球的时候,我们学的是一整套的为人的观念,这和古人学射箭是一样的,可见我们今天中国的足球搞成这样就是因为没学好。

小学我们让一个孩子他能够快乐的学习,我们千万不要一想儒家就想的很古板,很恐怖的一些老学究,拿着竹板在敲打学生,不是这样,儒家讲究快乐学习的,讲究游戏的。它在让孩子在游戏中学懂一套礼仪。我们现在有些地方,不知道云南有没有这个规矩。有些地方孩子比方说让家中的长孙,就是如果老爷子不在了,这在长孙在过年的时候,我们

让他坐在家中客厅正堂的正位上面。然后他的爸爸,这个长孙的爸爸,跪在那个孩子的前面。为什么?就是让这个长孙在这一刹那,代替了他爷爷的位置,接受晚辈的行礼。小孩子就觉得很好玩很兴奋,我爸爸跪我了,但是在这个时候他学到一种,这就是孝。是这样,他体会到那个感觉了,被人跪拜的感觉,将来他也要这么做,那会这样子来对他的父亲,对他的长辈。古人有很多这种类似游戏的仪式,让这个小孩慢慢慢慢就像一个小鸟一样,展开翅膀开始能飞了,到有一天,这个孩子他发现,他不只是被动的学到了学习的乐趣,而且是主动的想学一些东西了,开始主动的探索我身体里面还有什么,我想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更完美的人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他立志去做这件事,他就开始进入大学了。

孔子所讲的十五而至于学,指的意思就是他到十五岁那一年,很明确的目标进入大学阶段。大学是什么呢?在场有没有人读过《大学》,我不是讲上大学的那个大学,而是儒家的《大学》,大学阶段干什么?明明德,跟着亲民,然后止于至善。

什么叫明明德,大学之道,第一步你用明明德,就明白我们人本身拥有的某种纯净的品性、至性。明白这个东西,然后要好好的发展,要催化它出来。再亲民,什么叫亲民,就是要懂得进入到一个社会状态里面,跟别的人一起使得别人也能够做到,同样的事,帮助别人去完成别人的理想,成就别人的人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以儒家有时候在成己达人之学,你要成己你就必须达人,这是大学的特点。

大学的特点是什么?大学和小学的一个特别,就是在大学里头我们进入了一个社会网络,儒家讲的自我,不是我们现代理解的这种独立的个别自我。它的自我是跟所有其他人联系在一起的自我,它是跟每一个个体广泛的、密切的、多层面的连接起来。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活在一个社会关系之中,比如说我们首先有家庭,有我的父母有我的长辈,或是有我的兄弟姐妹。

然后我们会在邻居的环抱之中成长,我们的学校我们同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网络里面,我们的自我是由这些关系来决定来界定的。一个人进入大学的阶段,他就进入这么一个社会网络阶段,他明白这个阶段同时他想要实现自我,但他知道这个自我不是孤立的,所以他实现自我的过程牵涉到跟别人的互动,所以他要学懂怎样跟别人互动。而这个互动不是为了讨好别人,不是为了在别人身上榨取有利于自己的好处,而是要给予,而是要成己达人,要让别人也能够成就别人最为美好的面目出来。

我们如此成己达人在社会之中互动,我们最深入的是什么?这就是儒家的最终理想了?止于至善,这是君子之道,君子就应该往这个方向迈进,因为古代的儒家,中国儒家提供了一种人生的理想和可能,这个理想跟可能是要让你决定我想不想做这样的人。我如果想做这样的人,我就要用这样的途径迈进,而这个迈进的过程要下工夫的,是很艰苦的。

历代的大儒,朱熹、王阳明,常常写到自己下工夫刻苦的历程,这是痛苦的,总会遇到各种挑战,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磨难。比如说这个磨难是什么呢?大家常常讲孟子有一句话大家老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然后我们就要痛苦的一塌糊涂的,痛苦的一塌糊涂,最后你有成就,这就是证明你是有天降大任。

这个明显常常有让人误解的地方,就是以为一个人吃苦多,受难多,表示将来要成大事。似乎这个天好像是一个神一样,有意志的天,它早就选定了,比如说如果我是神,我觉得我前台这位女孩,你是个受大任的人,我等一下打你一顿。劳你筋骨,痛你的发肤,你就知道,你是首选的人了。

不是这样,孟子讲的那句话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受大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注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痛苦的跟磨难,这个任是每个人都有的责任。这个责任是什么呢?要在磨难之中磨炼自己,学习下工夫,徐至善。每个人都皆是如此,这是儒家。

就算我们不讲我们中国的儒家,西方古典哲学也是一样,要讲工夫的,要讲精神修炼的,要受自我教育的。比如说我很喜欢一本书,我常常在演讲中提到它,那就是今天中国对它比较熟悉的西方古典著作。为什么中国比较熟悉呢?是因为温家宝说它好看,那就是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沉思录》我想很多人都买了,因为这本书现在变得很畅销,很多人也许看过,看了又看不懂。为什么看不懂,觉得里面讲的都是很平常的道理,没什么意思。主要是因为这本书一开始有不是用来写给别人看的。《沉思录》是奥勒留皇帝他写给自己的东西,他没想过要出版,没想要有读者,唯一的读者就是他自己。

奥勒留这位皇帝,他是学斯多葛派哲学,斯多葛派哲学是一个现代哲学比较不关注的学派,主要是因为觉得它没什么体系,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事实上整个古典哲学,西方古典哲学,伊壁鸠鲁派也好,犬儒学派也好,各种各样的学派都好,他们传授的都不只是套系统的理论知识跟学问,他们传授的还包括的一套为人的方式,一种生活的方法。

他写《沉思录》的时候,其实他是在对自己做一个精神修炼跟操演,我们用个简单的例子讲,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它是某种日记,只不过他的日记不是为了记录自己每天干了什么事,而是每天在反省自己有什么没做到的事。他学了斯多葛派的一套的道德规训跟教育之后,把他应用在自己日常生活之中。同时每天提醒自己,比如这里面出现很多这样的段落,他老提醒自己,在高贵的皇袍也会有败坏的一天,再宏伟的宫殿也会有倾溃的那天,人家对你一切的赞颂跟荣耀,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你不应该计较这些,而要看重你更内在的真实的东西。

他为什么一个皇帝写这个,这个皇帝写这个原因是因为他每天被人包围,被人歌颂,被捧的至高无上,穿着华美的袍子住在高贵的殿宇里面,他要提醒自己这是假的,你不要被这些困惑。你到知道你才是真实的,你要当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跟你这个皇帝这个身份是无关的。

我就因为时间关系不再多说,本来我还想接着讲完古典哲学,还要讲佛教,还要讲伊斯兰,但是总的这些全世界各地最伟大的文明,都有了不起的精神船传统,它强调的是自我的修炼,这个自我的修炼里面,有一个重要一条,就是人自己过一种不干预流俗的生活。要让自己过一种经过反省的生活,我们做人我们每天生活,不是因为别人跟我们说我们要怎么样,大家都这么做我就怎么做。这样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值得过的人生是,大家都怎么过,我并不是说不可以照着做,而是说我尽量照着做。

我自己心里面清清楚楚,我的理由在哪里,我为什么要这么生活。

今天中国人缺少的不是宗教信仰,而是一种对生活这种深入的看法跟省察。由于我们没有这样深度的审查跟看法,我们就很容易做什么事情,就是由于大家怎么样我就怎么样,你没有一个自己的方向自己的定锚的一个点,你就跟着大家走。在这个时候,当整体社会虚无的时候,你就跟着虚无了。

我最后再讲像刚才奥勒留我讲说,他填的那些东西是一种日记,想想看,我们今天各位有没有人写日记,以前的日记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东西,对不对,是隐私的。隐私到的程度,我记得以前有种日记本还有钥匙。日记是什么?日记就是每天对自己的记录跟反省,你可以自己看,平时每天跟自己对话,你在给一个每天调整自己的机会,你是不是吾日

三省吾身了,就算你不是天天反省自己,你只是记录一些琐事,但事后你能看的清清楚楚,我自我成长的轨迹,你对自我是有一个清醒的意识的。

而你知道这个东西是内在的自己,今天我们都不写日记了,我们今天写什么呢?我们今天写微薄,微薄的特点的是什么呢,就是很奇怪,你看二三十年这个转变,以前你觉得

自己有些话是不能让人看的,秘密到一个地步要拿钥匙锁上去,藏在柜子里不能让我妈见到。但是今天呢,我们连吃饭的时候喝了瓶什么酒,都迫不及待的要告诉全世界,而如果

关注我的人不多,我还不高兴。我有钱还要去买关注度和粉丝。

这从什么时候开始,今天的中国人变得是那么渴望要跟别人分享,今天我们最关键的词,搞电视的人知道,我在唱反调,就分享,什么东西都要分享。结果我们任何东西无时无刻在跟别人分享的时候,我们忘了问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我要这么做呢,为什么我要过这样的生活,我的生活那么有意义,乃至于无时无刻都应该让别人知道我在怎么生活。

我说的一句什么话,我刚才看了一场什么电影,我搭公交的时候被人踩了一脚,他有那么重要,重要到我需要让别人看到知道还要有图为证的地步吗?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有趣到的地步是什么地方都要跟别人拿去分享。当我们任何时候都在跟别人分享的时候,我们少了一个晚上关起门来,坐在灯下看一下自己是什么人的机会。我们今天好像自我都很膨胀,因为什么东西都要拿去跟别人分享,都要告诉别人听。

但其实我们已经没有我们那个自己了, 因为天天在微薄上发东西,他其实不大会回头看,自己过去两个月干了些什么。他好像充满了自我,其实他已经没有自我了,他已经不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不再知道自己走过什么样的路,而且该往何处去。所以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重新提醒自己,教育自己的必要。

时间上很有限,抱歉我已经超时太多了,所以我暂时说到这儿,看看大家有什么批评意见,多多指教。

主持人:非常感谢梁老师,下面就到我们的互动时间,你可以举手,我们工作人员会把话筒递到你的手中。

观众:我们发现在民国期的时候,有很多大师他们受过很多家庭的普通教育,我想问的是,是沉淀了中国千年古代文明的古典教育还是新的现代教育开启知识?

梁文道:这个不是一个那么容易二分的回答,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古典教育,您刚才说的那些民国大师,他们所说受的那种古典教育是在一个很特殊的条件下出现的。比方

说首先讲家学,像陈寅恪先生,他就是有家学的人,钱钟书先生也是有家学的人。他还要考虑到一个家庭它所处的城市一个环境。你那时候如果生在苏中,你的教育也许比较好,

如果生在鄂尔多斯你的教育环境恐怕就没那么好。

所以它古典的教育的确有很多好的东西,古今中外的古典教育是很不错的。但问题是,它是个精英教育,在现代套装式的教育是个平均教育,是能够保证中国从极北到极南,大致上孩子受到的教育的内容形势是差不多,就不会掉下任何一个人,起码理想是这样的。

第二,古代的精英教育,它其实是有特定的指向的,它是为了培养君子培养绅士,但同时也是预备将来要成为社会统治阶层精英的。他不是对每一个人开放的一种教育,也不是每一个人需要的一种教育。所以我不认为这两种教育是能够这么拿来比较的事情,根本他们的目的完全不同,他们的目标完全不同,我们现现在的教育很讲究的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具备的一些基础能力是什么。

古代的教育讲的是怎么样培育一个人成为社会精英,同时让这个人有一个内在的转化。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两者兼据,但是我想暂时我们很难做到,所以我们讲自我教育。至于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批大师,那是一个更奇怪的问题,我们恐怕不能够简单的回答,是不是经历过某种古典教育之后,在接受某种现代西方教育就会产生特别好的化学作用。我觉得这很困难,我不懂得回答。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内容形势 LV 梁文道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