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生前好友详述路遥生平与创作

2012年11月17日 18:25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陈泽顺

探寻城乡交叉地带的两极困境

1980 年, 路遥引人注目地在权威文学杂志《当代》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这部作品直接受到雨果《九三年》的影响, 它的谋篇布局, 人物性格设计以至于情节的戏剧化安排, 都是雨果式浪漫主义的。从这部作品里, 我们得以听到路遥对于他经历过的岁月的讲述, 但是讲述的方式我们还不能说是路遥的。从这部作品里我们暂时还看不到构成路遥作品主要特色的东西, 尤其是在艺术上。但是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向更高目标进行攀登的基石。首先, 这部作品的发表使他得到了在中国文坛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机会, 获得了某种发展的“条件”;其次, 这是他在文学远征初始之时获得的“第一推动”,从此他知道了自己的实力。这样一个基础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至为重要的。

路遥非常幸运。1981 年, 他在28 岁的时候创作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全国第一届中篇小说奖。站在领奖台上, 外表平静的路遥内心里滚动着激情。对于他来说, 毫无疑问, 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时刻, “我几十年在饥寒、失误、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 苦苦追寻一种目标, 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对我都至关重要。”获奖给路遥增添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由此, 他知道他可以做那件一直急切想做的大事了——创作《人生》。

他背上简单的行囊, 坐上长途公共汽车, 一头扎进了甘泉县招待所, 就像饥饿了的人扑到食物上那样扑到稿纸上, 开始了中篇小说《人生》的创作。为了构思这部作品, 路遥已经进行了整整3 年的准备。早在1979 年, 他就开始尝试着进入创作。他为这部重要的作品取名为《你得到了什么?》在当时, 毫无疑问, 路遥是可以把它写出来的。但是, 他知道这部作品对于他太重要了, 他又不忍心轻易把它写出来。他曾经把已经写出来的东西撕掉。他像宗教教徒一样虔诚地等着他可以把它写出来的那一时刻的来临。这一年夏天的一个清晨, 不到32 岁的路遥以顽强的毅力, 用21 个昼夜创作完成了13 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这是一场名符其实的文学征战—— “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 分不清白天和夜晚, 浑身如同燃起大火, 五官溃烂, 大小便不畅通, 深更半夜在……招待所转圈圈……”这个视文学为生命的人, 已经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当他背着沉甸甸的稿件来到延安的时候, 脸上掩不住做成一件大事的兴奋之情。他评价这部还没有发表的作品时说: “要么, 巨大的成功; 要么, 彻底失败。”正如我们看到的, 他获得的是巨大的成功。

《人生》第一次把当时条件下青年人的发展问题尖锐地摆到了人们面前, 它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反映了人们身处其中的社会现实, 对社会丑恶进行了无情的鞭苔, 对普通人表现出来的道德力量给予由衷的赞美。《人生》比较直接地用纯熟的现实主义的方式艺术地表现了路遥对生活的见解, 从高加林身上, 我们几乎可以看到路遥性格一切方面的特点。这是一个在社会生活漩流中顽强寻找自己位置的路遥, 一个不断同命运抗争的路遥, 一个在灵魂深处不断进行搏斗的路遥。《人生》对社会生活内容的反映和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之所以比同时期其他作品更为深刻和生动, 说明路遥的小说艺术在经历了前期小说创作实践之后,表现功力显著提高, 具有一种超凡的品格; 同时也说明, 只有在这部作品中, 路遥才真正向我们讲述了他长久以来一直想对我们讲述的东西。

在当时, 无论从哪方面说, 《人生》都已经远远地走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前面。《人生》轰动了中国文坛, 它带着生活的芳香从文坛走进知识界, 走进大学校园, 走进工厂和农村, 走进千千万万读者心中。从小说到路遥亲自担任编剧的电影甚至于多种形式的戏剧, 《人生》家喻户晓。小说主人公高加林成了那个时候青年人谈论最多的人。

《人生》的巨大成功给路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快乐和冲击。路遥回忆说: “我的生活完全乱了套。无数的信件从全国四面八方蜂拥而来, 来信的内容五花八门, 除了谈论阅读小说后的感想和种种文学问题生活问题之外, 许多人还把我当成了掌握人生奥秘的导师..”1983 年7 月18 日, 《人生》获得《当代》中篇小说奖, 不久又获得全国第二届中篇小说奖。在巨大的成功面前, 小说家路遥是清醒的, 他说: “我深切地感到,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 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 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 而不在于那个结果。..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当代, 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 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这意味着他必须从《人生》所造成的暖融融的气氛中再一次踏进冰天雪地去进行一次更加艰苦的文学远征。

《人生》发表之后, 路遥又接连写作了发表了《在困难的日子里》、《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你怎么也想不到》等中篇小说, 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上继续挖掘当代青年在城乡环境两极抉择中的心理历程。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路遥 述路 生平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