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第10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年度杰出作家提名简介

2012年04月06日 10:04
来源:凤凰网文化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贾平凹《古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定西笔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后调入西安市文联。1977年,贾平凹出版了第一本著作《兵娃》,1984年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商州》。他的著作包括小说集《山地笔》、《野火集》、《小月前本》、《天狗》、《晚唱》等,长篇小说《废都》、《白夜》、《怀念狼》等,及散文集《心迹》、《爱的踪迹》等。以英、法、德、俄、日、韩、越等文字翻译出版了二十余种版本。曾获全国文学奖多次,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和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2008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长期以来,小说家对“文革”的叙事大多围绕政治斗争史展开,历史的宏大叙事往往忽略了身处民间的基层个体,尤其是对中国乡村日常生活的“零度”观照。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古炉》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延续了《秦腔》的写法,通过碎片化的叙事,重细节重场景,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天地观(王安忆语),描绘了陕西一个叫“古炉”的偏僻山村,在“文革”冲击下的生活斗争和精神磨难。小说出版后,得到评论界的高度评价。文学评论家陈思和认为,《古炉》不仅突破了临摹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现代小说模式,不要典型环境、不要典型性格等,且完成了文学的中国式叙述,“比《秦腔》更精辟,《秦腔》里有因果关系,《古炉》里连这个也没有了,他看到的是一个圆,俯视这个历史”。

同一年出版的《定西笔记》则是贾平凹亲身走访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定西后完成的长篇散文。书中他用小说之笔观照当地的生存状态和民生问题。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格非 年度 文学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