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唐晓渡:顾城如果没死 他将与现世格格不入


来源:凤凰网文化

人参与 评论

首部顾城纪录片《流亡的故城》放映分享会对谈实录 唐晓渡:顾城如果没死 他将与现世格格不入 主持人:下一位发言的是唐晓渡老师,他是我们在片中看到的一系列朦胧诗人的老朋友、著名的诗歌评论家。 唐晓渡

 

 

唐晓渡:顾城如果没死他将与现世格格不入

主持人:下一位发言的是唐晓渡老师,他是我们在片中看到的一系列朦胧诗人的老朋友、著名的诗歌评论家。

唐晓渡:看这个片子我觉得确实是,我来以前其实在想它可能会是个什么样子,但是确实没有想到是这个样子,很好,有一种很亲切,同时又是一种很陌生,也是一种怪异的感觉,我说的怪异是说顾城这个声音,朗诵这个声音没有处理过吧。

主持人:这是顾城原版的录音。

唐晓渡:这应该是在国外朗诵的诗,因为这个是《鬼进城》,我跟顾城约稿寄来的这些稿子,这些稿子没准还在我那,还寄来了很多画,一些东西,我当时有很强烈的感情,因为顾城,刚才吴老师说到,顾城去世以后,本来我想写一篇很短的东西,后来越写越长,越写越长,还有很多话可以说,这个话就是分析到他的诗歌结构,也分析到他出现悲剧的原因。

今天听到《鬼进城》怪异的原因,我当时谈到他内在世界的崩溃,我顺便说一句,这个片子对于他的诗歌谈的比较少,主要谈的是他和流亡有关的事情。很多人可能对顾城会喜欢他的,可以用《一代人》,或者是《冰凉的鼻子》啊,或者是一些带有童话色彩的。刚才吴老师说到十年前在人大的诗歌节上,就是顾城的一个专场,那个专场我当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为大多数人,而且它做了诗歌大奖赛,很多人是模仿顾城的风格来写顾城,我是有印象的,在会场上我发现大多数人他们阅读的顾城都是早期的顾城,都是他84年以前的过程,在诗歌史上更多被人们谈论的也是那个顾城,以至于有一个女孩我记得很清楚,她当时发言说的是,他们说顾城杀了谢烨,我绝不承认,没有这事,因为她热爱顾城,她热爱那个纯粹的天真的有童话色彩梦幻的顾城,所以她不能接受这个很残忍的结局。我说我听这个《鬼进城》我就意识到从他的声音里面,可以想像,在经历了1984年的内心的一次崩溃以后,应该说在那段时间内心还经历了一次崩溃,这个崩溃可能意味更加深长,作为这个片子来说有自身的考虑,而且《流亡的故城》,这个故城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自己的城,但是这个《鬼进城》,这个城,对顾城来说这个城不仅是北京,他的成长之地也包括内心,它也是反衬自己,当时我看这个片子还在想,如果顾城没有死,活下来了,在这以后的,极具变化的,当时有一个叫王伟明的,采访顾城的采访者,那当中看看顾城是怎么看待当下,他跟那个时代怎么格格不入,是那样的一种状况,所以他的逃跑、撤退,那都是必然的,如果他还活着,那么我不知道顾城会是什么样的内心状态,会怎么继续他的写作,我想到这的时候,我真是,我不能说作为朋友,他当时给我们巨大的震惊,而且到现在想来这个事情,经常觉得非常痛惜,像顾城那样的天才,说实在的不是随便就出的。我想了一下他死的时候才37岁,作为一个天才来说,我也想到了天才的短命,或者他这种横死,他确实还有自身内在的逻辑,我说这个话题挺难受的,我只能说这个片子激起了我的这些进一步的思考,我那次谈了四个多小时,我今天依然觉得这个片子可以激发很多我新的想法,我感谢编导,感谢凤凰网做这个片子。

主持人:前两天北岛先生专门到北京来和老朋友聚会,因为《今天》杂志创刊35周年,跟我们的片子上映很相近,关系到一个问题,顾城去世二十年了,《今天》创刊到今天是35年,我们再怀念这些人、这些诗,意义何在?

唐晓渡:讲这个故事有这样一个意义,这个故事在那段岁月和时代里面,一代人所做出的,有的时候我觉得要用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努力,他们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整个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的意义。还有一个再谈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意义何在,我想包括一大帮人在一起聚会当然很开心,每个人都说一段自己的话,但是我觉得回头你再想想,这样的场景,比如我那天讲,我说今天我们确实是大大的受惠于这个时代,我们跟顾城一起成长的一代人,我们正在衰老,他正在永葆青春,有一种精神,有一种力量,会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像一个仪式一样,哪怕是不那么庄严,不那么端着,很随意的,但是它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把这种精神代代的传递下去,这种精神我觉得不管这个社会怎么发展它永远是它最重要的东西。谢谢。

Q: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提问,我首先想问一下主办方,为什么选《转入静物》这首诗?这首诗对不是经常读顾城的人来说是很陌生的,这首诗我自己还是比较熟悉的,我平时特别喜欢他的诗,两三天都在看,我有一个小本都记着他的诗句,很多诗句都可以背下来。这是一个问题。

再有社会上在争论顾城为什么杀妻自杀,我对这个问题有我的看法,这个悲剧有两个原因,他有两个梦境的破碎,第一是北京已经不是他以前生活的北京,他小时候特别乡土的那种北京了,北京慢慢随着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文明的变化,北京已经不是原来的北京了。第二个破碎的梦境就是什么,就像影片里说的,他认为聊斋里面写到一个男人可以同时爱上两个女人这两个女人可以很和谐的相处,他的生活当中英儿和谢烨同时爱着他,他爱着两个女人,他达到了聊斋里的状态,最终两个女人不是非常理想化的人,三角恋会发生一些摩擦,最后英儿跟外国老头出国对顾城的打击也特别大,这是另外一个梦境的破碎,他觉得很纯净的那种女儿国也破碎了,这两个梦境的破碎导致他最后的疯狂,悲剧的发生,想问问唐老师,觉得我这种说法有没有一点道理。

主持人:作为主办方对于你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这首诗是唐晓渡老师自己选的,至于为什么选这首诗让唐老师自己来讲。

唐晓渡:这个因为我想是希望有一首诗能跟我们的现场形成一种契合,顾城那些诗大家都很熟悉的,我就选了这么一首诗,一个是转入静物,顾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像一个静物一样被我们观察分析,我们现场也一定会有一种静中的动,顾城本身又是一个不断的生长的顾城,在通过我们的探讨我们的想象,会不断的在生长,我以前对这首诗也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那天因为小徐跟我说了,我说我想选一首这样的诗,费了一点心思。

第二个问题,正好问到我就顺便说一下,我实在看不出来,第一个梦境对顾城精神结构当中的位置,包括他最后内心的崩溃,顾城最后有一首诗叫《滴的沥滴》,第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您看过没有,我有一篇探讨顾城精神结构和崩溃原因的文章叫《顾城之死》,包括他乌托邦的性质,包括他的内在矛盾,包括你后来说的他的女儿国的这种内在矛盾,跟外部的冲突等等,你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您肯定也读过他的《滴的沥滴》,如果没有读可以读一下,那首诗可以告诉你很多东西。

诗人唐晓渡发言

首部顾城纪录片《流亡的故城》放映分享会对谈实录

相关专题: 《流亡的故城》放映分享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顾城 唐晓渡 现世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

2014年1月1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诗歌理论家唐晓渡:20年后再谈顾城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1/01/ddc271f6-887a-4687-87d8-51731c4a5976.jpg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