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凤凰网文化 > 活动 > 精英候选人 > 正文
梁文道:什么是教养 什么是贵族

2011年03月09日 14:38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比如说,在门口一个扫地的,我天天早上起来看到有人在街上扫,扫地的这位老先生他在扫地的时候这么想,我能不能够不再只是扫地,我可不可以比方说狂妄一点,做一个医生呢?这听起来很可笑是不是,你50多岁扫地的人,你还想当医生,这是很不可能的事,对不对?因为你已经老了,你失去了这个选择的机会。

可是现在,在这些理想的状况下,我们也许可以期盼,我们每个人也许会有第二个机会、第三个机会,你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轨迹。这不只是个理想的状况,它甚至有时候是现实的需要。怎么说呢?记不记得我之前说过,人这一辈子也许会换好几种不同的工作,不是换几个不同的单位,好几个不同的公司,你会换工作。这是现实所迫,我们今天的社会变动的太快,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随时要转变我们的工作,转变我们的人生方向,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有没有做好这个准备,我们的社会有没有做好这个准备,使得我们可以改写我的人生,使得50多岁在扫地的一个老男人,可以想象他能不能有一天当一个医生。

这种狂妄的想法,在某些时刻会出现。又拿我们刚才,反正已经拿了美国做例子,继续拿它当例子来讲。今天很多年轻人想到美国读大学念书,大家都想到美国读书,很多人在想的就是要上名校,最好我爸有钱那我上个名校,而且我成绩得好。我爸没钱,那我得学习更好,考一个好的奖学金。上什么名校呢?大家会推荐一下,好多这种书了,这种书的封面通常会跟人说,如何让你的孩子上哈佛,或者要进耶鲁很容易,比如说像这样的书很多。可是问题是,这些学校大家知道,要进去读大学是很困难的,也不能够说一下子考进去的,可是并不是说你完全没机会。因为美国还有种学校制度,叫做社区学院,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制度呢?就是你高中毕业,也许你高中的时候就光想着玩,不好好念书,毕业出来之后干事了,干活了,做了几年才发现有点后悔了,你想给自己另一个机会,怎么办?这时候就去社区学院念书。社区学院各方面是模仿大学的,当然它没有大学那样齐备,没那么好,它是读两年的,读完两年之后,你再去考一个试,这时候考这个试也许你能够转进一个大学,一个正常的四年制大学,进去读第三年跟着第四年这么继续,现在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制度。 这样子这个转轨,这其实是给你一个转轨的机会,于是我亲眼见过一些朋友他是高中念完没读大学,混了好几年,然后进社区学院读书,读了两年发愤图强成绩好,结果转进了UCLA,就是加州洛杉矶大学,很好的一个大学,进去再读第三年第四年,后来有一份他挺喜欢的工作。这个就叫做你有没有第二个机会。

其实美国这个国家,由于它很重视这种第二次机会,所以它自从1990年之后,它整个国家花在教育上的预算,花在教育上的预算,花在这种社区教育或者叫成人教育上的开支,总开支已经超出了传统教育。所谓传统教育指的就是小学、中学,这叫传统教育,每个国家都要在这上面花钱的,但是美国整个国家花在社区教育或者这种非传统正规教育上的经费,自从1990年之后就已经超出了。因此,很有可能一个人可以给自己第二次、第三次机会,我原来当医生突然,我忽然想改行做律师,我原来在做饭我想改行做酒店管理,你是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一个好的社会或者理想的社会,我们也许可以想象,它能够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改写自己人生的机会。我也许不能够在60岁的时候决定我身边的老伴是谁,但是也许我能够决定我人生的走向,我对自己的期盼,约略能够照着我想的方向去走的。

但是,这里面我们讲的自我教育,这种社区教育其实是个自我教育,它不是一个常规的那种中学、大学。它很大程度上靠你能不能够下了班之后坚持开车、搭车跑到学校读书,读完书回家还要做功课还要考试,这是很辛苦的事情,这是需要你具体去纪律自己的。我以前曾经在一些大学里面教一个硕士班,那些硕士班的同学里面有不少就是这种放工下了班,晚上还要来念书的人。他们听我讲课的时候,由于我讲课通常比较沉闷,所以他们常常打瞌睡,他们每次打瞌睡,我其实心里面都非常感动。感动什么呢?我在想你看这些人,他上班一定很累,香港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他甚至是个有孩子的人,有家庭的人。他放了工晚上七点多,急急忙忙买块包就当做晚餐,匆匆跑道学校来,还要上课,听我讲一些其实不容易的东西。回去还要读书还要做功课。他要付出多大意志跟多大的决心才能够坐在我这个班房里面,我这个课堂里面。看到他打瞌睡,我其实是看到他受到的这个痛苦,这样的痛苦一个人愿意忍受,难道不是一个让人感动的事情吗?所以看到我的学生打瞌睡以后,我并不会愤怒,我并不会觉得这个学生不上进,相反我觉得是他太上进的。后来我就发现为什么一个人,想要学一些东西,除了我们所讲的这种职业的需要、实际生活的需要之外,我们刚才也讲到了一个东西,就是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很容易把职业跟置业给模糊掉,我们很容易把你做的这门工作,就当做是你人生的全部,我们很容易,比如说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街上或者吃饭的时候,或者社交场合认识一个新朋友,我们也许聊几句,我们就忍不住想问,请问您是干什么的,您做哪一行?是不是?我们希望透过你从事的职业,来给我个信息,使我了解你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能够跟你有什么样的话题,我能够对你有什么样的估计。

我们会认为一个工作一个职业,会表示出一个人的某种性格,我一讲城管大家笑,心里面想的就是好像很凶恶,很蛮不讲理的一个行为。但是每一个做城管的人,真的都是这样的人吗?其实并不是。就等于我一些同学,他们后来干保险,那我们大部分同学就会对他们敬而远之,毕业之后最积极的想搞同学聚会的都是干保险的人。念书的时候你觉得这个人很孤僻,所在教室一个角落,不跟大家往来。毕业之后,最热情的就是他们,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做保险的人好像都有某种性格某种倾向,这样看,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职业,反过来塑造我们的人的。我们通常会问你是做哪一行?但是我们很说问一个问题,什么问题,我们很少去跟刚认识的朋友问,梁文道你是做电视的,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啊?你我第一次见面,我猜你们大概不会接下来寒暄几句就问,梁文道你是个好人吗?你是不是个坏人?

我们不会这么问,因为这么问太唐突、太尴尬。但是它某个程度也反映出我们今天,并不是首先关注我们身边的人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先关注他从事什么样的行业。而我们认为一个人的行业,一个人的职业就说明了他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可是我刚才已经讲了,今天这个社会变化到一个人一辈子可能拥有过好几种不同行业工作的经历,所以我们越来越难从人们的行业去看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想做什么样的人跟我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许我们把他应该分的清楚一点。一个做城管的人不一定就要有某种性格,一个做保险的人,也不一定就要有一个做保险人的性格,你可以是一个人,但是跟你的工作之间没有一个完全的关系。工作就像我们穿的外套,我们的衣服,它也许穿上身之后,能够给人一种屏障一种感觉,但是问题是当你回到家晚上洗澡,你把衣服脱掉之后,那个人是我的人,它不是你的工作所能够全部带走的,所能够全部吞没的,所能够全部隐蔽的。

你仍然是一个人,跟你的工作应该是分开的,不应该让它这么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是我常常在香港给一些大一的同学聊天的时候,或者预备上大学的年轻人,跟他们说话的时候,我就听他们说,他们问我选哪一个专业好。我说你千万小心你说的这个话,什么选哪一个专业,哪一个主修。我常常跟他们讲,你不要以为你读了一个专业,读了一个主修的科目之后,将来你就一定干这行。通常一个年轻人在选大学本科的时候,他选择的不只是受教育学什么,他选的是一个未来我想当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干什么样的活。我会跟这些年轻人讲,上大学你首先要想的不是你要干什么工作将来,而是你想当什么样的人。用一个简单的讲发,你想学什么专业,学什么本科,将来做什么工作,你考虑的是你的生计的问题。

但是,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当一个如何的人,这个问题是一个life的问题,是你想有一段什么样的生命的问题。我们今天最大的缺陷我们这个社会,就是把我们的生计跟我们的生命搞混了。我们常常以为,你靠什么谋生,你的生计就是你的人生,你的生计就是你的生活,其实它不是。我们小时候写我的志愿的时候,回去想想看,我们大部分人写了我的志愿,其实写的都是我的生计。我想干哪一行,而不是我想做什么样的人?当然有什么我们想干哪一行,这个行业本身也蕴含对某种人的理念跟典型。比如说某些小孩小时候说我想做消防员,不一定只是因为他觉得这份工作很好。比如说在香港消防员是很冒险的工作,但是也有很多人觉得挺好的,为什么?因为香港的消防人员上班的方法是这样,三十六小时工作不睡觉,上完三十六小时之后呢,休息四十八小时,再回去三十六小时。

于是,有些人觉得好像假期特别多很愉快,而且也不是一天到晚火灾,对不对?没火灾的时候干吗呢?他们消防人员就做锻炼,这个消防队通常有台球场。我到今天还不明白为什么香港的消防员老要打台球。一个小孩想当消防员,也许是因为他觉得消防员,常常舍己救人,他代表了某种人格的一个认识。他是一个很英勇的人,他愿意为了别人牺牲自己。这是一种很有荣誉感的工作,所以他想当消防员。这个时候这个小孩他与其说选择的是某个生计,不如说选择的是我想做什么样的人。

但是,慢慢慢慢我们长大之后,我们就会把生计反过来吞掉我们原来想做什么人的想法。关于我们想做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一种问题,其实是更需要去谈自我教育的。在这里面,我们刚刚讲了第一层的自我教育的意思,讲的是一个在今天的剧烈的一个社会跟经济形势里面,我们需要自我教育,给自己一种随时适应环境,适应新工作的一种能力。但是,接下来我要讲的自我教育是关乎于我们想做什么样的人这一点,是没有人可以教你的,主要靠的就是你自己的学习,学什么呢?这个教育不再是被动的了,不再是受教育,而是主动的,是自己教育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跟自己的学生,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学的或者要教的是什么呢?这里面又分两层。

第一层比较简单,这第一层讲的是什么?就是所谓的教养。各位今天大家已经很少听人说教养这两个字了吧?我们的国家现在是很奇怪的状态,我住的酒店的窗对着的是对面遥远的地方有一个楼盘正在开售。那个楼盘挂了一个很大的广告的标语的布条,那个布条上面写着什么字眼我大概忘了。但是那里面有一个关键词它出现了,这个关键词叫奢华,它说它是奢华的住宅。

奢华是我在今天中国最常见的两个字,无论走到哪里都在奢华,是不是?今天的中国很奇怪,我昨天上飞机来昆明的时候,在机场买了一本新出版的美国的《Newsweek》,《新闻周刊》。《Newsweek》一向被人认为是比较亲华的,就对中国比较友善的周刊。但是这一期《Newsweek》封面是什么?它的封面是China is too rich,中国太有钱了。然后这个封面的照片是什么呢?是一个法国的皮具的名牌LV比较旗舰店的店面,然后一群女孩站在门口,很威武很炫耀的站在那儿。然后我翻这个报道,这个报道我觉得很值得注意,是因为这个周刊一向被认为是对中国比较友善的,但是这一期它完全改变它的立场,它大概要讲的就是人民币汇率的问题。美国人就看到,淹没了他们美国名店的全是中国人,看到所有的旅游景点的游客都在说普通话,然后每回我们中国在人民币问题上说我们很穷,接下来就办了一个有史以来最贵的世博,现在连亚运都是有史以来最贵的。一天到晚美国人看了就很生气,你一天到晚跟我们说你们穷,你穷在哪而呢?一点都不穷嘛。

事实上,我在想一个外国人会有这样的想法是不奇怪的,为什么?假如说他来中国旅游,他去的地方可能就是北京跟上海。住的是很少的酒店,里面吃的东西也很贵,然后他发现中国人吃的东西比他们外国人吃的还贵。比如说中秋月饼,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我们有月饼一盒要卖一万块以上。烟,现在中国烟是全世界最贵的,一盒烟可以卖到一百块人民币以上,这是怎么回事。再看看我们中国到处在讲奢华,我们看到每一份这种时尚杂志,最常出现的字眼就是奢华,我个人都想过奢华的生活,奢华的日子,然后我们中国现在富翁特别多,我们中国现在的百万富豪的人数已经超越欧洲了。那些富人都在干吗呢?当然尤其很多人一提起富豪都很愤怒,就是前一阵子我们看巴非特跟比尔盖茨来中国,我们中国过去很多富豪是抢着花钱要跟巴菲特吃午饭,这次巴非特来大家就躲着了。富豪听起来就很讨人厌,也许我觉得这个并不是一个太难解决的问题,我们只需要在奢华之外,重新想一个我们中国人过去很重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几十年都没有人再说这些字眼。什么字眼?教养。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内容形势 LV 梁文道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