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合璧:乾隆皇帝都没福气看到全貌
“文人画中头牌”亦影响岭南画坛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晚年80岁至82岁间的长卷画作,描绘他游居富春江一带的山川风物。画中沿着江岸,山峦起伏跌宕,林木苍莽郁密,景象或幽远深邃,或清朗开阔。全卷纯以水墨写意,用笔如运毫翰,时而平缓沉静,时而洒脱纵逸,皴擦渲染,墨色丰富而多变化。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将其称为“文人画里挂头牌的东西,从山水画的角度讲,是名品中的名品”。她笑言,由于这件作品在顺治七年之后就分成两段,因此“乾隆皇帝都没有这个福气”看到全貌。而这次的两卷合璧,无疑可以让观众对元代文人画本身的成就,以及从南宋到元中国画风的流传发展,有深入的认识。而展览中黄公望的前辈、师友以及后代画家们作品的展示,也可让人理清这位中国画坛上的扛鼎人物,如何上承五代董源、巨然平淡天真之风,下启明清文人绘画的传统。
作为中国文人画的里程碑式巨作,《富春山居图》和黄公望创作的余波,也波及岭南画坛。广东省博物馆艺术部副主任、明清书画研究专家朱万章指出,广东明清时期画坛受来自江浙的风格影响比较大,一方面是以文征明等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另一方面就是以黄公望、倪瓒等为代表的元四家,特别在山水画方面更是如此。虽然当时由于传播技术所限,广东的画家很少能够有机会看到黄公望的真迹,但身体力行的风格和情趣,却能在广东画家如黎简、谢兰生、梁于渭等人的创作中略窥一二。这种影响直到20世纪初仍有相当力量,在岭南画坛上与岭南画派并行的“传统派”——广东国画研究会的画家们,便是这种文人画精神的重要一脉。历史上广东一些大收藏家如吴荣光、孔广陶等也都曾收藏过黄公望的作品,可惜据知目前的广东,已无黄公望真迹。
乾隆定真品为赝品成收藏史笑话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精心巨制。从他1347年退隐到富春山时开始画起,至1350年完成后题款,前后费时超过3年。高居翰指出,收藏这件画作的“无用师”身份不详,应该是黄公望的朋友。他显然对黄公望的这件作品颇为看重,因此要求画家题字声明归他所有。
明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请人在上题字,却被对方之子藏匿而失。当画作重新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时,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它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清顺治年间,吴氏子弟,宜兴收藏家吴洪裕得之后更是珍爱之极,“国变时”唯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这位痴迷的藏家在临终时选择将《富春山居图》陪葬,所幸在已投入火中之际,被其侄抢出,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而且起首一段已烧去。周功鑫表示,目前所剩的两部分加在一起,大约为未损前的13/14。
18世纪30年代,《富春山居图》流入朝鲜裔盐商、著名的收藏家安岐之手,1746年,终于成为了乾隆皇帝的藏品。但由于在此之前乾隆已经在那件后来被鉴定为仿品的《子明卷》上投入了太多的赞誉,无论从识见上还是面子上考虑,他都不能再承认这件作品才是真迹,于是在梁诗正、沈德潜等大臣的附和下,认定其是赝品,并书贬语于其上。直到1816年胡敬等奉嘉庆帝编纂《石渠宝笈》三编,《富春山居图》始得正名。而乾隆的误读,也就成了收藏史上一个著名的笑话。
1
2
|
相关专题: 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